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平小店日流水1.5萬,老字號“吊打”網紅餐廳!


        作 者 丨 彭 景

    轉 載&商務 VX 丨 181 3739 5180

       核 心 看 點  





    1. 一個肉夾饃,經歷了怎樣的75年?

    2. 老字號怎樣開出20家直營店?

    3. 堅持手工、不做外賣,過時了嗎?


    “不設套餐、不做外賣、堅持手工”……


    這些標簽是梁喜娃肉夾饃的堅持。這家叫做梁喜娃的肉夾饃品牌,已經有75年歷史了,它表面上保留著老字號濃濃的“不合時宜”,但實際上已經交出了一份由地方老字號到現代快餐轉變的答卷:

     

    梁喜娃肉夾饃在西安、北京、成都、太原等地開出近20家直營店,20平的小店,日流水做到1.5萬元。

     

    近日,新餐飲洞察記者采訪了梁喜娃肉夾饃的合伙人郭鵬,他將為我們講述老字號煥發新生的歷程。


     


    從小吃攤到快餐連鎖店,走過了75年

     


    1945年,剛滿16歲的梁喜娃,從老潼關肉夾饃師傅那里學藝完成,在陜西潼關縣老街港口鎮,支起了一輪小推車,開始賣起了潼關肉夾饃。

     

    一輪小推車上的生意,只為填飽肚子養家糊口,品牌名什么的,梁喜娃壓根就沒有概念。他做的肉夾饃一經推出便備受歡迎,在鄉親鄰里的口碑傳播開來,大家一想到吃肉夾饃,就想到梁喜娃。漸漸地,梁喜娃肉夾饃成了潼關當地一個家喻戶曉的招牌。


     

    一輩子,一件事,梁喜娃當之無愧地配得上這句話。梁喜娃的一生都貢獻給了肉夾饃,肉夾饃也回饋給了他一家老小的溫飽和安定。

     

    但人總有老去的一天,漸漸地,上了年紀的梁喜娃不再能夠經受街頭的嚴寒酷暑,做起肉夾饃來,也常常感覺有點力不從心。干不動了,干脆就收攤回家吧,有這么多人喜歡吃他做的肉夾饃,這輩子,也值了。

     

    在外工作的女兒梁家萍聽說父親要停賣肉夾饃,急忙趕了回來。既不愿讓父親再辛苦,也不愿父親做了一輩子的肉夾饃從此消失,于是梁家萍辭掉了外面的工作,在父親原來賣肉夾饃的不遠處拿下了一個小門面店,親自上陣學習肉夾饃技法,把梁喜娃肉夾饃延續下來。

     

    這一年是1992年,歷經47年,梁喜娃肉夾饃從街頭小推車搬到了門店里,正式掛名“梁喜娃肉夾饃”。



    接手父業的梁家萍沒有讓父親失望,不但將手工打饃的技藝傳承,還將梁喜娃肉夾饃的門店經營得有聲有色、遠近聞名。

     

    2012年,是梁喜娃肉夾饃的轉折點。梁喜娃肉夾饃“手工打饃技藝”被列入陜西省級非遺名錄,一下子與其他品牌的肉夾饃拉開了差距,隨后幾年,“中華老字號”、“中華小吃傳承獎”等各稱號獎項紛沓至來。一個小小肉夾饃,穿越歷史和時間,散發出光芒。

     

    接力棒轉眼又交到了新一代的手里,梁家萍的兒子張楠成為新一代的傳承人,2015年正式接手梁喜娃肉夾饃,并引入職業經理人郭鵬作為合伙人,以現代餐飲連鎖的經營思路,幾年時間開出近20家直營店,把梁喜娃肉夾饃帶上了新的征程。

     


    老字號開出近20家直營店,店店排隊

     


    梁喜娃肉夾饃的核心競爭力是手工打饃,而過度依賴人工,恰恰是門店擴張最大的障礙和弊端,張楠、郭鵬他們是如何把一家老字號店開出近20家直營店的呢?

     

     1  “反推法”選址,找到利潤最高點

     

    基于多年的開店經驗,梁喜娃肉夾饃有了一套基于成本導向的選址模型。


    通常選址邏輯是先通過門店人流、周邊消費水平等元素去測算未來營收額,然后再結合租金來決定選址。而粱喜娃則是基于自身多年經驗以及產品自信,直接從員工產出來測算營業額,且要求租金成本需嚴格控制在營業額的13%-15%,用租金占比反推該位置是否合適。



    粱喜娃一個店配一個打饃師傅,而打饃師傅一天打饃的極限是1000個,正常情況下一天平均能賣出700-800個肉夾饃,再加上其他輔食營收,一個月營業額能到40萬左右。基于租金占比要求,反推出如果新開一家店,可最高承受的月租金就是5-6萬元。


    以北京華貿中心店為例,整個操作間加上客座區,只有20平米,看起來略小,但人流量足夠大,能消耗門店產出。因此,即使一個月5萬多的租金,也在他們的反推的選址模型里。平均每天500單,賣的饃在打饃師傅的工作飽和范圍內,客單價為30元,日營業額穩定1.5萬元。


    “店開大了沒用,20平可能是這樣一個產出,50平可能也還是只能做這么多,因為一個打饃師傅一天的工作頂點就那么多,顧客也不會因為店翻倍大,就翻倍地增長。對于這里來說,20平是一個利潤的最高點。”郭鵬說。

     

     2  找準品牌核心點,跳出紅海競爭

     

    最開始提煉品牌核心點時,郭鵬他們第一時間想到了“手工”,但后來發現模仿者太多了,自己完全陷入了肉夾饃的競爭紅海中。

     

    跳出來思維定式,發現梁喜娃肉夾饃最大的不同點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啊,在國內,還沒有其他任何肉夾饃的打饃技藝獲得過此項殊榮,還有七十多年的歷史,也是其他的肉夾饃品牌比不了的。

     

    于是將品牌核心點提煉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始于一九四五”,寫在門頭上,同時在窗楹上展示“傳承”字樣,并把每一代的傳承人名字寫上。

     

    常年在大眾點評排名第一,再加上非遺和老字號的名頭一打出來,很快吸引了眾多外地的游客專程去潼關打卡,名氣和場面“吊打”網紅餐廳。



    在拓店的過程中,非遺和老字號的品牌賣點給了梁喜娃肉夾饃強大的助推力,再加上全明檔的現場打饃表演,極大地滿足了顧客追求正宗和儀式感的心理。以至于即使店面開到外地,也是店店火爆。

     

     3  傳承純手工打饃技藝,靠量降低邊際成本

     

    與傳統的拓店不同,每一家梁喜娃肉夾饃門店的背后都需要1-2個技藝成熟的打饃師傅,他們接受最嚴苛的培訓和考核之后,才被允許去一家新店主掌打饃。

     

    堅持手工現做,梁喜娃肉夾饃降低成本的方法就是靠量讓打饃的邊際成本變低。

     

    郭鵬說,一名打饃師傅的工資一個月6000元左右,如果一天賣800個饃,那一個饃的成本就只有0.3元左右,而一個饃所用的面粉費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通常市面上買的饃單價大概在0.9元左右,只要銷量在預期范圍內,手工的成本是更低的。

     

     4  超低SKU,不設套餐,突出肉夾饃

     

    梁喜娃肉夾饃的整個門店中只有8個SKU,四個品類,分別是肉夾饃、涼皮、湯類和飲品。



    跟現代快餐為了提高客單價,大行其道的“套餐制”不同,梁喜娃肉夾饃不設套餐。

     

    “因為來店里的客人肯定會選擇肉夾饃,選完肉夾饃,他只需要想是吃涼皮還是喝湯,每個品類中選擇又只有兩三款,不會造成選擇負擔,套餐反而會弱化肉夾饃的地位。”郭鵬說。

     

    超低的SKU不但強化肉夾饃主題,讓顧客選擇簡單,而且簡化了店內操作人員的工作,打饃技藝學成后,能夠快速拓店。



     

     


    非遺和老字號的招牌既是梁喜娃肉夾饃的鎧甲,同時也是它的軟肋。他們會比任何一家餐飲企業都愛惜自己的羽毛,所以在沒有找到保證口味和利潤最佳點時,他們至今都沒有做外賣。

     

    手工的不確定性和難標準化的問題,也是制約梁喜娃肉夾饃發展的重障。

     

    道路還有很長,困難也還有很多。好在,老字號梁喜娃肉夾饃已經走出了擁抱時代的第一步,也許探索的路上不會走得很快,但我們希望,我們的老字號餐飲,能夠走得夠穩!



       E N D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新餐飲洞察,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0552.html

    (0)
    上一篇 2019年10月11日 20:50
    下一篇 2019年10月11日 21:2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