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餐廳很多,但實現盈利的很少,大多是在勉強維持,盈利模式一直是個行業痛點,帶著這個疑問,記者走訪了北京素和善食餐廳來一探究竟。
盈利模式
“我們第一是賣復合型調料,目前從單店上來講,餐飲行業的盈利只能滿足我們的開銷,并不能給我們帶來百分之百的利潤,現在發現我們附加值的產品,比如像調味料給我們帶來的利潤比較大,像宮爆雞丁客人覺得這個味道很好吃,然后他們想回家做,我們就把調味料進行灌裝賣給客人,告訴客人做法和工藝,不用我們告訴他放多少,我們配一個小瓶,里面是液體的就像倒醬油似的放幾勺,回去一炒就行了,這樣他們回去再做就變成一個很簡單的事了。”素和創始人杜維對記者表示。
素和善食的第二個辦法是衍生出來的一些小產品,現在單一產品很多都是獨立去運作的。
前一段時間餐廳推出一個健身卷,這個卷比較符合熱愛健身,又怕吃到高熱量食品的一些人群,這些產品更符合外賣的模式。例如:餐廳用山東的煎餅和東北的豆皮放在砧板上,然后用做好的粗糧壽司飯,裹上沙拉和各種蔬菜混合在一起,做出來一個像飯卷一樣的產品,非常有新意,很受歡迎。
杜維說:“這種產品的未來會變成我們的一個主打產品,它會延伸到早上這個時間段去賣,中午的外賣有中午配好的一系列工作餐,這樣就會提升我們小型產品開發的一些附加值。
向國外學習
“現在我們發現的廚師是比較喜歡做筆記的,經常會拿出來去看,隔一段時間我會去檢查他們筆記寫了多少?累計了多少?
現在很多外地的廚師也愿意到我們這兒來學習,學習一種新的思考方式,并不是說我們在管理方面有多突出,只是一個思考的方式方法和以往有所不同而已。但是這條路到底成熟不成熟不是現在能說的了的,還得去靠實際去驗證,至少我們現在的廚師用這樣的管理方式效果非常好。”杜維表示。
素和餐廳希望通過自己的認知能讓大家開闊眼界,在傳統的加工工藝上也希望廚師們一定要學習日本,口味要多復合的去采集,調味料要多方面的去采集和整理。
像麻椒,以前餐廳培養過很多的川廚,像紅麻椒、綠麻椒、黃麻椒,干麻椒不同程度的麻椒都有區別,用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泡茶,拿花椒當茶喝,有的是用開水把它的味道煮出來,就能發現菜品的本質,如果花椒放在菜里面去炒根本體會不到食材的味道是什么,無論是香葉桂平還是各種調料,都一定要讓它像泡茶的方式一樣,把它的味道泡出來,這樣才能知道在什么菜上用多少才是比較合適的。沒有泡茶的這種想法,自己根本提取不到那種原材料,在這個方面別的店很多廚師是沒有這種想法的。
廚師一般都是按照配方用調料的,很多并不了解調味料的本質是什么樣的,知道了調味的本質是什么樣的,才能更深切的理解放多少比較合適。
食品安全
很多素食餐廳的經營根本在于食品的安全,10年的歷練,讓北京素和善食團隊總結出很多經驗,哪的原材料最好?什么品牌的油最好?哪的辣椒最香?每一種原料都要親自嘗試。
素和善食保證了好的出品,比如武夷山的竹耳、安徽的竹筍、香格里拉的松茸、山東的紅棗、每一道菜都是這樣的一點一點的收集起來,建立了良好的食材采購的體系,完成每一種原料的采購、驗收與追訴制度,把最好的食材帶給顧客。
更多詳情請參閱《餐飲經理人》雜志、長按二維碼,直接購買:
《烹飪藝術家》雜志,長按二維碼,直接購買:
【CTP】360度全能型店長班,長按二維碼,直接報名
訂購雜志、稿件發布、網廚卡、2018采購大會展位、中國吃網廣告,撥打電話(微信同步) 13331083197。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2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