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裁員,會不會是餐飲的“刮骨療傷”?

    段時間的餐飲輿情,裁員是其中的一個熱詞。有人說,從網紅到頂流失勢,只差一個裁員的距離。不一樣的角度解讀,裁員也有積極的一面。

    本文轉載自美團餐飲數據觀(ID:MT_Data),作者大禹。

    一切正在向盈利要“溢出”。

    翻看最近的餐飲輿情,會發現,裁員是一個熱詞。
     
    如果仔細看一下這些正在裁員的品牌,他們都有一個共性特征:成為網紅標的、資本入場、估值做大、上市預言、快速擴張、裁員收緊……
    茶顏悅色如此,墨茉點心局如此,喜茶如此,文和友也如此。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有人說,網紅到頂流失勢,只差一個裁員的距離,但是,我卻看到了積極的一面:
     
    裁員或許意味著戰略升級,意味著人效的平衡,意味著精細化運營提上日程,
    餐飲行業都會是新的啟發。而裁掉的人,不用擔心,上述品牌堪稱餐飲圈“黃埔軍校”,是人才總會被搶奪。

    01.
    底層邏輯是單店盈利

     
    先說一點感受,大多數品牌方的裁員聲明,明顯避重就輕。
     
    說“疫情環境下,生意不好做”,但品類背后的增長怎么解釋?
     
    以奶茶為例,美團餐飲數據顯示,奶茶品類2021年銷售額同比增長103.5%,2022年銷售額同比增長60.1%。行業仍在急速增長,只是,“你”的生意不好做而已。
     
    這直接“佐證”于品牌的盈利能力上。

    喜茶的店均盈利能力出現了明顯下降。以有關機構統計的2021年10月數據為例,喜茶店均收入與銷售坪效環比7月下滑了19%、18%;與2020年同期相比,則下滑35%、32%。
     

    △圖片來源:喜茶

    高密度擴張帶來的“果”,海底撈吞下了,不過,海底撈在瘋狂擴張之后,發現預判失誤,選擇了關店收縮。而去年的喜茶,依然在瘋狂擴張。截至2021年底,喜茶在海內外80+個城市新開出800+家門店。詳見:《
    海底撈閉店背后,誰還能講好“下沉”這門江湖語言?

     
    有分析認為,資本弄潮,推著品牌只能往規模化走,不過,其消化市場的能力,在疫情的大環境和競品的雙重壓力下,愈發具有挑戰,在不關店的情況下,裁員是最容易想到的動作。
     
    其實,隨著這波裁員動作,我們應該正視一個問題,即選擇做大規模(估值)還是做大盈利(真正賺錢)的底層問題。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資本使得餐飲養成了更愿意做大估值的“習慣”。而估值從1變成1000的跳躍,來自于快速增長——用戶規模的增長,營收規模的增長,然后融資上市。
     
    所以你會發現,有些公司為了變得值錢,拼命用戶,做規模。認為只要把規模做起來,未來就是一個賺錢的公司。
    而當網紅流量和資本堆砌的泡沫被大量擠破時,我們更容易看清餐飲底層邏輯。
    我在《藏在“數字”里的10個趨勢,預見2022年餐飲市場!》一文中提出了一個觀點:當下,餐飲從“紅利式增長”的上半場過渡到了“盈利式增長”的下半場。
    △圖片來源:美團餐飲數據觀
    餐飲上半場,講故事講得好就獲得上千萬融資、趕上商場和外賣紅利就能發一大筆財、只要噱頭足就能開出幾百家加盟店、人人喊著要開上萬家店等等,但隨著泡沫被擠掉,這樣粗放蠻夷的時代即將結束!
    而在餐飲的下半場,餐企要回歸增長的底層邏輯,拒絕虛胖,在擴張前應先解決單店盈利,更要強練內功,下半場更拼深耕的能力、拼文化、拼自有流量……
    02.
    用“工具”建設“效率”
    當然,復盤這波裁員,盈利能力下降也許只是誘因。
    一位資深媒體人評判,從組織力來看,這是高速發展之后,組織臃腫的主動優化。也就是說,高速擴張的品牌也同時伴隨著管理的粗放,造成運營效率過低,經營成本過高,內部凝聚力不強。
    應對策略首先就是需要做人效的重新切割。人效起了,坪效自然做大。
    看到過網紅品牌和早期互聯網品牌創業早期的內部賽馬和壓力測試。他們兢兢業業地把員工動線規劃清楚,高效運用通崗讓每個人發揮著主人公作用,一條水吧線幾分鐘出品幾個人操作是標準的,而隨著組織擴張,瘋狂開店,管理和培訓并沒有完全復制和下移,這樣的“故事”就再也話不出了。

    △圖片來源:攝圖網
    所以,我之所認為裁員某些層面向好,是因為假如員工工作不飽和,或工作成果長期不明顯,就要果斷的砍掉或合并,要讓每個人長期處于飽和上進狀態。
    有人會說,那如果用機器或者加工技術取代人工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工具革命?
    個人思考,所謂的工具革命,并不是解放人工,而是用工具提高管理能力和人的應用,最終實現效率提升。
    管理能力體現在哪?
    我舉個例子,供應鏈軟件稱,解決的就是從食材的采買、物流、加工到顧客嘴邊的整體效率問題。

    那這一設計下,會定義新的菜單結構,牽涉供應商或食材渠道的拓展、篩選、談判,牽涉物流效率,牽涉廚房設計或廚房整體效率,牽涉廚政人員結構及廚政效率,牽涉后廚的工業化或智能化,牽涉傳菜或服務動線設計等等。這些都需要管理色彩,正被工具倒逼“升華”。

    同樣的,接待效率,出品效率,創新效率……都會因工具的使用而清晰。

    △圖片來源:攝圖網
    而人的應用呢?
    把基礎員工從切配、收銀等基礎環節釋放出來,去培養他的門店觀察、基礎營業數據分析以及服務培訓標準的實踐打磨中去。我們常提到,擴張最難解決的就是成熟店長的選育問題,如果把基層員工的進階用工具的使用“鍛造”出來,那擴張效率也會形成模型。
    眾多效率的疊加形成的效率優勢,恰恰是餐飲企業的護城河之一。
    03.
    裁員另一方面是戰略成長
    其實如果只有裁員,沒有后續動作,那品牌充其量稱作“療傷”。
    但是,好的品牌就是會伴隨有新的發力點。
    喜茶裁員后,第一時間又全線大降價,跑步進入20元時代,而大多數腰尾部茶飲則在集體漲價。
    直觀來講,腰尾部用漲價對沖成本壓力,這是品牌們的自主選擇,大家都不想放棄中端市場這塊廣闊天地。而喜茶是自我瘦身,用人效提升釋放利潤空間,利用成本控制等方面優勢來“秀肌肉”。
    這一動作的效果,留待后觀,但是拼市場、拼渠道、拼營銷,再來個降價,喜茶應對環境的能力真可怕。假以時日,其盈利會重新走上快車。
    早前海底撈在決定關店的同時,同時宣布推出“啄木鳥計劃”。計劃負責人楊利娟曾表示,希望通過“啄木鳥計劃”有效提升內部管理水平。

    △圖片來源:海底撈官網
    “啄木鳥計劃”在4個維度對企業進行調整。海底撈將持續關注經營業績不佳的門店,包括海外門店,并采取相應措施。重建并強化部分職能部門,恢復大區管理體系。在科學考核各部門的前提下,繼續推進雙手改變命運的核心價值觀落地。適時收縮集團擴張計劃,平均翻臺率未達到4次/天,原則上不會規模化開設新的分店。
    在食品安全方面,海底撈在供應鏈生態體系、門店端建立三層食安防控機制,在監督檢查、新技術應用等方面進行標準化把控。此外,在“啄木鳥計劃”中,海底撈重塑優質餐飲職業經理人機制,強化核心競爭力。
    這使我想起華與華提煉的一句話,說,品牌的生命力,就在于接受懲罰。
    從網紅品牌,到長紅品牌的信任問題,有沒有做好準備,用時間積累信任,有勇氣面對質疑。
    從機會驅動,到組織驅動的管理問題,有沒有做好準備,打磨組織基本功,提高管理的效率。
    關鍵在于,跨越“懲罰”到“經驗”之間巨大的鴻溝,刻意練習,將其刻印到企業大腦里,內化成肌肉記憶,隨時提取使用。



    延伸閱讀



    ? 虧損、裁員、關店,奶茶生意還能做嗎?

    ? 墨茉點心局回應裁員風波

    ? 呷哺、海底撈先后宣布大舉關店

    紅餐網已同步入駐:
    人民日報客戶端、澎湃新聞、36氪、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前瞻網、贏商網、億歐網、億邦動力、雪球網、投融界、知乎今日頭條、百度百家、新浪微博、騰訊新聞、新浪財經、搜狐新聞、網易新聞、界面新聞、鳳凰網、一點資訊、天天快報、抖音號、視頻號、B站、UC大魚號、封面新聞、360圖書館、聯商網、商業新知、東方財富網等近40家媒體平臺,并同全國數百家媒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

    內容交流/采訪/轉載  |  微信:hongcango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3265099024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5616.html

    (0)
    上一篇 2022年3月5日 17:04
    下一篇 2022年3月5日 17:0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