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這里,不僅僅有商業故事,更有故事背后的管理之道。
作為一個飲食大國,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一直是中國人的驕傲。
然而在餐飲業高度發達的今天,食物浪費問題愈發凸顯。2019年,預計全國餐飲收入將超過4.6萬億元,無論是餐飲從業人員還是消費者都應該反思。
今天是世界糧食日,中新網報道,數據顯示,中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率為11.7%。每天,數以萬噸計的食物被從餐桌上丟棄。
世界糧食日來臨,我們不禁要問一句:“舌尖上的浪費”何時才能休?
三大易浪費場所重災區被點名:
1、餐廳內的浪費現象則更為普遍、嚴重:
“一般桌餐的浪費最多,差不多每桌上剩下的食物總量在三分之一。”北京一家連鎖餐飲企業內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這位工作人員表示,之所以桌餐浪費量大,是因為不少客人因為就餐人數多,很難準確判斷,基本都會選擇“多點菜”,并且即便最后剩余了大量食物,很多客人也不會選擇打包帶走,這些菜肴只能直接丟進廚余垃圾內。
2、自助餐廳
除了傳統的桌餐浪費嚴重,不少自助餐廳也面臨同樣問題。
雖然如今不少餐廳都會在餐桌顯眼的位置放置類似于“愛惜糧食”的字樣提醒食客,不過這樣的舉措也仍然無法避免食客的“眼大肚子小”。
并且,多數餐廳服務員面對客人這種浪費行為也不會過多干涉。
3、各類食堂
米飯整碗倒掉、菜肴只動了幾口就扔在一邊……在中國,大大小小的食堂和餐廳中,這樣的場景天天上演。
“粗略估計每天至少有四分之一的食物是被職工倒掉的,主食、炒菜的浪費現象都比較嚴重,有的幾乎是整盤未動。”北京某職工食堂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食物浪費現象在他工作的食堂內十分普遍。
一個規模不大的中型食堂,僅一天收集的殘羹剩飯重量就能達到幾十公斤,一年下來就有數噸食物被白白扔掉。
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為每人每餐93克
作為世界上公認的“最會吃的國家”之一,中國的餐飲業發展迅速,并在拉動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餐飲收入實現42716億元,比上年增長9.5%。
業內人士此前預計,2019年全國餐飲收入將超過4.6萬億元。
然而,龐大的產業蓬勃發展背后,食物浪費量卻是驚人的。
2018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曾聯合發布《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
課題組從2012年起,在北京、上海、成都、拉薩4個代表性城市的366家餐館開展了大量實地調研。
調研發現,中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為每人每餐93克,浪費率為11.7%,此外,大型聚會浪費則達38%,而學生盒飯有1/3被扔掉。
從場所和群體來看,大型餐館、游客群體、中小學生群體、公務聚餐等是餐飲食物浪費的“重災區”。
報告指出,經初步測算,2015年中國城市餐飲業僅餐桌食物浪費量就在1700萬至1800萬噸之間,相當于3000萬至5000萬人一年的食物量。
“光盤行動”任重道遠,餐飲人應當首當其沖!
嚴重的食物浪費究竟該如何遏制?
2013年,全國就開展了“光盤行動”,目的就是為了減少“舌尖上的浪費”。
2014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又發了《關于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的意見》,提出要杜絕公務活動用餐浪費、推進單位食堂節儉用餐等。
2017年10月,四川省機關事務管理局曾印發《四川省黨政機關食堂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工作成效評估暫行辦法》。這是該省首次對黨政機關反對食品浪費工作開展量化評估考核。
今年的世界糧食日前夕,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了《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
白皮書中不僅列舉了中國糧食安全成就,同時也提到,要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增強愛糧節糧意識,抑制不合理消費需求,減少“餐桌上的浪費”。
當然,一系列政策出臺后,如何落實成為了關鍵,餐飲人應當首當其沖。
一、餐飲企業要自覺將厲行節約納入餐飲生產、加工、服務的全過程,全程節約,減少餐廚垃圾;餐飲服務員要遵守職業道德,提醒消費者適量點餐。
二、養成節約習慣。向廣大消費者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消費理念,摒棄好面子、講排場的陋習,減少宴席、自助餐浪費。
三、科學文明就餐。合理調整菜品數量、份量,推廣分餐制,主動提供小份菜、半份菜,引導消費者主動打包,倡導“光盤行動”。
四、樹立行業新風。餐飲從業人員要鼓勵倡議消費者“珍惜食品、剩余打包、杜絕浪費”的消費理念。
在不少業內專家看來,減少食物浪費,除了要培養民眾節約糧食和科學膳食的觀念,如何根據個人身體需求,提供精準化、定制化的營養配餐,是未來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而對于每個人而言,“光盤”也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前路依然任重道遠。
小調查:
-E-N-D-
往期精彩內容:
看的不過癮?
不要緊,雜志有更多精彩
《餐飲經理人》月刊
訂閱電話:13331083197 也可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點“在看”分享給小伙伴哦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0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