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餐見君好,我是一家魚火鍋店的老板,開店1年半了,店里一直有充值活動,但大多顧客會優先購買較便宜的美團套餐,要么就是他既不使用美團,也不想充值,我只能送一張代金券,就更沒充值的必要了。
最后我自己都搞暈了,眼看著這幾種營銷模式在打架,現在周邊競爭大,還抓不住粉絲,請問餐見君有什么建議嗎?
答
本期解答嘉賓:易策咨詢創始人、粵小煲豬肚雞聯合創始人祁光強先生,祁總曾服務過300個火鍋品牌,輔導過近千家火鍋店。以下為祁總口述。
1
“修路災難”
首先評價以上魚火鍋店老板的這個營銷動作,叫做“慢性自殺”,美團和儲值表面上看水火不容,實則是相互促進、相互成就的兩種模式,不應該顧此失彼。
接下來,我將以鄭州市隴海路上的一家羊蝎子火鍋店為例,看它如何利用美團和儲值做營銷活動,留住粉絲。
李老板開店之前在互聯網公司做活動策劃,自己一直有創業的想法,最后辭去工作,在鄭州老家隴海路盤下一家門店,揚言要做本土最正宗的羊蝎子火鍋。
“當初選址的時候,就覺得這個位置特別好,一邊是城中村,一邊是公交站,往來人流非常大,周圍都是做中式快餐的,火鍋店不多,我們的店開在這里應該能火”。裝修的時候,李老板也是親力親為,店很快就要開業了。
突然,這隴海高架說建就建,并且很快修到了店門口,四周開始被交通限制,圍擋、圍欄鋪開。
開業首日,盡管傳單發得滿天飛,但客流依舊有限,營業額僅356元,李老板更是陷入深深的絕望之中。
大概開業半個月,生意依然沒有起色,李老板找到我訴苦,一番對接之后,我決定用以下三招,讓他的火鍋店聚攏人氣。
2
用“美團”讓顧客先進來
我也親自嘗過他家的味道,著實地道,料多味足,招的服務員都是有經驗的老手,根兒上沒有問題,就得在營銷上施展拳腳了。
90后95后這些購買力略乏成熟的消費群體,喜歡直接拿出手機搜索附近美食,然后看優惠、看評價,這樣一來,餐廳的區位因素影響就沒那么大了,作為新店,我們首先得通過團購平臺獲取流量。
根據前期宣傳成本,我們在美團設定了70元抵100元(7折)代金券、98元雙人餐、128元三人餐、178元四人餐。
至于折扣設置原則,就是優惠要有底線,要給自己留條后路,團購過來的顧客,最終得轉到自己的平臺上了,折扣太低,最后根本沒法玩兒。
第一批憑著美團進店的客人,我們稱為“種子用戶”。
這些種子用戶會主動傳播,他們每次進店帶的都是不同的朋友,可以給店里帶來源源不斷的流量。只要這批顧客拍照傳播朋友圈,我們便贈送上精美紀念品。
3
用“儲值”把顧客留下來
路都鋪好了,接下里就到了鎖客環節。“錢在哪,心在哪,儲值顧客是最忠誠的粉絲”,我給的建議是根據賬單的消費金額的變化而變化,給客戶推薦一個最貼近他的儲值方案。
顧客到店后,服務人員會主動介紹儲值活動,鑒于從美團過來的顧客,都有愛占便宜的心理,所以儲值給出的折扣一定比美團要低,這樣客人才會放棄美團。
我們推出的是充300元送100元的活動,順利把顧客轉化成店內的儲值會員。
舉個例子,桌均消費280元,儲值留存率為10%,第一次消費顧客感受折扣是6.7折,財務核算折扣是7.5折,第二次到店消費顧客感受折扣8.2折,真實折扣是9.2折,怎么算都穩賺。
我們跟員工交代,顧客儲值一筆錢,你們有1%的提成,如果充值成功,店里會即刻兌現給你們發紅包。為了效果更好,店內也有相應的話術培訓。
例如,美團客人到店用餐,餐前話術為“先生/女士您好,美團上用餐是7折優惠,目前這邊的儲值活動更優惠哦,充300送100,也就是6.7折優惠,并且是長期有效,如果您愿意現在儲值,今天會免費贈送您一個特色菜品”。
再者,客人結賬時,服務員引導隨行客掃碼,抓住這波隨行客,后臺自動給就餐人員送菜品券,積少成多,逐步打造起了自己的粉絲平臺。
為了效果更好,同時配合線上多渠道宣傳和線下的店內物料、店頭LED滾動宣傳。
等到這批老客戶養成消費習慣以后,我們又根據營業數據調整了美團優惠,同時把店內儲值贈送比例調整為8折。
功夫不負有心人,苦撐一個月之后,當月營業額30萬,儲值做到了將近9萬,轉化率大概在30%,口碑就是那時一點點積累起來的。
如此一來,一年12個月可以做到108萬,按照10%的留存率,每年卡上多出來10萬現金不是問題。
4
經營“粉絲”平臺
通過前期一系列動作,粉絲平臺搭建起來了。這時我們該利用微信公眾號和微信群進行固粉兒,每個月都對粉絲進行互動,這個互動根據節假日主題進行營銷策劃。
每次活動之前,我們都會回顧上期活動數據,根據營業數據,客戶消費習慣,來策劃新的營銷方案和活動方案,一環扣一環,這樣粉絲才會覺得有意思。
除此之外,“事件營銷”也是抓住粉絲的有效方法。很多朋友從來沒有進過火鍋店的廚房,我們安上后廚監控系統,并邀約粉絲和媒體,在新品試吃后,進行一場全方位“明廚亮灶”探秘之旅,成功打造“寵粉”的火鍋店形象。
最近幾年,我深深地感受到做餐飲老板真的不容易,眾多餐飲店因為各式經營問題艱難求生甚至倒閉時,仍然有很多餐飲店逆風而行,越活越精彩,我想這就是餐飲人的魅力所在。
統籌|巖巖
編輯丨田果
視覺丨李青超 馬亞丹
法律顧問丨李欣華
火鍋餐見原創出品,轉載請聯系授權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往 期 閱 讀
火鍋“腰”精|年輕人吃火鍋愛喝湯?|夫妻搭檔
歡迎關注
【火鍋餐見】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2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