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頭蓋過粵菜,順德菜能火多久?

    風頭蓋過粵菜,順德菜能火多久?
    自從2016年的《尋味順德》紀錄片播出后,“順德菜”這個概念打響,不僅從粵菜系獨立出來,甚至在風頭上蓋過了粵菜。
    但“順德菜”能否在全國市場上站住,避免成為“一陣風”,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這兩年,順德菜館遍地開花,順利殺入北方市場。美團餐飲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美團平臺上北京地區的順德菜門店數量同比去年同期增長超3倍,線上團購套餐訂單量同比增長12倍。
    但是,順德菜在走向全國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品質良莠不齊,口碑褒貶不一的問題。北方食客往往不適應順德菜的口味,評論區并不少見“偏腥”、“沒燙熟”的抱怨。很多順德本地人也不會吃開在外地的順德菜館,畢竟他們常說“出了順德就沒一口好吃的。”
    地方菜系外溢不止于順德,如今餐飲市場追求美食溯源和細分層次的背景下,更多像順德這般的細分地方菜涌入大眾視野。
    受市場、交通、水土等方面的綜合作用,地方菜在走向外地的過程中必然會在原料、制作、口味等方面有所改變。“地道”可能變得“不地道”,“正宗”的招牌有時也難免被詬病,這在外溢的過程中不可避免。
    地方風味是一把雙刃劍,經營者需要在保持特色和因地制宜之間保持平衡。“順德菜”能否在全國市場上站住,避免成為“一陣風”,接下來幾年的表現至關重要。
    “無中生有”的順德菜
    順德是粵菜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但直到幾年前,全國大多數地方的人都只知道粵菜,不知道順德菜。即使順德菜餐館已經一家家地開了出來,許多業內人士也并不能給出順德菜和粵菜的明確區分,“順德菜”更像一個生造出來的概念。
    廣東中山人梁國文學廚20多年,從來只知粵菜,這兩年在北京被更多問起的卻是順德菜。“這是最近才有的提法。”他所供職的肥福排檔便是一家包含順德菜在內的大粵菜餐廳。他直言,“順德菜”是當地宣傳的結果。
    “順德菜”概念的背后,匯聚著政府與民間的力量。《尋味順德》紀錄片由央視和佛山電視臺順德分臺共同制作,正是順德在2014年取得“世界美食之都”后,當地政府積極牽頭的項目。
    “《尋味順德》的火爆是各方財力、利益和需求的一個共同輸出點,國家需要這個,《尋味順德》的制作方也需要這個,政府就開始極力地推。順德這地方確實是沒有詬病,它就是好吃的,然后就火了。”一位不愿具名的美食與紀錄片業內人士分析道。
    那幾年,順德區主導的各種路演和招商引資活動,必備環節都是順德美食展示交流。民間力量,如順德區飲食協會也不斷組織當地企業到外地進行美食文化交流,試圖打響名聲。
    幾年的美食文化普及下來,大眾對餐飲的溯源需求也更加旺盛,餐飲市場已經進入到非常細分的階段。“以前大家說的是粵菜、川菜、湘菜,這幾年的聊法就成了順德菜、潮汕菜、泉州菜、臺州菜。”《Time Out》美食編輯張宇婕表示,“餐飲市場越來越追求個性化和差異化,導致了大家去追求更新的、更獨特的美食。”
    風頭蓋過粵菜,順德菜能火多久?
    ▲撈汁花螺?攝影/劉嘉欣
    順德菜的概念樹立起來之后,許多當地餐飲企業開始目光向外,布局全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順德已有超10家餐飲企業“走出去”,遍布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以及多個省份的省會,代表性品牌有順峰、聚福、珍之寶、豬肉婆和娛筷。
    外地餐飲人也看到了順德菜的商機。2017年,北京餐飲人郭睿川看了《尋味順德》后,就想在北京開順德菜餐館。
    那年,郭睿川去了順德8、9次,到當地店里嘗味道,了解食材渠道以及文化。直到2019年7月,經朋友介紹,郭睿川認識了如今粵鳳佬的總廚黃林。在一起吃的那頓港式打邊爐上,郭睿川提出了打出“順德菜”概念的想法,“當時在北京還沒有單拎出來做順德菜的館子。”最初列粵鳳佬的菜單時,他列的也全是出現在《尋味順德》紀錄片里的。
    2020年8月,粵鳳佬順利開業,開業就火了一陣子。之后北京陸續出現各種順德菜餐館,“競爭對手逐漸發現順德菜這個概念是好用的。”郭睿川說。
    雖然“順德菜”很難獨立于粵菜之外,但是順德菜一直是粵菜中較為平價的部分。這也成了它走紅的另一個原因。
    相較于北方人印象中主打商務宴請的粵菜,順德菜多出自本地街邊店,接地氣,大眾接受度也更高。許多食客一提起粵菜就想起燕鮑翅,“必須上貴的食材”,順德菜本身則沒什么貴價食材。
    “八項規定”出臺后,定位為商務宴請的粵菜受到打擊,倒了一大片。這兩年順德菜興起,跟便宜脫不開關系——順德菜北上后的餐館仍然多走平民化路線。花上幾十塊、100塊也能吃一頓粵菜,順德餐館打開北方市場時,很容易打價格差。
    此外,順德菜還趕上了近兩年健康飲食的潮流。食客們“不能天天烤肉火鍋,又不想頓頓沙拉減肥餐。”也很希望吃到一些平常吃不到的東西。
    清淡、還原食材本來的味道、對北方人群來說相對陌生、相對低價,順德菜作為一個新品類,擊中了多方面的需求。
    標準化改造
    不過,很多北方食客第一次品嘗順德菜后,卻感覺“沒有想象的好吃”。實際上,他們吃到的順德菜已經與順德本地的味道有所不同。地方菜系走向全國的過程中,一些口味上的“犧牲”不可避免。
    中餐企業想在全國做大做強,其先決條件是必須有一個完整的標準化體系。早在10多年前,山東就出臺了《魯菜標準體系表》,將魯菜分五大類,每一類都有綜合標準、烹飪原料標準、烹飪工藝標準,菜品標準、烹飪設備使用標準等。
    川菜亦嘗試走標準化之路,出臺《中國川菜烹飪工藝標準》,建設川菜產業化基地。隨后幾年,徽菜、渝菜、粵菜、蒙菜等菜系也紛紛加入到標準化行列中。
    要把順德菜搬到2000公里外的北京,滿足遠距離供應和更大的市場,餐飲人們必須做出一些改變。其中,標準化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在順德當地,大多數餐廳至今仍依靠廚師的手藝,調料放多少都依靠掌勺人的經驗,沒有明確的克數。順德菜的靈魂是廚師,這導致傳統順德菜餐廳都有極高的人力成本,且菜品的口味較難穩定。
    以肥福為例,廚師的人力成本占到肥福整體成本的13%。廚房總共48個人,其中19人來自順德。在肥福總廚梁國文的印象中,順德廚師很難找,“很多廚師不愿意離開廣東到外地謀生,現在的年輕人也不愛學這一行了。”
    為了降低成本、解決廚師人手不足等問題,外地的順德菜館紛紛對這套原始的廚房運作方式做了改造。
    比如“桑拿雞”這道菜,傳統做法是把雞腌制后蒸熟,腌料配制和蒸的時間全靠廚師經驗。經過標準化改造后,各個店只需要把中央廚房燉好的雞湯包倒進鍋里,雞上鍋,計時三分鐘拿出來就可以。
    郭睿川改造的最主要三點是食材的克重、調料的配比和火候的處理。一開始就使用配好的綜合料汁調味,廚師的操作不會影響口味,只會影響口感。烹制環節也盡量給出一個明確的操作流程。“火候處理,蒸箱、烤箱、煲仔這些,我直接確定放上多長時間就完了,但是炒鍋還是要看廚師的。”
    2022年5月,順德美食文化體驗中心創始人陳厚霖向自己的培訓學校發布了20道順德菜的標準化做法,明確制作的流程、原料分量和技藝。“按照我們的標準來做,就是順德的風味。”他還與聯合當地市場安全管理局和標準編碼所的專家一起,打算將這套標準從團隊標準上升到大灣區標準。
    普遍流行的順德菜菜品,陳厚霖都打算繼續推出標準化。“90%的順德菜餐廳都會做炒牛奶,這樣的菜才有必要把它統一起來。”很私房的菜式則保留在各餐廳中。
    提升效率是標準化改造的重要目標。陳厚霖和團隊還在打磨適合酒席供應的快捷做法。用傳統技藝制作許多順德菜式,“做一只兩只都不輕松”,改造后能一次做200只。
    最早走出順德的順峰山莊更是盯上了標準化程度最高的預制菜,在2022年進軍預制菜產業,打算進一步推動順德菜走入各地尋常百姓家。
    想說“正宗”不容易
    除了制定忠于傳統的標準,固定口味,為了適應更新的市場,順德菜也做了很多口味上的改良。不過,如果改得不好,就會被食客認為“不正宗”。這其中的尺度很難拿捏。
    為了籠住北方食客的胃,將餐廳的收益最大化,順德菜在北方的出品整體上會偏咸一些。梁國文到北京做順德菜后,會刻意加重口味,油鹽多一些,顏色稍微重一點,甜味少一些。
    他還改良了順德經典三色蒸魚的做法,在廣東清蒸和豆豉蒸兩種做法上,加入剁椒口味,供愛吃辣的北方人選擇——這是一位廣東中山人對“北方人”口味的理解。
    粵鳳佬的菜單也表現出順德菜與北方市場已有菜系的融合。在他們的菜單上,有20道是順德的老菜,另外還有七八道辣口味的菜,“其實就是新派順德菜,利用川菜的一些做法去做順德菜,蒸魚的時候加入一些川菜的調料。”郭睿川說。
    食材的供應對餐館們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戰。順德菜尤其求“鮮”,強調食材的本味,口味清淡,因此食材變化對順德菜口感的影響更大
    想要給顧客提供地道又有品質的順德菜品,免不了需要從順德乃至廣東當地大量運輸食材。長距離的運輸,成本是餐館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風頭蓋過粵菜,順德菜能火多久?
    ▲來自順德的原材料?攝影/劉嘉欣
    郭睿川在籌備粵鳳佬時,一個主要的困擾正是盈利空間不好把控。原本接地氣的順德菜移到北京,食材、加工和房租等成本會大幅升高。順德菜餐館后廚分得很細,上雜、切配、上什(蒸鍋)、打荷、水臺、燒臘加起來要十多個工種,一個廚師長的工資就得一萬五到兩萬元。再花大成本空運食材,菜品如賣不上高價,餐廳很可能是費力不賺錢的。
    如今,粵鳳佬從順德運食材的比例占到20%。食材也不局限于順德,蔬菜、臘肉臘腸、燕鮑翅等來自廣東其他地區,豆腐則從臺州空運到北京。
    肥福排檔從廣東本地運過來的比例則達到30%,食材運輸的成本占到原材料成本的10%以上。陳村粉直接從順德空運過來,鯪魚、臘肉臘腸也都找當地的工廠空運。臘肉和臘腸,甚至梅干菜、大頭菜、醬料,則都來自廣東本地供應商。
    風頭蓋過粵菜,順德菜能火多久?
    ▲從廣東運到北京的食材 攝影/王雨娟
    即使承擔了高昂的原材料和運輸成本,運輸耗費的時間仍會影響菜品的口感。脫離順德當地傳統的果基魚塘和桑基魚塘后,順德菜的“鮮”難免打折扣。
    以北京為例,自從2003年非典之后,北京城區就不再允許活禽流通,最近可能也得到懷柔才能宰殺活禽,再用冰鮮的方式運至城區。“在這種情況下,根本談不上食材、肉類的鮮活。”張宇婕說。
    “正常來說如果是殺完超過兩個小時,那個肉質的纖維都會差異很多,豬肉也是一樣,現殺的肉會很甜。”梁國文說。“如果是拿來燜,是沒什么問題的,但是如果是做白切雞,體驗感會差一些”。
    對別的菜系是口感稍差,到了講求“食出真味”的順德菜這里,喪失的可能就是精髓。
    廣東中山人樂永程在北京生活了七八年,就住在一家生意火爆的順德菜館附近。他前后去了三次,把招牌差不多吃了一遍。
    中山毗鄰順德,兩地口味相似,樂永程的味覺對順德菜很靈敏。“店里的桑拿雞是冰鮮雞做的,而且是雞項(沒生雞蛋的母雞),不是扇雞(閹割后的公雞)。”他一吃就覺出了不對勁。
    在順德,桑拿雞一般都用新鮮的走地土雞,且多以扇雞為主,肉質緊實嫩滑。但他在北京吃的這幾次桑拿雞,即使用了“桑拿”方法蒸制,口感還是有點柴,雞皮也不夠肥美和爽滑。
    風頭蓋過粵菜,順德菜能火多久?
    ▲圖源:北海百事通公眾號

    “沒吃過順德菜的可以去嘗一嘗,”但是他自己不會愿意再排隊兩小時去吃了。
    與久經考驗的粵菜相比,順德菜還是個新生兒。至今,順德菜仍難以脫離粵菜體系獨當一面。許多接受采訪的餐飲人表示,開餐廳還是“大粵菜”更保險,單做順德菜這個概念風險非常高。“說不出來有多少人知道順德菜菜品,它是融合在粵菜這個大的體系之內的,順德菜很難成為一個具有強有力的市場競爭性的品類。”張宇婕告訴我們。
    在大眾點評上搜索順德菜,名字中帶“順德”二字的只有寥寥數家,不少做粵菜大品類的餐廳卻榜上有名。
    雖然順德出了非常多廚師,但一個師傅只會做順德菜,別的菜不做,“那肯定也不行。”張宇捷說。
    說起來,大家都還是粵菜師傅。

    原創文章,作者:半熟財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4583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9日 08:00
    下一篇 2022年7月29日 08:1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