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談起海底撈火鍋,往往對其“變態服務”印象尤為深刻,且大部分會將海底撈的成功歸結于其優質的“服務”。然而,近日海底撈創新研究中心史曉明在“第三節鐵板燒高峰論壇”上表示“顧客體驗好、服務好,并不是海底撈商業模式的核心,效率的提升才創造了真正的價值”,他強調是“效率+價值”讓海底撈的模式才最終成立,并分別從“顧客體驗、去中心化、口碑”三大互聯網基因層面,闡述海底撈在互聯網時代在如何提升效率上所作出的各種創新。
《餐飲界》認為,互聯網化是時代的趨勢,各類互聯網工具為傳統餐飲提升效率提供了新方法。因此,當互聯網餐飲跨界打劫之風盛行時,與其說互聯網將顛覆傳統餐飲,不如說餐飲業借力互聯網將是實現品牌升級的重要契機。
2015年12月9日至10日,為期2天的中國第三屆鐵板燒高峰論壇暨新餐飲、新思路分享大會于上海卓美亞喜馬拉雅酒店圓滿結束。中國飯店協會副會長郁為澤、創綠鐵板燒董事長詹詠梅女士、溫度鐵板燒董事長周艷、57℃湘董事長湘旺崢嶸、鍋事匯皇甫曉濤、渝鄉辣婆婆李進非、嘩啦啦創始人王濟民、中國餐飲產業研究院院長吳堅、漢堡王中國首席聯盟官李志宏、茶香書香董事長羅軍、王品集團總經理趙廣豐、羅盤定位創始人李廣宇等餐飲大咖做了精彩的主題分享,圍繞“新餐飲、新思路”主題,分別就爆品、情懷、O2O、差異化、創新、標準化等關鍵詞,結合自身案例做了不同的講解,讓餐飲人真正思考如何在互聯網時代創新思維。
以下是《餐飲界》摘錄海底撈史曉明的演講內容,在他看來,面臨互聯網時代的全面到來,用戶習慣在變、商業環境在變、競爭機制在變,如今的餐飲業已經離不開互聯網,這種情況下,海底撈進行多方面的實踐,一方面在自動化、產業化、互聯網化等方面進行各種創新,另一方面從戰略層面上創新了商業模式,打造“無店鋪外賣產能中心”,為中小餐飲提供發展的新渠道。
史曉明演講的核心觀點:
1) 顧客體驗基因:一切以顧客的體驗為先,從顧客需求角度來設計菜品、服務和流程,以此獲取顧客能力強、復購率高,用感情和體驗留人,從而讓老顧客黏性高,維護效率高。
2) 去中心化基因:沒有總部、高度授權、目標高度統一,有要求又有標準,各自為戰,各自培養員工,每個人都是以老板身份來辦事,工作效率高,執行力強。
3) 口碑基因:堅持做好產品和體驗,好的火鍋自己會說話,沒有品牌部,沒有廣告宣傳,靠顧客的口碑宣傳來完成,宣傳效率高,低成本引流,可信度高,從而獲取新顧客的成本也就低。
1) 餐飲自動化: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員工收入,具體做法有:削減勞動強度、降低技術要求、量化統一標準、提供空間利用。
2) 餐飲產業化:通過降低采購生產成本,保證品質、標準穩定,減少門店和經營用地,來保障食品安全。
3) 餐飲互聯網化:通過降低勞動強度、節約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等,來提升用戶體驗,創造顧客價值,讓辦公輕松高效。
在貼近顧客的地方建立無店鋪式的外賣廚房或者說產能中心,為中小餐飲提供發展的新渠道,在不占用餐廳現有產能基礎上,創造全新的產能和利益增長點,并通過標準化生產、專業設備幫助中小餐企提高產能,充分利用時間,合理規劃空間,以減少人力成本,提高效率。
原創聲明:本文系餐飲界原創內容,海底撈史曉明口述,轉載請注明來源
餐飲界新媒體專注餐飲創新研究
國內餐飲新媒體TOP10、搜狐自
媒體聯盟、網易自媒體聯盟成員
▼ 點下面「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4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