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鄰居在小區微信群里轉讓一張金錢豹的會員卡,結果被大伙兒一頓炮轟:金錢豹都倒閉了,誰買你的卡?那不是傻嗎!
曾幾何時,金錢豹就是高端自助餐的代名詞。
一條新聞燃爆互聯網,餐飲界久負盛名的金錢豹自助竟然人間蒸發。
北京店停業!天津店停業!沈陽店停業!深圳店停業!蘇州店停業!
上海延安中路上的總店,也已人去樓空。
一時間,金錢豹所有26家門店無一幸存。
眾多充了會員卡的消費者維權無果,這部分金額也高達1000萬余元。
各類官方網絡平臺全面停滯,公司官方網站已經登不上。
拖欠員工工資1000余萬元,拖欠供貨商貨款數額不詳。
老板失聯。這還是十幾年前一提起來就讓人覺得奢華的金錢豹嗎?
曾經的高端自助標桿
1991年,金錢豹創始人袁昶平在臺灣臺中市開了第一家“金錢豹”,憑借其“豪華、氣派”的特色在短時間內成為了臺中的地標。
2003年10月,金錢豹在中國大陸的第一家店在上海開業,取名金錢豹國際美食百匯,定位大型奢華自助餐廳。
奢華的用餐環境,優質的食材,多樣的料理風格,吸引了眾多食客。
彼時民間的自助餐廳基本都是每人次30塊錢左右,且無非就是烤肉,也有火鍋自助。
和這些“平民”自助一比,有專門大廚現場烹飪的金錢豹明顯高出N個檔次。
單店月流水從千萬跌到不足百萬,兩次賣身越來越賤。
2015年前金錢豹的擴張速度還是比較快的。
到2010年,金錢豹已在中國大陸開了18家門店,營業額近9億元。
2011年3月,有香港媒體報道該公司欲下半年在香港上市,集資2億美元,但未成功。
緊接著在2011年7月,金錢豹以大約1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賣給了歐洲私募股權投資集團安佰深。
到2013年,金錢豹在中國的門店共20家,當時金錢豹宣布要加快在二三線城市的擴張,并計劃到2015年的時候實現全國50家門店,20億元收入。
但到了2015年上半年,金錢豹停止開新店,品牌發展陷入了停滯。
2013年和2014年,金錢豹分別稅前虧損2.24億元、2.08億元,凈負債分別約為3.27億元、4.44億元。
隨后在2015年年中,金錢豹再次易主,在香港上市的嘉年華國際以2.53億港元接手。
有供應商甚至透露,關門前,金錢豹餐廳的月流水有時候連百萬元都達不到,而2008年左右一家店最高可達到上千萬元的月流水。
成本高,盲目擴張吃不消
為了占領市場,現在很多餐飲企業都在以飛快的速度開店。
金錢豹十三年開店26家,平均一年開兩家,完全自主經營。
但不同在于,金錢豹本身定位于高端餐飲場所,開店極為講究,首先選址均為繁華地段,每個門店的面積都達到7000至8000平方米,裝潢極盡奢華,講究排場,平均每家門店的投資都在2500萬到3000萬元左右。
加之各種成本都在上升,金錢豹所獲得的利潤其實并不高。多種壓力之下,金錢豹上市無望。
且在二三線城市擴張這件事被證明根本不可行,有的店還沒有度過養店期就歇業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金錢豹就退出了8個省份的11個一線及二線城市,關閉了13家餐廳。雇員人數則由原來的2600人銳減至1100人。
“店大欺客”,最后把自己淘汰出局
作為高檔餐飲服務場所,消費層次上去了,服務和產品也必須跟上去,甚至更高。
但事實卻正好相反,網絡上關于金錢豹“菜品下降”、“服務差”的評價著實不少。
很多顧客在評論里都表示,還去吃金錢豹,完全是因為會員卡里還有錢。
有顧客表示,自己之所以會去吃金錢豹僅僅是因為想把會員卡里面的余額用完。
過去是每次吃到撐得動不了,現在是想吃啥啥沒有。
餐飲行業亦同其他服務行業一樣,都是要拼口碑的。
金錢豹雖然是完全自營,但卻并沒有將服務和產品質量進行標準化復制。尤其是服務,產品或許會因為不同廚師而造成口味的差異,但服務質量是完全可以復制的。
1、產品飽受詬病
作為自助餐模式,肯定是要多菜品經營,像金錢豹主打的海鮮自助,高檔菜品,僅食材一項成本就占營業額的45%,然而利潤卻不足10%。
伴隨著服務質量的下降,菜品的質量更是嚴重滑坡。
金錢豹曾宣稱,“秉承高端自助餐路線,無限量供應哈根達斯冰激凌、鮑魚、魚翅等高檔食材”,可是到了后來,消費者的評價是“海鮮不再新鮮”,哈根達斯已經“停止供應”。
2013年,央視曝光不少飯店出售的魚翅實際是明膠制作的“假魚翅”,金錢豹被牽涉其中,形象大打折扣,客戶大量流失。
僅2015年和2016年,上海金錢豹國際美食有限公司就被行政處罰9次。
2、缺乏創新,最后被互聯網思維放倒
首先,海鮮對于老百姓來說已經不新鮮了。
其次,金錢豹的價位,已經淪落到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平價自助餐很多,各有特色,很多餐飲企業也在做高檔自助餐,價格比金錢豹高的大有店在,高檔酒店業也有自助餐。
最重要的是,最近幾年來,餐飲行業增長最快的當屬特色餐廳,利用互聯網思維,以各種特色經營方式吸引粉絲,且不斷推陳出新,從服務到產品,不搞大而全,追求精致化、細分化,精準對準各類消費者。
金錢豹則屬于多菜品經營,什么日式、法式、美式等各種料理都有,最后導致菜品質量難以保證,成本高企,利潤低下。
反觀競爭對手,因為不像金錢豹把攤子鋪那么大,所以非常靈活,產品更新速度也自然快。
綜上所述,金錢豹出完了風頭之后,在舍得也能吃得起的人更多之后,卻并沒有用心去抓住消費者。
不能怪競爭對手勢頭太猛,
也不能怪互聯網+擋了財路,
只能說自己不爭氣,
老顧客語重心長的差評才是問題的核心。
– END –
來源 | 金錯刀(id:ijincuodao)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愛學習的老板都會點的圖片
▼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巴奴 | 胡桃里 | 云味館 | 松哥油燜大蝦 | 老板戀上魚
九毛九 | 遇見小面 | 西貝 | 海底撈 | 外婆家 | 桃園眷村
行知研習社 | 創新故事會 | 匠心故事會 | 選址 | 創新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2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