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新零售之后,作為阿里生態戰略的最新舉措正式亮相。
今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正式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將旗下的餓了么和口碑進行合并。
阿里巴巴官網微博截圖
同時,宣布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王磊(花名昆陽)將擔任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向阿里集團CEO張勇匯報,并兼任餓了么CEO;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范馳(花名程咬金)將繼續帶領口碑業務,向王磊匯報。
阿里巴巴表示,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的成立是阿里巴巴集團完成對大消費領域布局的重要里程碑。
01
雙11前夕,餓了么和口碑合并
據了解,在即將開始的第十個天貓雙11,本地生活服務將作為一支新軍首次參與,使天貓雙11進一步成為涵蓋“吃喝玩樂、衣食住行”的全場景狂歡。
網友也開始操心新公司名字了:
網友微博截圖
早在今年8月,阿里在財報披露,阿里巴巴集團將設立一家控股公司,作為本地生活服務的旗艦公司,持有餓了么及口碑。
同時,阿里宣布為該公司進行獨立融資,目前已經收到來自阿里巴巴、軟銀集團等投資者的超過30億美元投資承諾。
從速度上,距離在財報中披露要成立新控股公司僅50天。
對于新成立的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上游面向的是從一線到六線城市“衣食住行”領域超過千萬量級的商家市場,下游面對的則是追求更佳用戶體驗的數以億計的消費者。
目前,餓了么和口碑覆蓋全國676個城市,服務350萬活躍商家。
數據統計,在餓了么的平臺上,有66.7萬的月度活躍騎手為消費者服務,平均每個用戶每年下單近20次;在口碑的平臺上,1.67億月度活躍用戶充分享受著完善的到店服務。
實際上,除去天貓、淘寶、螞蟻、優酷、盒馬、銀泰等之前已經深度覆蓋的線上及一、二線城市線下場景,很多三四五六線城市正是餓了么與口碑可以深度切入之處,這將為阿里生態帶來巨大的增量。
通過對這些城市從商戶到用戶的深度服務與賦能,“最終將數字化的本地服務延展到與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張勇在員工信中表示。
從2015年阿里重啟口碑開始,2016年入股餓了么,2018年4月以95億美元全資收購餓了么,到今天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在這三年中,阿里在商超、商場、家居等實體零售業開展了深度的新零售變革。
阿里表示,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是新零售和本地生活服務深度整合的開始。
02
“履帶式戰略”新添成員
口碑重啟之時就定位于本地生活服務平臺,涵蓋餐飲以外的其他生活服務業態。利用手機點單和智慧餐廳幫助線下門店將交易、用戶、商品逐步實現數字化和互聯網化的升級。
2018年1月,口碑正式進入阿里新零售體系。作為阿里在新零售的大軍之一,口碑在吃喝玩樂等諸多線下中,以餐飲行業為突破口,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落地新零售。
據口碑公開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全國已經有超過250萬家商戶入駐了口碑平臺,單日交易筆數超過3000萬成為行業第一。
餓了么最早于2016年接受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的投資,隨后進入手機淘寶,為淘寶用戶提供優質外賣服務。同時,支付寶口碑平臺的外賣服務也將由餓了么提供運營支撐。
2017年,阿里打通餓了么和口碑兩個平臺的營銷系統。
2018年4月,阿里巴巴聯合螞蟻金服全資收購餓了么,作價95億美元。
此后,阿里與餓了么的融合進一步展開:一方面,手機淘寶、天貓、阿里健康、零售通、淘票票等與餓了么對接,另一方面,蜂鳥作為阿里新零售的基礎設施建設開始承擔更多配送任務;
事實上,具有即時配送體系的餓了么對阿里的本地生活服務戰略可謂是關鍵的一筆。餓了么的“蜂鳥”可以為阿里新零售的“三公里理想生活圈”提供支撐,成為口碑、盒馬、銀泰、大潤發等阿里各種新零售業務的物流基礎設施。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蜂鳥已經為全國上千家各類商戶提供配送服務,平臺新零售業務借此三季度增長55%。口碑則將全國18%的商家接入了手機點餐,滲透率每季度增長3.2%。
阿里生態戰略有一個著名的“履帶式前進”規劃,即旗下業務輪流領跑,帶領其他業務共同前進。從B2B業務起步,到淘寶天貓的電商業務,再由當下已成1500億美元估值的超級獨角獸螞蟻金服領跑,然后是阿里云接棒,菜鳥再跟上。
餓了么和口碑“到店”與“到家”的業務,占據了休閑時區、居家時區和辦公時區的每一個角落。覆蓋了本地生活的所有場景:餐飲、商圈、休閑娛樂、麗人、親子、健身等。
此外,口碑以移動支付和手機點單為抓手,將線下門店的交易、用戶、商品逐步數字化。這些數據日后會成為商家客群分析、精準營銷、原材料采購、金融借貸的核心依據。
餓了么也在幫助商戶建立、升級中小商戶的數字系統。外賣、點單、供應鏈、金融服務,都在幫助商家積累數據、優化經營管理。
今天,移動互聯網成為日常,從出行的高德到旅行的飛豬,從金融的螞蟻到后盾阿里云,從C端到B端,阿里已經為本地生活服務做好了各種基礎設施的準備。
這時,擁有本地生活入口和即時配送體系的餓了么與口碑,恰逢其時,補上了最后一塊拼圖。
正如阿里CEO張勇在員工信中所寫,“在社會商業走向新零售、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和新制造全面結合的數字經濟時代的今天,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的目標也絕不僅僅是做大餐飲市場,它將承擔更大的使命——重新定義城市生活,讓生活更美好、更便利”。
03
“本地生活服務”兩強爭奪戰正式開啟
針對餓了么口碑合并,業內人士分析,阿里這么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統一內部資源,形成合力,為阿里整個生態服務;另一方面是為了使得餓了么和口碑在與美團的競爭過程中,更有優勢,從而打贏本地生活服務戰,兩強爭奪戰正式開啟。
進軍本地生活服務時阿里巴巴必須面對餓了么的老對手——美團,和阿里巴巴一樣,美團早已屬意本地生活服務。
2015年10月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并就被外界視為美團告別傳統團購走向本地生活服務的一個標志。此后,美團一直默默布局本地生活服務。
2018年2月,本土服裝品牌海瀾之家在美團上試水買衣服,邏輯和阿里的本地生活服務接近:消費者在美團的海瀾之家門店買衣服,美團負責送貨上門。7月,海瀾之家正式宣布入駐美團。
今日消息一出,美團點評股價有所波動,美團點評報59.10港元,跌4.68%。
美團點評股價
從整個外賣行業來看,根據8月2日中央電視臺援引數據檢測機構Trustdata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2018年上半年,美團外賣、餓了么和百度外賣的交易額占比分別約59%、36%、3%,外賣市場逐漸形成“631”格局。
據新浪科技的報道,截至目前,美團外賣和餓了么都未實現整體盈利,阿里對外賣市場的持續加碼意味著雙方實現盈利的那天更不會很快到來。將口碑與餓了么、百度外賣整合,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狙擊美團點評的意圖就更加明確。
然而,阿里與美團點評存在的業務競爭已經不僅僅限于外賣、餐飲、票務等本地生活領域,雙方在酒旅、云計算等業務上也存在著重合,雖說美團點評背后有著騰訊的支持,不過阿里如果在多個業務上采取類似扶持餓了么的敵對策略,也將為美團點評的多元化布局帶來不少麻煩。
在資本層面,阿里在財報宣布成立新控股公司的同時,也披露了新公司獲得了包括軟銀在內的至少30億美元的投資承諾。最新的消息,新公司的首次融資額將超過美團IPO的金額。
而美團股票在開盤后,一路下跌,10月11日更是下跌超過10%,跌至62元。原本就認購率一般的散戶和幾家并不知名的機構投資者不知道會手持美團到什么時候。確如彭博社所說,“那些考慮美團的人必須權衡其前景,因為他們將與中國最有價值的公司進行戰斗”。
阿里入局后,本地生活服務的戰場形勢變得更為復雜和激烈,最終誰才會成為贏家?
– END –
來源 | 創業邦(id:ichuangyebang)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更多精彩干貨
▼
點擊關鍵詞,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
中國餐飲精英交流學習社群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5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