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點擊上方藍色[餐飲人必讀]查看往期內容
1996年在成都洞子口一條并不起眼小巷子里,成都餐飲的傳奇“紅杏酒家”由此開啟。說川菜不能不說紅杏,說紅杏不能不說川菜。為什么它有如此的魅力,十多年來能叫人“逃工”去那里等位,一等等上一兩個小時也毫無怨言,甚至有些人更把那里當作食堂一樣,天天去,月月去,還說那里的菜吃不夠。
本文首發于餐飲人必讀 微信號:cyr811
獨特的菜品體系-好的產品永遠是根本
紅杏生在成都,長在成都,做的當然是地地道道的川菜。紅杏人在傳統的川菜基礎上汲取各大菜系的精華,根據他們對中華美食的全面理解以及在美學上的不斷追求,菜品在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后,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體系。如特色菜酸辣蕨根粉”、“紅杏雞”、“紅杏鱔段粉絲”、“紅杏霸王蟹”、“紅杏全家福”、“紅杏風味牛肉”、“紅杏風味鴨血”,分別獲得了“中國名菜”和“成都名菜”的稱號。
好吃、劃算、有面子-極具性價比的消費體驗
好吃:十九年前,紅杏在創業初期因本金有限,不得不在當時的火車北站背后三公里的地方,選擇了一個餐飲業不發達、競爭沒有那么激烈的地方———洞子口,修建了一處與市區餐飲相比簡陋許多的營業地。當時交通不便,紅杏卻因為味道好口口相傳,每日門庭若市。一桌消費不超過兩百塊,而客人來回打車費用有時都要超過一百塊!近二十年來,紅杏一直保持菜品的優質口味,有顧客用這樣的留言來描述紅杏:“在這里你隨便點一道菜,都很可口,這里就沒有難吃的菜。”
劃算:價格上,紅杏酒家的菜品價格一直堅持三個“不變”原則:第一,特色菜品基本維持原價的原則。第二,新增菜品的毛利率嚴格控制在老菜品同一水平的原則。第三,價格低于30元/份的菜品比例占總數60%的原則。紅杏CEO黃信陵始終堅持品質的維護、嚴把質量關以及對成本進行控制,保證了紅杏十多年來的好口碑。黃信陵表示,紅杏要的不是價格而是人氣。
有面子:一個餐廳要讓人覺得在那里吃飯有面子,就要講究環境和服務。在環境上來說,紅杏選擇在商務區或繁華街市附近,面積都在1200平方米以上。布局裝修古色古香,就餐大廳寬敞明亮、匠心獨運,各式雅間格調高雅。此外,紅杏可以說得上是成都首家為員工買社保的餐飲企業,員工往往一干就是十幾年,服務在業界絕對稱得上翹楚。強大的客流量鍛煉出了紅杏員工嫻熟的收銀速度和上餐速度,顧客只要就坐后3分鐘內必然會有笑容滿面的服務員為您點單。
拋開嘈雜的O2O,互聯網思維,透過現象看本質,餐飲行業的本質永遠是為消費者提供“美味”食物,脫離了這一點任何品牌都無法存活。而“好吃”、“實惠”“性價比高”永遠是大部分消費者的潛在消費意志。
融和之道–與競爭對手“搞基”
曾有人稱紅杏和大蓉和是成都餐飲界的雙子星,紅杏的老板黃信陵和大蓉和的老板劉長明在經過近二十年的相愛相殺之后,成功變成了不分彼此的好基友。
故事還要從1999年說起,大蓉和在成都羊西線開第一家店時生意冷清,而隔壁已經開了三年的紅杏卻天天排起長隊等座位。如果你是紅杏的老板,通常來講如此狀況下你肯定陰到起偷笑——老子馬上要擠垮隔壁子了!再黑心一點的,估計是睡著了都要笑醒。然而黃信陵卻出乎意料的主動向大蓉和拋出橄欖枝,不僅悉心傳授經營之道還介紹自己店里的客人去大蓉和就餐。
慢慢的大蓉和勢頭打響了,慢慢蓋過了紅杏。黃信陵迎頭跟上,跟著大蓉和學習菜品研發創新。你搞融合菜、外地菜,我也到外地菜系請廚師;你搞招牌菜“開門紅”魚頭,我搞小芋兒魚頭:你搞內刊搞企劃,我就給員工配保姆,讓員工有家的感覺。
競爭最讓人成長,企業也是如此!如此胸襟持續近二十年,至今紅杏的老總都常和好基友在一起探討酒樓的經營理念及管理,坦誠地給對方提出建議和意見,這在成都餐飲圈內是少有的。大蓉和的老總就曾經說:“在我們經營的過程中經常會得到紅杏毫無保留的建議。”
關注公眾號,點擊"目錄"查看關于四川的火鍋江湖
--------
聲明:該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編輯:必讀小薇君
注: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人必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7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