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是指減掉用戶的選擇迷茫,減掉后廚不必要的配置、麻煩……”。
現階段餐飲界都在做減法,店面小而美,菜品變小份量,桌子也變小桌,當然還有就是菜單的“瘦身運動”。相比以往企業厚厚一本的菜單,現在很多餐廳都變成了一張紙讓顧客挑選。
那么,對于餐飲企業,如何對菜品進行“瘦身”,挑選出最佳的品種呢? 正確地精簡菜單 01 減數量不能減品類 某川菜店為例,如果顧客問:“沒有牛蛙么?那算了,我換一家吧。”起身就走了。作為餐廳管理者,我們是把牛蛙品類的菜都加上嗎?而大多數情況下,顧客要的是牛蛙這個品類,并不十分在意怎么做。 減菜單的情況下,品類越全越好。不能讓顧客在點菜時,發現自己想點的品類壓根沒有,顧客會覺得這家餐廳的菜少、沒什么可吃的。 02 精簡菜單,提高翻臺率 某餐廳一共30道菜品,但卻提升出品速度——“菜品15分鐘內菜上齊”;減少用戶的等待的同時,也提高了翻臺率,毛利率自然就上來了。 03 聚焦經典菜 菜單不要超過60道菜。比如某餐廳,菜單只保留30道全年經典菜,顧客隨便點哪道都好吃。 當然,有實力的餐廳在主打菜之外,每個季度會適當新增一些新品,當然對于中小餐廳可能沒有這個研發實力,但也要在保證老菜出品的基礎上定期出新,讓顧客從菜單上體驗新鮮感。 04 主次分明,突出招牌產品 比如某臭鱖魚品牌,突出了招牌菜:臭鱖魚。后面依次是“三大特色”、“十大必點”、“涼菜”、“徽州燒炒燉”、“主食”、“飲品”。為了突出特色臭鱖魚,去掉其他所有魚類菜品,跟招牌、特色、必點菜有沖突類似的菜品也去掉。 這樣一來,臭鱖魚這道菜占了店里銷售額35%;3大特色和10大必點菜,大約占了30%。 05 減菜品數而提價格 提價并不是指直接提價,而是餐廳在做精品化的同時,也要從器皿、包裝各方面提升細節,甚至可以把環境做到更優,服務體驗更周到。 如此一來提價對用戶而言也是可以接受的;同時提價也能給用戶帶來更優質的服務,可謂一箭雙雕。 菜單如何提升客單價 通過對菜單的做減法,以達到提升客單價,是對菜單管理的最終目的。 01 低毛利菜品做“隱形”處理 把低毛利的菜品放到菜單的角落做“隱形”處理;喜歡這些菜的顧客總會找到,不喜歡的就會忽略、不點。 再比如飲料:飲料區放毛利率高的鮮榨果汁和自制酸奶,果粒橙、酸奶這些飲料備著就好,不用放上菜單,顧客如果點的話再拿。小小的變化也能提升不少客單價。 02 主打菜提價,特色菜講價 顧客感知最強的,不是單個菜品的價格,更不是主打菜品的價格,而是他自己吃出的“客單價”。 提升主打菜的價格,保證高品質;同時適當降低特色菜售價;用主打菜的口碑、低客單價帶來的用戶流量,提升整個店面的營收。 03 最賺錢的放在黃金地帶 就像超市會把最賺錢的商品放在與你眼睛等高的地方一樣,菜單設計一定會讓最賺錢的吸引顧客的視線,而右上角是菜單的黃金地帶;或者將高利潤的菜單獨放在框里、四周空白來引起注意都是不錯的方法。 具體如何設計 01 打破常規 1)菜品排列上要葷素搭配、冷熱分開,間隔排序。舉例來說,菜單一頁上三個菜的話,第一個是炒菜,第二個可以是燉菜或者冷菜。 2)價格排序,由低到高。點菜的人一般是付錢的人,從低到高更容易被人接受。 3)突出利潤高、售價低的單品。也是為了拉低客單價同時保證高利潤。 4)菜單排版要“插花排”。冷菜盡量還在前面,但不是傳統的冷、熱菜分開,而是把各品類插花排版。 02 恰到好處的菜品照片 在菜單里面添加了照片能提高30%的銷售額。照片越生動形象,顏色越真實逼真,就越能刺激人的感官。當然,圖片太多也會降低顧客對圖片的感知。 03 顏色帶來的心理感受 不同的顏色給人的感覺和“激勵”行為都不同。有研究表明,紅色會刺激食欲,而黃色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兩者的結合是最好的食用色素顏色配對。
總結 一份好的菜單要傳達什么信息?品類:準確告訴別人你是誰;招牌:用明星產品告訴顧客你最擅長什么;品牌:用故事、文化、風格散發店鋪魅力;便利、舒適度: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去服務他。
雖然看起來我們只是在聊簡單的菜單設計,但這簡單的菜單背后:是根據市場和人群、數據的分析,對自己的定位、對利潤的把控等等策略在里面!所以,作為餐廳管理者,對菜單的管理設計要考慮得更詳細、全面。
———— E n d ————
為了盡可能的為大家提供更多幫助,我們組建了“餐飲經驗交流群”,會定期在群里發送餐飲干貨、行業資訊,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掃描二維碼進群哦~
進 群 學 習 更 多 餐 飲 干 貨
點擊關鍵詞,直達歷史精選
如果您在餐飲店經營中遇到問題
歡迎在群里留言,我們將會為您解答~
智掌柜攜手益劃聯合出品
Powered BY
原創文章,作者:米粒餐學院,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8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