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營業額400萬的外賣單店探秘!從下單到打包僅用10分鐘!

    ↑點擊上方“餐飲O2O”關注我們



    來自《2017 中國外賣發展研究報告》(簡稱《報告》)的數據顯示,2017 年,中國在線外賣市場規模已經達到 2046 億元,同比增長 23%;


    在線訂餐用戶規模達 3 億人,同比增長 18%,2020 年用戶將超過 6 億……餐飲行業大踏步來到了“外賣時代”,沒有哪家餐飲品牌不想從外賣市場攫取一塊金。


    可做外賣并沒有那么容易:出餐質量、送餐時間、口味…一旦哪方面沒做好,整個店鋪的銷量都會受到影響。



    因此,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是外賣的關鍵?


    01

    效率是外賣的生命線


    對于外賣,有些人錯誤地認為外賣效率與堂食效率一樣,其實不然:對于堂食來講,效率并不是放在第一要務的事情,但是對于外賣來說,效率一定要放在第一要務。


    如果外賣沒有效率,那么什么都不要談,優糧生活甚至為了效率,會犧牲一些就餐體驗。


    對于堂食來言,第一要務是將體驗價值做到極致,從而提升利潤率。這里所說的體驗,包括所謂的儀式感、各種各樣的菜品介紹以及上菜的時候玩的花活(比如局氣),可能占據了 70% 的產品價格


    以最近提交招股書的海底撈為例,其財報顯示,店租僅占 3.9%,食材一類的成本也不高,而之所以能賺 11.94 億元的利潤,是因為海底撈已經將體驗價值做到了極致


    另一邊,對于外賣來言,效率一定是第一要務,換句話說,效率是外賣的生命線。這是因為外賣的價值基本上是產品價值,消費者完全是為了產品去買單,一份定價30 元的外賣,顧客最多花費兩三元去購買產品體驗或者為品牌買單,因此,產品就是外賣的一切。



    當然,由于外賣的利潤率低于堂食,商家沒有多少利潤空間花在體驗上,只能去通過銷量來追求利潤總值,而銷量就與效率息息相關,所以,有一些東西必須要為效率讓路。


    但問題是,許多商家在效率和體驗中間找不到一個正確的均衡,有些商家甚至會為了體驗犧牲效率。


    以包裝袋為例,許多商家選擇用紙袋裝外賣,從外觀講,紙袋的確會比用塑料袋裝外賣要好看,格調要高,但是用紙袋裝外賣的話,配送效率會很低:紙袋既不能摞著放,又不能折,配送不方便,生產擺放也不方便,是一個明顯的效率瓶頸。 


    優糧生活選擇犧牲體驗為效率讓路:“所謂的美觀以及格調,通通要為效率讓路的。”當然,閆寒認為,產品的品質以及出品的穩定在效率之上,不能為效率讓路。


    02

    外賣效率遵循短板理論

    最短的一環決定效率高低


    在了解了效率對于外賣的重要性之后,我們就肯定會想要知道如何提高外賣效率。


    在閆寒看來,外賣是從一貫之的一條生產線,一環扣一環,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效率:比如說廚師干活麻利,但是你前邊的切配師傅干活不行,那么效率還是低;


    同樣的,即使廚師干活好切配師傅干活也好,但是包裝設計得特別麻煩,導致打包速度慢,那效率也會下降。


    所以,對于外賣效率來說,最重要的是沒有短板。這需要商家不斷地從所有的生產環節中找出最短的“一板”去加強,單純加強“長板”并沒有作用。


    8 年前,從做第一家店開始一直到現在,優糧生活都是在不斷地補效率短板。當然,有可能舊的短板被補了以后就不再是短板了,原本不是短板的環節又成了效率短板,這時我們就要專注地補新的短板,直到打磨出一套高效的效率機制。


    在這 8 年中,優糧生活大致經歷了 3 個大階段:


    (1) 最開始,我們也都是外行人入行,那時候優糧生活與所謂的夫妻店沒有什么區別,也是早上買菜,然后廚師切菜配菜炒菜,最后打包完畢交給配送員。


    (2) 接下來,我們發現員工工作沒有標準化的問題:廚師、切配、打包的工作沒有統一標準,并且所有崗位混在一起。


    后來,我們針對每一個崗位、每一道菜都制定了詳細的標準(現在有百萬個標準)。


    比如宮保雞丁的雞丁要切 2 厘米,隨后在標準化的基礎上,我們進行了分工協作,讓切配師傅利用廚房空閑時間提前切配食材,并將切配好的食材以及調料按照批次投放量過稱并封裝好,廚師直接烹飪即可,這樣安排之后,原本單店七八人的后廚每日只能出 200 份餐,現在單個廚師一天可以出 400 份,而且出錯率更低且口味穩定。


    (3) 現在,我們采用自動炒菜機器人代替廚師,將食材切配完全交給工廠去做。


    其中,自動炒菜機器人對于火候、油溫、勾芡、放調料等已經形成一套標準,可以自動放調料。


    如此一來,單店將原本 7000 元的廚師工資降至 2700 元(機器月租金)。


    此外,我們還開發了一系列工具,比如兩邊開門的電加熱保溫柜,在保證外賣溫度的同時還可以保證外賣先進先出。


    經過這 3 個階段后,優糧生活的單店可以將從顧客下單到打包結束控制在 10 分鐘以內(不同菜品時間會有所不同)。


    在獲得數據之后,我們還會分批預制,比如 10 點預制當天 20% 訂單,避免外賣因時間過長影響口感。


    03

    產品品質與出品穩定性在效率之上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么不直接用料理包,還要研發自動炒菜機器人去現炒。


    這是因為,我們認為,在追求效率的同時,優糧生活不能犧牲產品的品質,用料理包相當于剩菜加熱,讓顧客吃不大新鮮的食材,這是犧牲產品品質的做法。



    之前,人們不方便吃到新鮮出鍋菜品的時候,方便面這類替代品能在體驗打折扣的情況下解決顧客吃不到的問題。


    現在的料理包就和那時候的方便面一樣,是解決顧客吃不到的權宜之計。


    而人們一旦可以方便地吃到新鮮出鍋的菜品,就會拋棄料理包,這也是為什么許多料理包企業在 2018 年出現銷售斷崖式下滑的原因。



    當然,顧客的健康意識加強,也提高了對產品的要求:他們對肯德基、麥當勞、真功夫這類沒有綠色蔬菜的食物不再滿足,也不想吃不知道凍了多久或脫水的食物,更加注重營養均衡。    


    當然,我們還發現消費者對外賣的要求越來越貼近于日常的一頓飯。


    最初,外賣只是在消費者找不到餐廳用來臨時充饑的食物,后來 2015 年外賣火了,消費者開始將外賣當作工作餐并關注外賣好吃不好吃;


    在進入 2017 年之后,我們發現,外賣成了消費者在家主流的就餐手段:2015 年之前,只有 20% 的外賣訂單來自周末,而現在,優糧生活的周末訂單量已經是是平時工作日的 90%。


    這樣的情況下,消費者對于外賣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更加貼近于在家吃飯的要求:好吃是基礎,顧客還要營養均衡健康。



    因此,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下,產品品質是條死線,在效率之上。


    除了品質之外,出品的穩定也十分重要。我們都知道,口味的不穩定會導致顧客的流失。


    除了這點,我們堅持保證出品穩定性還源于對外賣的判斷。


    我們相信餐飲未來會分成 2 個行業,一個是餐飲服務業,一個是餐飲工業。


    餐飲服務業以西貝、眉州東坡、大董為代表,它們靠感性認識讓顧客為體驗買單,換句話說,它們玩的是餐飲藝術,需要依靠組織建設與建設統一的價值觀,讓員工成為一家人,形成統一的行事風格;


    外賣則是餐飲工業的代表,其價值都在產品上,并不在服務上,因此產品可以標準化生產。


    – END –


    作者 | 石偉

    來源 | 掌柜攻略(微信號:zggonglue)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7大現象級餐飲品牌深度解析

    餐飲O2O案例式新書熱售


    更多精彩干貨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選址 | 運營 | 產品 | 股權 | 營銷 | 組織

    外賣 | 快餐 | 茶飲 | 燒烤 | 日料 | 小吃

    創新故事會 | 匠心故事會 | 行知研習社

    西貝 | 九毛九 | 胡桃里 | 松哥 | 八合里

    大腕鰻 | 姚酸菜魚 | 黑白電視 | 蛙小俠

    餐飲法律:餐飲法務官 | 餐飲投資

    杰夫與友:智能營銷墻 | 臻選空間設計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4622.html

    (0)
    上一篇 2018年7月2日 22:24
    下一篇 2018年7月2日 23:0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