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朝一日,遞給你一杯咖啡的可能是一架無人機。
繼華為在公眾號上線無人機送咖啡業務后,IBM則是直接申請到了咖啡無人機的專利,這項技術能給行業帶來什么改變呢?
無人機配送咖啡這件事不是第一次了。
但IBM這次直接獲得了一項咖啡無人機的專利,這種無人機不僅可以在公共場所飛來飛去送咖啡,還能自帶智能預測系統,“知道”哪些人需要咖啡因提神醒腦。
無人機為咖啡“保駕護航”
很傲嬌的是,根據健康大數據判斷,不需要咖啡的人點單了,是不送的。
咖啡外送一直是個“世紀難題,”星巴克也是考量再三才開通了外賣業務;而瑞幸咖啡的也曾聯合“真機小黃馬”做過無人車外送試驗,相比于外賣小哥,無人機可以不受交通限制、確保一杯咖啡的口感。
瑞星咖啡與真機小黃馬聯合推出的無人咖啡車
IBM的咖啡無人機,根據提交給美國專利商標局(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的書面文件,這種設備可以在辦公室、咖啡館或活動場所使用,在那里,預定的一杯咖啡會被送到喝咖啡的人手中。
而且該無人機可根據面部識別、聲音識別、電子ID或者是藍牙來確保把咖啡送到正確的人手上。
更強大的是,這部無人機能運行基于JAVA語言編寫的程序,這意味著它可以連接你手機里的健康監測程序來獲取你的身體數據,從而判斷你是否適合飲用咖啡,繼而決定是否接單。
科技發展如此迅速,簡直不敢相信
此外,總部位于紐約的Armonk公司的應用程序解釋說:“無人機將通過Fitbit或類似的跟蹤設備、電子日歷(比如活動的時間、會議類型和參與者)、生物識別技術、血壓、瞳孔擴張、面部表情和起床時間來評估某人最近的睡眠質量。”
如果被允許獲得咖啡愛好者的醫療信息,無人機還可以交叉參考與咖啡因相互作用的藥物,并知道不能為誰服務。
網友們普遍持觀望態度,第一是無人機技術不成熟,擔心在運輸途中咖啡潑灑、掉落或者是其中跌入了異物;第二是擔心商業公司濫用數據,使得人們身邊總是圍繞著無人機,重復播放著“您需要一杯咖啡嗎?”的錄音。
想到這種到處詢問的無人機就很魔性
對于華盛頓大學法學院(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chool of Law)的無人機專家瑞安卡洛(Ryan Calo)來說,咖啡無人機的提議是想得太多。
他表示:“這是一種技術結合,其中的技術有些已經成熟,有些卻不成熟。這是一架會送咖啡的無人機。交叉利用所有這些(因素)會很難……為什么不使用陸地車呢? ”
答案很簡單:人們喜歡夸張的食物。
想想日本的傳送帶壽司店、火烈鳥餐廳、漢堡店和冷凍酸奶店,它們用機器人來準備或供應食物。
日本某傳送帶壽司店
加拿大咖啡行業專家科林?紐威爾(Colin Newell)擔心的是這種咖啡的供應方式。
“這里的根本缺陷是在空中輸送熱液體,”他說,“這就像亞馬遜(Amazon)說它會用無人機把包裹送到你家里一樣,是一種噱頭。”
用無人機或者無人車配送咖啡,比起實際的功能性,宣傳效果以及迎合年輕人消費習慣的傾向性顯然更加明顯。
— END —
統籌:啡姐 | 編輯:國君 | 視覺:JIRFEI
本文文圖綜合整理自前瞻網。
《咖門》舉辦的“新飲力”2018新茶飲大賽正在火熱進行中。想參與的同學,可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報名華中賽區的比賽。 <<<點下面藍字,了解更多新茶飲大賽信息: 50萬獎金,立頓冠名,湖南衛視支持:“新飲力”2018新茶飲大賽開賽在即! 華南區4強誕生,評委一句話擊中行業痛點!| 新飲力·2018新茶飲大賽 西南區4強誕生,一個新的行業命題顯現!| 新飲力·2018新茶飲大賽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8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