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個北漂,如何從打工仔逆襲為老板,并與明星成為合伙人?
2、即使有明星效應加持,餐廳擴張中又會遭遇哪些挑戰?
3、有品牌無品類,下一步該如何做?
臺灣“北漂”打工歷程
2012年9月,25歲的臺灣青年Stanley來到北京。
這是他第一次“進京”。之前關乎北京的些許印象是“和臺灣差不多,政治氣氛濃厚、管理很嚴格吧。”但來到北京后,他的“認知”被顛覆了:“一間酒吧居然可以開這么大!”
來北京前,他聽人說先要下載微信。到了這里還要做兩件事情:1、辦張新的電話卡;2、下載大眾點評(2015年10月8日,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為“美團點評”)。
Stanley這次到北京并未做久留的打算,權當是一次旅游考察。因此隨身只帶了4件衣服和少許零錢。
他曾經在臺灣的一間酒廊工作,管理30人的團隊,做起來得心應手。到北京的一家酒吧任職后,他卻要管理300人的團隊,只能一步步學習慢慢勝任。
3個月過去了,酒吧老板對Stanley很滿意,他大致了解了北京酒吧市場,覺得北京的發展空間很大,決定留下。
2014年,Stanley跳槽到一家有300多家店面的連鎖集團。
他在那里學到了連鎖企業的管理規則及業務流程,而這恰恰是他非常不適應的地方:一些很小的事情要逐級匯報,從門店到北京事業部,最終要報到總公司、董事局……但是餐飲行業有很多隨機應變的東西,這樣的流程不利于解決問題。
與陳小春等7人合開“接地氣”明星店
大公司里的條條框框多,Stanley越做越沒興趣。他琢磨著自己做點什么。
思來想去,Stanley想開一家港式牛腩店,為此特意跑到香港品嘗并學習。
Stanley在北京有很多香港朋友,其中一個室友是香港明星陳小春的造型師。
2013年,在一次陳小春到北京的工作間隙,Stanley和室友一起陪同。幾個人一道吃飯,一來二去,漸漸有了朋友般的默契。
餐廳籌備初期,起名“六小福”,因為是6個朋友合開的店。Stanley在一次和陳小春吃飯時,提到6個人準備開餐廳的事情,想讓他以明星身份幫忙宣傳。
沒想到,陳小春說:“不如算我一份,7個人不是更好?”于是店名為“七爺”。
7個人各就其位、分工明確:Stanley負責運營,其他幾個人分別負責技術、研發、視覺VI等。
2015年,七爺清湯腩第一家店開業。
一天,一個口罩、墨鏡、帽子全副武裝的年輕人來到店里,吃面時墨鏡都沒摘下來。“這樣子吃面是不是太夸張?” Stanley寒暄了幾句。
顧客走后,店里收銀小妹說那個人好像李易峰。原來有客人把李易峰在店里吃飯的照片發到了微博上。隨后,店里的電話就被打爆。
奇跡接踵而至。第二天店里開始有客人排隊,好笑的是它們只排李易峰吃飯的那張桌子,坐在李易峰做過的位置拍照,點“李易峰套餐”,甚至要用李易峰用過的碗和筷子……
很多明星餐廳開業時,因為明星參與宣傳以及民眾的好奇心理,生意較為火爆,但后期明星效應減弱,客流量相應減少。主要原因是,明星餐廳投資較大,在裝潢、菜品種類等方面體現明星自己的喜好與個性,與大眾消費需求不相符,因此難以長久。
相形之下,七爺清湯腩則非常接“地氣”。曾有人專程探店,位于春秀路上七爺第一家小店深入民居,低調神秘。炎炎夏日,Stanley和其他幾位合伙人還經常充當伙計把冰水遞給等位的顧客。
京外擴張不利,北京2家店被拆
從2015年開始,七爺在北京陸續開了3家店,2016年又開了兩家店,5家店的生意紅火,均處于盈利狀態。“基本一家店半年內就能回本。”Stanley信心大增,決定走出北京,去其他城市拓店。
“那個時候還是餐飲業的菜鳥,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 Stanley說。于是“七爺”品牌陸續在天津、青島、南京、長沙、蘇州、杭州、廣州、珠海8個城市以“每個城市開一家店”的節奏擴張。
目前七爺清湯腩在全國有12家門店,北京5家門店。
“那時還有朋友跟我說,你這樣做風險太高了。“你的戰線拉得太長,根本管不過來”等等。可萬事俱備,外界各種壓力逼著他不得不嘗試(擴張)。
從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下半年,Stanley把全部重心放在拓展店面上,8個城市平均下來,每個城市待1個月,以觀察開店情況。
印象最深的是杭州的一家店,那是Stanley向外擴張的第一站。這家店剛開業時異常火爆,每天都要排長隊,可1個月后隨著明星效應銳減,營業額也開始斷崖式下跌。“一家150平米的店原來日流水接近4萬,突然就降到連1萬都不到。”
復盤當時情況,Stanley認為核心問題是管理方面的認知不足,“以前北京的店在我們視線范圍內,但到了外地可能一個月盯一次店,結果就會暴露出很多問題。”
比如在選址方面,七爺選擇在省會級城市的商場開店,“那個時候對品牌有很強的信心。”Stanley覺得只要在一家數一數二的商場拿到一個鋪位,就沒什么問題。于是犯了“只選商場,不選商場里面位置”的錯誤。”
結果1個月的宣傳期過后,基本無人問津,那家店不到半年就關門了。
外地拓店的經歷讓Stanley認清了自己的定位,當他把重心放到北京,卻再次遭受打擊:由于北京的店面疏于看管,其中兩家店在居民樓區,無遮無罩,不合法規,結果很快被勒令拆掉。
“如果我不在外地拓展那些店,哪怕在北京多開4家店,被拆掉的兩家對我來說還沒那么痛。” 之后,Stanley開始學習正規的管理,逐步摸索餐廳擴張的正確路徑。
開放加盟,做大品類市場
從選址來看,七爺主要開在北京的商場里面,因為要滿足出入商場的20-40歲白領群體的需求。再進一步,七爺會選擇商場里面人流走動多的地方開店。
從菜品設計上,七爺主打清湯腩粉面,其他粉面有六七種,還有十余種魚蛋、潮州手打牛肉丸、牛雜等凈食,再加上各種港式汽水和奶茶,菜品風格明顯,品種簡單,選材和出品也易于把控,人均消費在40-50元左右。
在食材方面,七爺店里腩肉的部分,選用黃牛的爽腩和坑腩,二者口感各有不同,一個肥瘦相連,一個牛味濃郁;面則選用廣東特有的竹升面,全部自廣州空運,這種面的最大特點是久泡不漲。
今年,七爺計劃在除北京、上海、廣州外的城市開放加盟。據了解,目前七爺北京單店平均日流水在16000元左右。
“我們從在北京有3家店的時候就想著,將來店的規模能做成什么樣,如今我們把品牌做起來了,但是品類還沒做起來,說明這個市場還不成熟。”他希望有更多人加入清湯牛腩面的隊伍,把市場帶動起來。
現在,Stanley常常會在品牌的沉淀及傳播上下功夫研究,他對于七爺這個品牌價值充滿信心。“香港人特別喜歡這個品類,很多港臺藝人還會專程跑到七爺店里吃清湯腩。”
讓他操心的還有顧客的反映與評價,因此,他會定期登錄美團點評、微博了解顧客點評情況,優化菜品及服務。
△ 七爺團隊齊聚,右一為Stanley
現在的Stanley一年會回臺灣兩次,過年時他反而不在家里。因為那是一年中“七爺”難得聚齊的時候,7個人相聚在香港陳小春家里,你斟酌,我舉杯。
請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回復“管理”
即可獲得《餐飲管理培訓大典》
(小編將在1個工作日內發放哦)~
文章轉載請聯系小新(WX:331806736)
編輯丨雪 嬌
視覺丨德 同
責編丨雪 嬌
戳原文,參與年度勵志餐飲人評比,傳播正能量!
原創文章,作者:新餐飲洞察,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0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