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滋生了新生代群體,他們已經成長為社會的主流消費群,任何一家想立足想長存的餐飲企業都必須與時俱進。
那么新生代群體都具備哪些特征呢?餐飲企業又要如何應對?以下4條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1減少菜品SKU,打造有特色的極致單品
新生代群體是一群具有強烈好奇心、嘗鮮心理的群體:從他們在外選擇的菜系來看,各代人群選擇最多的是中餐。90后卻只有45.8%會選擇中餐。 但他們對快餐、火鍋、西餐、外國料理和燒烤小吃選擇的比例卻很高,這說明新生代更愿意去嘗試不同的菜系。
為了滿足新生代的嘗鮮心理,提高顧客的回頭率,餐飲企業要減少菜品的SKU,從而加快菜品的翻新頻率。
網絡貫穿新生代的價值觀形成期,是其生活方式和人格要素的血液。互聯網使得他們見多識廣,但他們對菜品缺乏深刻的記憶和了解。
因此,面對這部分群體,只有當餐飲企業把產品做到了極致,才能夠與其他商家形成差異化,形成自身特色,并在他們心智中留下印記,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2利用互聯網技術的手段滿足便捷性需求
新生代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留給吃飯的時間較少。另外,相比70后,他們對更便捷的微信下單方式的接受度更高。總體上看,他們對“便捷性”有較高的需求。
因此,餐飲企業應該利用互聯網技術對就餐流程進行優化,為新生代提供更多的便捷。
“人人湘”的特色是去服務員化的互聯網概念餐廳。它的就餐體驗是:進入微信服務號—手機選座—在線下單—移動支付—到店叫號—自助取餐—放回餐具。這樣,不但節約了企業的人力成本,也減少了顧客的就餐時間。
3圈子互動
對新生代,特別是90后來說,他們更喜歡與朋友/同事圈子互動,而不是與家人互動。而且,是以“小型的圈子社交”為主。由于他們非常重視“圈子”的建立和維系,企業可以利用新生代此種特點進行宣傳和營銷。
在陪伴人群上,90后的陪伴人群以朋友/同事為主。從吃飯陪伴的人數來看,他們更喜歡“小型社交”的方式:在外就餐時,新生代常常以3~4個人一起多,1~2個人的情況次之。 因此,對4人桌的需求量最高,2人桌的需求次之。
今天是參與型的社會,如年輕人喜歡玩的彈幕,本質是反映的正是他們參與二次創作的欲望。投射到商業中,他們就是想要參與到創作、互動中來,只有他們覺得好玩才會買單。
4提升吃飯的體驗感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的高速流轉,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精神層次的需求越來越高,人們更加注重環境和服務,即體驗帶來的愉悅感。
這就要求商家在整個的流程服務體系中去體察、研究出能更好給消費者帶來方便、滿意和愉快的細節。
對于新生代而言,吃飯屬于社交行為,他們更加注重“吃飯”的體驗感。吃飯拍照成為飯前必備工作,高顏值的菜品是大家都喜歡照的內容。90后的拍照比例較80后高,且遠高于70后。
因此,對90后來說,吃飯的地方必須要有人情味、好玩,且具有可分享的元素,才能夠為他們提供圈子內互動的素材。
另外,這里還有一個有趣的點,80后和90后都會受創始人的故事吸引而去光顧,但是70后就不會了。此外,還有環境高大上、裝修時尚個性等等這些因素,90后都會綜合考慮。
因此,在外就餐除了好吃以外,必須要好玩。這就要求餐飲企業不僅僅要打造菜品的口味,還要打造環境和服務,把餐廳吃飯變成一個體驗經濟。
文章轉自公眾號掌柜攻略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0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