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在2018年快速躥紅、又用一款黑糖鮮奶產品引爆行業的品牌,創始人是個外行的“設計師”,卻有一套特別的“引爆秘訣”。
在咖門舉辦的2019萬有飲力年度大會上,鹿角巷創始人邱茂庭分享了如何用“美學思維”引爆一個茶飲品牌。現場圈粉無數,今天把干貨分享給你。
(PS:大會全程演講視頻已經剪輯上線了,長按識別上圖二維碼或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觀看,都是無刪減的哦~)
一個飲品“美學”品牌
茶飲現在必須具備數字化的方式做數據探討,好不好喝,對在座每一個做茶飲的來講都是基本功。可是好喝不好喝怎么被發現,是我們要做的。
我本身不是做茶飲的,我是設計師,我一開始沒有想做茶飲,我只是每天想喝奶茶。在臺灣創業的資本非常低,我當初就花了16666塊美金打造了第一家門市。
鹿角巷創始人:邱茂庭
我當初把操作流程想得很簡單,后來發現這并不是一個好的創造方式,必須從零到一做很多探討。所以我不把飲料店當成飲料店,而是當成設計公司經營,這樣才可以有我的標簽化,有與別人與眾不同的地方。
設計師的強項是美學,爆款必須要有傳播力、美感、話題性,這三組是我可以創造的。
所以在自我定位的時候,我就想到這三點,消費者要滿足炫耀感,可以拍照,所以我就找到了自我定位。
對于品牌來講,就是靈魂的注入。我做了一個作為飲品美學的標準型品牌,就用了ACDL——美學、創意、設計、生活四大元素,做概念。
用ACDL四大元素做品牌的概念
大家都有自己的審美觀念,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做出來讓消費者接受。因為我們做的茶飲是和消費者進行溝通的,融入之后他才會覺得有趣,才會進行分享。所以怎么進行互動?必須通過設計師自己闡述出來,所以我把美學設計創意融入到生活里面,也是跟星巴克做了一個學習。
鹿、矮胖杯,為品牌找到有記憶點的標簽
所有的設計創意,一切都是空想,總要有一個品牌的記憶點,消費者才會記憶。所以我大膽用圖像認知,比如有星巴克、肯德基、麥當勞,LOGO圖像很重要,對消費者記憶很重要。
鹿角巷到底要怎么讓人家記憶?我用情感連接,什么是情感連接?每個動物都會有直接性的反饋和聯想,比如狗是忠誠,貓給人的感覺比較野心。
當初鹿角巷還不叫鹿角巷,當初畫了鹿、獅子、貓頭鷹,為什么畫鹿?因為鹿對女性消費者很容易構成連接,是很敏感的,你可以很快地想起來鹿給你帶來什么,是一個情感連接,對消費者很好記憶,所以用鹿當了我的形象。
站在消費者角度上選取自身品牌形象
(圖片來源:我圖網)
有了很具體的形象之后,我要想我怎么和人家不一樣?載體不同,傳統的杯子是塑料杯、紙杯,載體上面我就大膽運用了矮胖杯。我不是第一個使用這種杯子的,但是我敢于應對市場的挑戰,只要你做黑糖系列的,統統用這個。
矮胖杯成為了黑糖系列的專屬載體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TheAlley鹿角巷)
這個杯子成為了我這個品牌的標簽化,大家會知道這是鹿角巷,消費者覺得有趣就買,這已經變成了鹿角巷其中的一個標簽化。我已經得到了兩個標簽,鹿的標簽和載體的標簽。
有了標簽,我總要做一些聯名,比如和藝人做聯名、化妝品做聯名。鹿角巷是最后才進來大陸這個市場的,開始進入的新加坡、法國、越南、馬來西亞等這些地方,最近才進來內地。我進來一年為什么那么快速脫身?因為我大量用圖像IP、流量帶動自己,當然奶茶要真的好喝。
鹿角巷推出昨日星空杯,與電影做聯名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TheAlley鹿角巷)
不用產品研發思路做產品
再之后,我有了一個創作思維,飲品一般會分為幾種?從飲品研發思維和美學定義思維來看,是不一樣的。
從飲品研發思維看,用茶葉+乳制品就是奶蓋系列,或者奶茶系列,也是俗稱的拿鐵系列;茶葉+水果是水果茶系列;用茶葉+奶、水果+配料,就是口感系列,這是基礎認知和基礎研發的必經之路。我們總是要跳脫,我不從產品研發的思路做。
我剛才講了美學,有茶葉、加入乳制品、加配料,產生了招牌黑糖系列。黑糖這個飲料我不是原創,我小時候有青蛙撞奶,是臺灣很傳統的黑糖口味,可是沒有人重新抓回來,它是本來既有的。
所以用既有的認知口味,加上產品包裝,打造出了招牌黑糖系列,牛奶是熟悉的味道,黑糖是熟悉的味道,這支產品就誕生了。
在既有口味上,更新產品包裝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TheAlley鹿角巷)
2014年,我另外一個飲料系列,“光飲系列”。我加了三個要素:產品故事的創作+產品包裝+視覺化。這個飲料也火過,帶動了風潮。
不一樣的是,我加了產品故事——在臺灣有一種說法,看到北極光可以幸福一輩子。雖然不能帶你看北極光,但我可以我帶你去鹿角巷買一杯“北極光”啊,給你一輩子的幸福,這是加了新的載體。
將故事加入產品中,成為一種新的載體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TheAlley鹿角巷)
晨曦就是看到未來、看到新的希望,我把故事融入到產品里面,就打造出了爆款。簡單來講,研發飲品的時候,我已經在既有的認知上加了自己的標簽化,可是我們怎么準確運用產品呢?
玩轉營銷有規律可循:輕、快、有網感
品牌定位再好,如果沒有明確的產品支撐,用戶很難做體驗。我發現我要加入一些空間的因素,我去參考了星巴克、肯德基、麥當勞,我覺得每家方式不一樣。星巴克的方式是橫著排,麥當勞是豎著排,我講究的是時間安排,所以我選擇了麥當勞。
很多的用意是想讓消費者停留在店里,所以我覺得要有一個好的場景,打造一個第三空間,讓消費者體驗茶的文化。所以我把產品大膽運用到空間,開始做了空間的店。
另外是玩轉營銷的規律理念——輕、快、有網感。輕快感怎么用?輕講的是市場迅速變化下,選擇相對輕的創意形式,疊加的形式讓消費者快速記憶。
我怎么樣讓消費者記住我?我用比較輕的方式,我讓消費者喚起對我們品牌的認知感。我們大膽運用了大家喜歡玩的抖音,不是傳播飲料的飽和,想傳播一個舞蹈,那個時候在國外有一個軟件,傳播速度像抖音一樣,我們用了一個抖肩舞,形成大家對我們品牌的認知。
還用了一些媒體的方式去傳播,有網感,網感并不是使用各種網絡流行語,而是有同理心,能夠洞察到目標用戶的世界,能表達用戶想說的話,能明白目標用戶在什么樣的場景中使用什么樣的情景語言。比如,北極光我不講里面的飲料是什么,我講的是故事場景、獨特化。
我希望消費者可以記住鹿這個字,所以大膽用了鹿丸黑糖。因為飲品業很多東西已經做得很好,我不敢跟大家挑戰,我只能不斷地去創新,創造屬于我跟消費者的對話,我就用了輕、化、有網感三個方式貫穿。
抓住種子用戶,找到裂變趨勢
種子用戶的選擇,是幫助我們傳播的,每一個人的力量不可小看,一個人的朋友圈最少有50個人,我把一個好的話題帶給他,他會自然而然傳給朋友,所以我抓好我的種子用戶是誰。所以我每次會探討飲品會創造的是什么?我怎么傳播?
再加一些裂變誘餌的投放,現在一些既有的品牌開始用一些福利方式,或者大家認知的折扣。但是我不做折扣,因為我希望有一個創意的內容,消費者自然而然就會分享。用互動的方式進行裂變處理。比方說你今天買一杯,不能自己買,你必須帶男朋友來買一杯。那這就會變成一個有趣的話題。
去年的時候,有一個電影叫做《女兒國》,我出了一次飲品,那時候鹿角巷只有兩家店,宣傳力度不大。不過在上海地方有一些看過《女兒國》的女生都知道,《女兒國》的女兒泉只有女生喝,我們就出了一款“女兒泉”。我們舍棄了男性群體,但是他們也來喝,說你們為什么只賣女生?所以它變成了分享環節。
從飲品研發到品牌定位,最終做形象創造,我就是用這樣的模式做品牌的。我想要把茶飲文化推向世界每一個角落,鹿角巷想要做的是品牌生活化,我不是想打茶飲品而已,我想打造鹿角巷是一個家,我去哪個地方一定會有外國人自然而然進來。
鹿角巷并不是憑空產生的一個茶飲爆款,它只是順應時代將美學運用到極致產生的結果。謝謝大家!
以上內容整理自
《2019萬有飲力年度大會》,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或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獲取大會實錄視頻,
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 END —
統籌:啡姐 | 編輯:政雨 | 視覺:JIRFEI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8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