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以服務為突出賣點的連鎖火鍋品牌海底撈,近年來也開始了品牌升級的節奏,希望能夠吸引更多年輕一代食客的青睞,在競爭越發激烈的火鍋市場突圍而出。 而店鋪終端升級就是他們革新的一項重要手段,海底撈期望以時尚創新的室內設計,顛覆食客對傳統川式火鍋店的一貫印象,為人們帶來全新的消費體驗。
海底撈終于加入了近幾年“店鋪升級”的熱潮。它不僅更新了店面形象,連帶著 logo、零售化的底料包裝都變了。
從 2016 年 6 月開始,海底撈對 logo 進行了升級,從原來由名稱全拼音組成的標識變成了一個氣泡加“ Hi ”字樣的更為簡潔的形象,H 是大寫的,i 被做成了一個小辣椒。
它的意思也簡單直白,就是英文中打招呼的 Hi 。按照品牌的說法,“這個 Hi 通俗易念,人們走過往往會不自覺地念出來”。
標識更新的目的很明確,強調聚會屬性,獲得更多的年輕群體消費者。
除 logo 更新以外,陸續有一些跟以往認知完全不同的海底撈門店開始出現,它們被稱之為會員店,拋棄了原有的紅黑白配色,企圖給顧客們帶來新的用餐體驗。
這家位于西安印象城的海底撈就是品牌形象升級的會員店之一,操刀空間設計的是來自廣州的湯物臣肯文創意集團,創立于 2002 年,代表作有《夢想改造家》的廣州老城區舊宅改造項目、西安滾石新天地 KTV、長沙堂會 MUSIC BOX 以及寧夏錦繡君悅酒店等。
和單體店鋪的設計項目相比,連鎖餐廳的門店面臨很多問題,海底撈本來已經擁有一整套標準化餐廳設計手冊和完整的服務流程,設計師必須在充分了解這些標準以后,再進行設計創作。
乍一眼看過去,海底撈這間西安印象城店,也算是集合了不少流行元素,黑白灰三色打底的空間,就是 Instagram 上這兩年最流行的餐廳空間趨勢之一,大熱的黃銅材質更是在最近的“網紅”住宅、咖啡館、餐廳以及買手店中隨處可見,設計團隊希望以此擺脫海底撈以前傳統川式火鍋稍微老氣的固化印象。
按照設計師的說法,這不僅迎合了現在中產階級的流行審美,還給人一種在過往鬧哄哄的火鍋店內體驗不到的“平靜的舒適感”。
當然,設計師還有很多說法,比如店內的燈,被闡釋為“火鍋沸騰時冒出的泡泡”。
比如墻上的貼面紋理,被闡釋為“和火鍋元素相關的煙霧造型”。
為了追求簡潔精致,黃銅元素成為主要視覺之一:餐廳隔斷、餐椅支架、燈飾甚至天花板走線。原先火鍋店里鬧哄哄的煙火氣沒有了,它看上去更像是一家西餐廳、甜品店的氛圍。
另外,在這次海底撈的門店升級中,設計師也加入了供兩位以下客人使用的吧臺小火鍋用餐處,更緊湊的位置不僅提高了空間的利用率,也意在滿足顧客們的潛在社交需求。
▼利用天花造型的體塊關系,對空間進行重新組織
在臺面面積和經營面積限定的條件之下,設計師延續一貫「公共性 開放性 趣味性」的設計理念,通過處理天花造型的體塊關系來重新組織空間,嘗試用虛擬的界限進行空間劃分。
設計師設計了多個組接的盒裝天花造型,以取代實體的間隔板材。它們就如園林中的涼亭,只有屋頂造型,卻又在無形之中構建出圍合感。規整又不失變化的體塊分布,營造了統一的店鋪觀感。
空間的邊界消失了以后,服務員能夠自由穿梭在餐廳中服務食客,不受阻隔。區別于傳統的圍坐式用餐,門口吧臺的設計提供了另一種火鍋體驗方式,也為空間增加了趣味性,同時還可以吸引更多在店鋪外游走的潛在客群。
很顯然,這家海底撈不屬于 Normcore。
連鎖餐館通過門店形象的改造以期給予消費者新鮮感,已經成為一種越來越普遍的做法。麥當勞、肯德基、真功夫、吉野家這一類快餐連鎖品牌最近都在改頭換面,無一例外,他們都希望走極簡路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考量或許是裝修預算。
極簡當然不是不能和火鍋店概念摻和在一起,不過如何調動食客氣氛,促進對品牌的認知可能才是最重要的事。畢竟這樣的裝修風格可以挪用到各種各樣的餐館上,消費者也不會因為黃銅用得多而記住海底撈。
– END –
來源 | 好奇心日報(id:qdailycom)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愛學習的老板都會點的圖片
▼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巴奴 | 胡桃里 | 云味館 | 松哥油燜大蝦 | 老板戀上魚
九毛九 | 遇見小面 | 西貝 | 海底撈 | 外婆家 | 桃園眷村
行知研習社 | 創新故事會 | 匠心故事會 | 選址 | 創新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1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