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目前100000+餐飲人加入關注【餐飲解讀】
口 述:孔健 蜀王集團董事長
來 源:正和島
話說出去后,我心想恐怕要黃了。意外的是,他們居然答應跟我回安徽,到安徽去闖一闖。他們說我這個姐姐看上去挺和藹可親的,應該值得信任。
張羅好師傅,我拿著8000塊錢就一頭闖進了火鍋市場,租了一間40平米的小門店,勉強能放下7張臺,定了個8月8號的吉日,就等著蜀王火鍋店開張了。
曾經的單位同事一聽說我的火鍋店在8月8號開業,都說“8月的合肥,就是個大火爐!這么大熱天,又沒空調,誰去吃火鍋啊?姑娘你瘋了呀?”
但那時,我們的口袋早已空空,也沒錢買空調了。開業時會不會有客人來?會來幾桌客人?我們心里直犯嘀咕,但事到臨頭,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7月底,我們開始試營業,沒想到啊,試營業期間,生意意外火爆。每天還沒到中午,7張臺子就訂滿了,晚上來都要等幾十桌才吃得上,開業第1個月的營收我們就做了將近30萬元。
后來我把這些歸納為“多一點”工程,那就是做餐飲企業:永遠都要比競爭對手做多一點點、比顧客的心理期待高一點點,哪怕只是一點點。
在當時,客人夸我們的雞湯好喝,我們立即就會在加湯時多往里邊放幾塊雞肉。永遠都是多一點、再多一點。
這多一點的習慣變成我們的經營理念,也得益于家庭生活對我的影響。
小時候家里一旦做點什么好吃的,父親就會讓我們給隔壁的小兄弟姐妹送一點。自然而然,我就會覺得給別人“多一點”,給顧客“多一點”都是應該的。
就這樣,每天凌晨4點學完后,我就把店里7把長椅拼起來躺著睡覺。6點再接著起來買菜,買完菜后回家照看一下孩子,早上10點再回門店打掃衛生,然后營業,傳菜、跑堂、收銀,我一個人身兼數職。
每天能夠瞇一會兒的時間很少,那段時間好多人看到我臉上長的斑,都說你這個臉像吸毒的一樣。
當時做餐飲還經常會遇到各種“惡霸”,故意上門找事兒。比如菜霸壟斷掉鴨舌,他們定什么價就什么價,如果偷偷去找其他農戶低價拿鴨舌的話,他們知道了就要來揍我們的員工。
還有賣豬肉的要求必須進他們家豬肉,如果拒絕,他們就佯裝到火鍋店吃飯,然后故意滋事。當時他們來鬧一次事兒,我們就跟他們干一仗。
后來,我慢慢地開始意識到,企業要想做大,單靠一兩個“能人”嘔心瀝血,是絕對不行的。畢竟一天24小時還有8小時要睡覺。真正聰明的,是要靠團隊的力量,要把每個團隊都培養起來,培養越多像老板一樣有奮斗精神和經營意識的人,企業才能做得越大。
于是,1997年我去中科大讀EMBA,回來后有意識地進行組織的變革,先設立一個小培訓部,每天各種“抓”:抓服務、抓產品、抓團隊培訓。
這次組織變革讓我們嘗到了甜頭。那時我們最大的店有3000多平米,60多桌,中午翻一輪,晚上翻兩輪。門店外面再擺上40多桌,里外一起干,一晚上翻100多桌,特別火爆。就是靠團隊一起奮斗來實現的。
1999年6月,蜀王迎來了轉折點,進入團餐領域。
海爾集團當時有一個“激活休克魚”的著名案例,他們準備兼并合肥無線電二廠。政府邀請海爾到合肥建工業園,海爾只管技術,其他事情讓社會力量幫忙,所以我們被推薦參與海爾合肥工業園食堂的招標。
中標后,我帶著公司20多位高管和員工一起去了海爾總部學習他們的食堂管理。那時海爾食堂是全中國管理最領先的,是用工業企業的模式來管理現場,就是5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
在海爾學習的半年多時間里,我們20多個人都住在大通鋪,睡在一起、吃在一起、學在一起,團隊學到了海爾的體系化管理,拿到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這也成就了我們后來的發展。
在不斷親身體驗到學習給企業帶來的好處后,我的學習根本停不下來。但凡打聽到好的課,我都報名去學。從中科大EMBA班畢業后,我又先后去了北大匯豐商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學習,還跟著陳春花老師學習領導力。
這個過程就像爬山。學得越多,能爬上的山就越高。站得越高,自然就越知道企業下一步該怎么走,企業家本人才能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看見的力量”,才會真正成為企業的“地板”。
從1999年進入團餐后,我們不停學習,持續創新、深化管理、積極變革,才讓我們發展到今天的規模,也讓我們有幸為500多家像華為、阿里、騰訊、通用電氣、博世、ABB等世界500強企業、政府、醫院和學校等各類客戶提供服務。
2. 幾個億換來的教訓:每年要留存40%利潤
為什么蜀王會從火鍋做到團餐,再做到中餐?就是因為2003年,我們曾經迎頭碰上了SARS。那時我們已經有近2000名員工。SARS一來,火鍋店立馬停擺,但團餐卻在貢獻利潤:因為企事業單位規定員工不準出來,只能在單位里吃。這樣一來,把錢左串串右串串,也就僥幸活了下來。
從那時起,我就開始意識到,蜀王絕不能只有一個事業部,否則風險一來就容易死翹翹。所以從2003年開始,我們每年都會將股東利潤的40%留存作為發展基金。
今年的這次疫情,蜀王的規模比2003年時大得多,上萬名員工,但這次我們的現金流卻可以支撐半年。同時還有能力去選址收店,收購一些優質資產。
3. 企業沒有利潤是犯罪,但只強調利潤也是犯罪
這次疫情一來,我們立馬就通過釘釘轉成線上辦公,啟動戰略委員會把問題思考清楚,捋出緊急又重要、重要不緊急的工作。
疫情當前最重要的是:增效減虧。
于是我們第一時間研究了客戶即時的需求,將客戶需求轉變成經營和服務的項目,比如團餐立即啟動“菜籃子工程”,急客戶所急,在團餐現場賣米面油、肉禽果蔬菜等各類原材料;社會門店立即由堂食轉外賣、轉社區營銷。
一切以客戶為中心,把客戶服務好,我們才會有營收。同時,還要加強經營管理,既要客戶滿意,也要經營業績。把自己養活,就是對團隊、對企業最大的貢獻。
對一家企業而言,沒有利潤是在犯罪。當然了,只強調利潤同樣是犯罪。這中間是個度的問題。
4. 千斤重擔人人挑,人人頭上有指標
許多企業家都會被這樣一個問題所困擾:怎樣讓企業成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組織呢?怎樣讓企業里的每一位員工都有主人翁精神把工作干好呢?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千斤重擔人人挑,人人頭上有指標。
過去我們也存在著“大企業病”,集團職能部門抱怨:活太多了,人忙不過來,得多招點人呀;但營運部門又投訴職能部門服務效率不高,支持不夠。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逐步在職能部門中導入“阿米巴經營”:將部分部門分拆,獨立核算,在集團內部實施市場化經營,團隊與企業共享經營利潤。
現在我們的職能部門是真正把運營部門當成客戶在服務,提效率掙效益,由原先的按勞分配到多勞多得,再到現在的多掙多得。蜀王成了一個平臺,大家在這個平臺上共生、協同、共贏。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百年蜀王的夢想很遠,企業發展的擔子很重,但當人人都有為自己的奮斗精神和經營意識時,這個擔子不就輕了嗎?公司不就走得遠了嗎?
我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將來我對公司的作用越來越不重要,但在蜀王的生態圈里,大家能夠通過持續奮斗獲得更多的利益。那也就算是盡了我們企業家應盡的一份責任和使命了。
感恩大家,祝福大家。
本文為轉發分享,如侵權請留言
我們團隊策劃理念:用未來眼界,解決當下問題!
我們堅信:策劃的80%是靠腳走出來的,剩下的20%才是創意。
2019年我們走了1088426公里,調研了439個城市,服務全國幾百家餐飲品牌,幫他們梳理品牌戰略定位與營銷策劃,專注于餐飲品牌策劃領域近十年,深刻洞察消費者需求,對餐飲市場及發展趨勢有著敏銳的洞察力!
這些案例值得學習,策劃前后品牌價值和形象呈現及市場反應的強烈對比!整套品牌定位及品牌核心價值提煉方法值得借鑒,也真誠建議您一定要來參加我們系統的學習【打造品牌特色營銷方案班】對咱們品牌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幫助!期待您來!!!
【往期課程現場】
報名方式
咨詢報名請掃碼:備注"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解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9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