• 創新成為2018餐飲主力軍,看大佬如何開拓新疆土!

    掃碼訂閱,學會用新思維玩轉互聯網

    2017年已翻篇。在這一輪的365天里,餐飲好不好做,大家心里清楚得像明鏡。2018年該怎么做,很多人心里迷茫得像團霧。

    既然有點迷茫。不妨來看看,當下中國餐飲巨頭們在2017年干了些什么,通過觀察他們,思考我們自己2018年要做些什么?

    大佬們很忙——忙著變

    此處,僅列舉海底撈、西貝、外婆家,3個眾所周知的餐飲巨頭在2017年的大事件。通過剖析,來幫助大家思考自己2018年該如何做。

    1、海底撈忙著變年輕

    2017年,海底撈新聞不斷。

    老鼠門、自帶食材、服務員被罵等……海底撈的新聞,一出現就格外受到關注。而在此之前,海底撈最重要的一件事——品牌年輕化。卻被人有意無意忽視了。

    新Logo更年輕化

    今年來,海底撈的logo變了,新logo更年輕,像是在和人打招呼。部分門店經過一段時間裝修,也完成了升級,看起來更時尚化。

    logo是品牌第二核心點,第一個是品牌名字。通常來說,不到萬不得已,品牌名字不會變,logo會隨著企業發展而調整變化。作為一個成熟的大企業,一旦logo變了,意味著內部很多東西都變了,只是我們作為外人無法窺到內情。

    新logo下的新裝修

    從海底撈之前的狀態來看——消費者已有老齡化趨勢。年輕化這條路不好走。

    年輕化定位證明

    另外,海底撈的微信公眾號算得上餐飲界里會玩的品牌之一。無論是從主題、形式、內容,無不在圍繞著既定的幾個核心點在打——食材、年輕、娛樂。

    海底撈扒皮魚

    例如:這則用漫畫來演繹的網紅扒皮魚——限時供應,就是沖著年輕消費者去刺激的。

    2、西貝忙著變新

    餐飲大佬很多,讓我佩服的不多,賈國龍算一個。

    為了做快餐,重金砸下去之后,又幾次三番自我否定,活得真叫一個瀟灑。

    賈國龍朋友圈

    西貝在全國餐飲里算不上突出。但是在西北菜這個品類里,數一數二。這樣一個餐飲品牌在咨詢公司幫助下,不斷創新,眼下的西貝已經不知道是第六代還是第七代店了,接下來還將繼續升級新一代。

    用健康打兒童群體

    同時,這一年來,西貝圍繞著“兒童、親子”不斷出新花樣。兒童餐、兒童餐具、親子課堂……圍繞著小孩市場把自己的健康概念持續打透。

    最近,西貝又在推自己的食材。

    西貝食材

    一個品類大佬尚且如此折騰自己,那些品類追隨者們。

    今年,你要做哪些事?都能做到點子上嗎?

    3、外婆家忙著百變造型

    2017年外婆家動靜也不小,但是給外界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是新建立的子品牌、用“杭兒風”迭代“外婆家”,數不盡的活動、以及掌門人吳國平先生一次次精致時尚的形象。

    外婆家2017縮影

    過去人窮,想著多生兒子,讓他們去闖,指不定哪個有了出息,全家光宗耀祖。反正一畝三分地,餓不死就行了,至于養不養得好,看天。

    但是,放眼商場。我們耳熟能詳的品牌,LV、可口可樂、奔馳……每個都是傾注了好幾代人的心血,最終才如此。

    寶潔的多品牌戰略

    守著一個IP多點開花的策略,我認為并非不可取。但是,這里需要母公司強大的市場運營團隊。

    想多品牌戰略的餐飲老板,我建議還是學習寶潔公司的打法。僅僅是在洗發水這一個領域里,就有飄柔、潘婷、海飛絲、沙宣、伊卡璐,合計起來約占60%以上的市場!

    大佬告訴我們一定要創新

    比較海底撈、西貝、外婆家這三個餐飲大佬在2017全年里的動作,無不圍繞著“創新”展開。

    年輕,是為了讓已有的消費者對我有新認識

    折騰,是為了開拓新的領域面對消費者

    建新,是為了讓已有的消費者對我有新體驗

    誰也不想生活辛苦

    創新是一條辛苦路。

    若不是被市場競爭逼得緊,有多少老板想看城市凌晨5點半的樣子?只是,現在餐飲行業門檻越來越高,競爭越來越激烈。光火鍋就有上萬個品牌,消費者可選擇余地太多,沒一個響當當的理由,消費者輕易不買單。

    關于創新,我的觀點是:所有的創新都要圍繞商業的本質。創新是為了幫助自己,而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

    從創新的角度來看,主要是以下幾種:

    1、思維創新——思維對了,事情就通了

    最好的創新是企業高層的思維創新。

    我見過太多知名的餐飲品牌,高層老化甚至僵化,長期沒有新鮮血液補充,同時自己窩在那一畝三分地不出去看看。

    企業高層要多想想

    所謂的創新其實就是做加法。本來是做小龍蝦的,看到酸菜魚火,加了酸菜魚;看到羊蝎子冬天熱,加了羊蝎子;潮汕牛肉火,加了潮汕牛肉。

    運營毫無章法,人均還不敢提高。

    2、模式創新——從餐廳變成餐廳+

    無論是海底撈的火鍋+服務+底料,西貝的西北菜+食材+餐具。餐廳已經不單純是個賣飯的地方,多一個商業模式,無非是想幫助企業多條進賬的渠道。只是,這個渠道的建設需要圍繞著商業本質來設計:

    能不能贏?

    合不合情?

    合不合理?

    湊湊的火鍋+奶茶,星巴克的咖啡+杯子,麥當勞的漢堡+玩具……無一不是圍繞著上述3點展開。

    3、產品創新——天天都有新感覺

    餐飲和快消品都是賣吃的。

    不同的是,消費者對餐飲更容易“膩”。可口可樂的方子已經用了幾百年,沒人說膩,但是餐廳1年不換菜單,消費者就開始抱怨“老三樣”了。

    關于這點,我認為可能是快消品的營銷領先于餐飲,通過不斷的新面目刺激消費者,從而取消“膩”的問題。

    比如,可口可樂的配方雖然沒變,但是他的包裝瓶、logo、廣告語已經不知道變了多少次。正是這種“不變中的變”打消了消費者的“膩”。

    可口可樂logo變化

    可口可樂包裝瓶變化

    目前,國內很少有餐飲品牌做到這個程度。很多是做火一個牌子,或加盟或賣掉或擴張,基本上是趁品牌火個幾年然后賺一筆就死掉的做法。因為,做火品牌容易,維持品牌困難。

    海底撈通過涮菜的創新——舞面,扒皮魚等來不斷刺激消費者。跟可口可樂的臺詞瓶,其實是一個道理。

    參某說

    成功的餐飲品牌無不在“品類、管理、創新”這三個維度上取勝。早期靠品類得民心,中期靠管理戰勝對手,后期主要靠創新不斷保持活力。

    但是,創新是始終貫穿其中的。在品類里稍微加點新意,在管理里加點適應自己的東西,都是讓品牌保持競爭力不二法則。

    原創聲明:本文屬餐飲界(微信ID:canyinj)專欄作者胡茵煐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www.canyinj.com,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點擊下列關鍵詞 閱讀更多精彩

    麥當勞星巴克熊貓快餐喜家德

    達美樂西少爺肉夾饃好色派沙拉胡桃里

    云味館Kao鋪蠔門九式|西尾抹茶|石客照明熊貓設計|達美樂|丸龜制面|撒椒|沙縣小吃

    中央工廠|跨界組合|淡季營銷餐廳管理|飲品數據|公關案例

    【活動/廣告投放】

    孟小姐:13424391712

    微信號:mengguimiao

    【公關/營銷/推廣】

    林小姐:13798211722

    微信號:Rita-Lam

    【加入餐飲界社群】

    微信號:chohuobang

    【原創轉載】

    微信:wuya0990


    戳“閱讀原文”,搶購鶴九新書!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418.html

    (0)
    上一篇 2018年4月13日 22:48
    下一篇 2018年4月13日 23:4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