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人用“匠心”打造產品,好的產品自己會說話!|摘錄

    餐飲業的核心是滿足人類對“吃”的原始需求,因此其經營的本質是經營產品,任何花哨的推廣、豪華的裝修、細致的服務等在消費者對美食的追求面前,都退居其次。

    互聯網產品經理思維在餐飲行業的應用,就是圍繞如何打造令用戶尖叫的產品而展開,回歸初心,用“匠心”精神來雕琢產品,賦予產品會說話的屬性,觸發用戶免費為品牌傳播。

    26 年間專注做好一碗牛肉面的“牛爸爸”

    牛肉面在中國臺灣的街頭很常見,是臺灣的“全民小吃”,但能夠吸引世界各地的美食家專程前來品嘗,吸引米其林大廚專程造訪的牛肉面卻為數不多。臺灣“牛爸爸”牛肉面便是其中之一,以至于他推出一款一萬新臺幣一碗的“天價”元首極牛肉面,食客依然叫好不斷。

    “牛爸爸”王聰源表示,元首牛肉面采用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新西蘭四國牛肉,六塊牛肉厚實且油花分布均勻,入口即化,牛筋晶瑩剔透,牛腱富有彈性,湯汁鮮香美味。

    王聰源 1990 年創立“牛爸爸”,自此,他開始了“路漫漫其修遠兮”的求索之路。為了尋找最適合做牛肉面的頂級牛肉,打造一碗真正意義上的頂級牛肉面,26 年來他不斷地從牛肉選擇、烹飪手法、餐具廚具等方面悉心研究。他認為,烹飪講究人面合一,手法、心靈與菜品的契合,他不斷試驗最能激發牛肉面美味的餐具與廚具。所以,現在的“牛爸爸”牛肉面,里面的每一塊肉都要經過清洗、修型、烹煮、調味、冷凍、切塊、選別、浸泡等工序,烹飪一塊肉往往需要 4 ~ 7天時間,且每一塊肉又被切成了特定的形狀,是最符合美味原理的形狀;牛身上的不同部位配合大骨熬出五、六種濃郁湯汁,是與二十多種特制面條相得益彰的美味基礎。

    王聰源說,他的目標就是將“牛爸爸”做成世界第一牛肉面店。從四十歲開面館做牛肉面的王聰源,26 年來專注做好一碗面,精益求精,將一碗面做到了極致。一間兩百平方米的店面,沒有過多的營銷策略,卻做到了世界聞名,各大媒體免費為他宣傳,皆源自“匠心”的力量。

    傾注一生時間只做壽司的壽司之神

    壽司在日本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傳統美食,隨處可見各種壽司門店,但只賣壽司、只有十個座位、沒有菜單卻需提前 1 個月訂位的壽司小店卻非常少見,位于銀座辦公大樓地下室的“數寄屋橋次郎”便是這樣一間店。傳說中的“壽司之神”小野二郎便是這家店的老板,擁有世界上最小的“米其林三星”餐廳,沒有豪華的裝修,空間極為狹窄,不賣酒水飲料和小菜,只賣壽司,人均用餐時間僅 15 分鐘。據說,美國總統奧巴馬訪日期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便是請他在二郎壽司店用餐。

    小野二郎對壽司傾注了畢生精力,并以一顆“匠人之心”對每一塊壽司的制作傾注全部的熱情。他對工作極為嚴律,對自己從不感到滿意,對徒弟的要求更近似苛刻,可以說他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但正是這種對產品的極致追求,才造就了他超高的技能,他捏起壽司來就像在演奏一首交響曲,行如流水,極富節奏。

    小野二郎認為,壽司的重要食材是魚貨和米飯,這些食材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口感,因此他要求各種食材的供應商都是行業頂級。比如鮪魚一定要是市場當天最好的一條;比如怎樣給米飯保溫,才能保證客人吃到嘴里時是最佳的味道。小野二郎每天早晨都會去筑地市場挑選最高級的食材,直到 70 歲才由于身體原因讓自己的大兒子接替了這項重要任務。

    傳統的日本料理對上菜順序非常有講究,口味重的菜品要靠后,小野二郎將這一點創造性地融入自己的壽司店里,被稱為“三章”:第一章是經典彩色,比如鮪魚、斑鰶;第二章是當天新鮮的魚貨,這里更像是一種即興創作;第三章是海鰻、干瓢、煎蛋等。在這樣科學的賞味順序中,抑揚頓挫,吃壽司就像在聽音樂。

    小野二郎的壽司不僅在品質上追求完美,更在服務上體現到極致。他會細心觀察自己的每一位顧客,如果用餐的是女士,他會把壽司捏得略小;如果顧客是左撇子,他對應放壽司的位置也會進行調整;他甚至會提前安排顧客的位置,并記住這些,以不打亂用餐的節奏。

    小野二郎說:“我一直重復同樣的事情以求精進,總是向往能夠有所進步,我繼續向上,努力達到巔峰,但沒人知道巔峰在哪。我依然不認為自己已臻完善,愛自己的工作,一生投身其中。”正是這種令人敬畏的“匠人精神”,賦予一塊壽司神奇的生命,用戶為之感動,進而口口相傳,才成就了今天被全球所敬仰的“壽司之神”。

    關于“匠心”回歸,餐飲企業該怎么做

    “匠心”體現的是一種態度,一種對所從事行業的敬畏,不管是互聯網還是餐飲,都需要用一種“匠人”的情懷去經營。我們從喬布斯對蘋果品牌的塑造上看到了“匠心”,從小米的“專注極致”營銷策略看到了“匠心”;我們也從牛爸爸、小野二郎那里感受到餐飲人的“匠人精神”。所以,互聯網的產品主義與傳統餐飲的“匠心”殊途同歸,傳統餐飲人應借鑒互聯網“產品主義”思維,進一步思考產品在餐飲發展戰略中的地位。

    1
    戰略回歸

    現代營銷學教父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4P”營銷理論中的第一個“P”是產品(Product),他強調挖掘產品獨特賣點,并將其作為營銷戰略的第一位置。同理,將發展戰略拉回到產品本身,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對產品的追求上,才是餐廳發展新客戶與留住老客戶的根本。

    利用互聯網工具制造話題、策劃事件以吸引用戶關注餐廳,是一個正確的營銷思路。但其目的顯然不是將毫無亮點,甚至劣質的產品強行推給大眾,而是讓更多人認識品牌和產品。門庭若市的餐廳,靠的也不是因為一時的好奇與新鮮而首次登門的顧客,而是好口碑拉來的回頭客

    2
    營銷回歸

    “酒香也怕巷子深”,營銷在品牌宣傳和引流上的作用不可小覷,但無論是通過互聯網制作噱頭還是策劃活動,其目的是吸引用戶進店消費,所以在營銷上餐飲企業可以討巧借勢、出奇制勝,但絕不能放大互聯網營銷在餐廳經營中的地位,更不能為餐廳貼上營銷炒作的標簽。餐飲企業應該將營銷聚焦到產品本身,一方面盡量從餐廳的產品切入制造話題點進行包裝;另一方面,以一顆“匠心”打造極致產品,賦予產品獨特的價值,讓用戶為之尖叫,自愿充當品牌的口碑傳播器。

    總之,無論是互聯網餐飲品牌,還是轉型中的傳統餐飲企業,在利用互聯網工具的同時,一定不能忘記經營餐飲的本質——產品,因為產品之于餐飲的意義,就如同血液之于生命,餐廳以什么態度對待產品,消費者就以什么態度對待餐廳,以一顆“匠心”打造極致產品,以消費者口碑作傳播利器,才是最高明的營銷手段。

    鶴九提問

    作為餐飲創業者,在選擇一個餐飲項目時,首先應當問自己三個問題

    1. 為了經營一門生意,想著賺更多的錢?

    2. 為了賺人氣和知名度,盡量用資本的力量推動發展,快速上市?

    3. 還是為了經營一份事業,出于對餐飲的熱愛和敬畏,用心為消費者烹制健康美食?

    如果回答是第三種情況,那恭喜你離“匠心”不遠,且成功的概率會比前兩種情況要高很多 , 這個項目非常值得去做。

    原創聲明:本文摘自《互聯網+餐飲 一本書讀懂餐飲互聯網思維》,作者鶴九,屬餐飲界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餐飲界(ID:canyinj),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試著回復以下的關鍵字

    打賞、選址、單品、大數據、轉型、管理、差異化、O2O、星巴克、王品、麥當勞、海底撈、豆撈坊、外婆家、黃太吉、伏牛堂、人人湘、雕爺、很久以前……

    閱讀原文,參與活動報名!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5232.html

    (0)
    上一篇 2016年10月12日 22:15
    下一篇 2016年10月12日 23:4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