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流傳一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行業紅利,很多人后悔十年、二十年前沒有從事或者投資餐飲,但現在正好相反,“寒冬”及“經濟下行”的說法比比皆是,餐飲門檻忽然高了起來,不專業,不專注就要會被淘汰。
但也有許多餐飲人表示,現在的餐飲擺脫了之前的浮夸與投機,開始向真正的實業靠攏,這是行業健康發展的良好體現,這一階段就是給大家一個機會重新打基礎,練內功。
為此,3月30日,火鍋餐見商學院沙龍第6期,特邀九鍋一堂聯合創始人、品牌總監趙冠,子然設計品牌創始人胡子然聯合分享,從品牌打造與如何利用品牌設計提升餐飲店效率著手,夯實餐飲經營根基,為品牌發展鋪平道路。
△ 戳視頻,帶你回到現場
以下為現場干貨整理——
分享人:趙冠
九鍋一堂聯合創始人、品牌總監
1
輝煌曾經
2010年11月,第一家九鍋一堂開業,以石鍋煨湯為主,人均23元,54個餐位,開在商場犄角旮旯的位置,可即便位置不佳,翻座率也達到了12輪之多。當時九鍋一堂對自己的模式定義為快餐中餐化,中餐快餐化,即比一般快餐更精致,更有儀式感,但比一般中餐出餐快,價格更低。
由此發展,到2011年時九鍋一堂已經迅速開出7家店。
2013年8月,九鍋一堂進軍成都,新店新氣象,不但升級了環境,還配備雅座會員系統吸引儲值、沉淀資金。開業活動充值500元送自行車,5.9折十天、6.9折十天、7.9折十天,持續一個月時間火爆全城。
此時的九鍋一堂人均32元,更接近一家中餐廳。
2
開始踏坑
到2014年時,九鍋一堂全國門店已到20家,快速成功給了創始人及運營團隊一種假象,在假象的迷惑下也便有了一種時代特有的自信。
同年,九鍋一堂旗下兩個子品牌開業,“辣力秀DJ音樂餐廳”“拿貨手抓海鮮”,兩個品牌共投入將近兩千萬,這相當于目前8個九鍋一堂店的投入,然而最終顆粒無收。
經過反思,九鍋一堂團隊總結出了以下幾點原因:
1、把運氣當實力
起初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依靠商場紅利,當紅利消退“實力”便迅速打折。
2、盲目擴張
在還沒有核心競爭力的時候,因為膽大而盲目擴張。
3、沒有壁壘
3
自我救贖之路——打造品牌
“品牌能帶來什么?”趙冠在分享時反復提到這個問題,“只有真正理解品牌,意識到品牌重要性時,你才會踏上品牌之路。”
一款不論設計還是用料都不足以吸引消費者的女式包,因為奢侈品品牌背書可以賣到天價;同樣價格的卡宴和途銳,選擇卡宴的現場學員占九成以上。
“這就是品牌的溢價權,品牌產品可以根據價值定價,非品牌產品只能根據成本定價。”
A
那什么是品牌呢?
品牌的中文意思是“烙印”,在當時,西方游牧部落在馬背上打上不同的烙印,用以區分自己的財產,這是原始的商品命名方式,同時也是現代品牌概念的來源。
品牌是具有經濟價值的無形資產,用抽象化的、特有的、能識別的心智概念來表現其差異性,從而在人們的意識當中占據一定位置的綜合反映。
簡單說就是:
認知(你是誰)
心智(提到某品類你想到誰)
信任(即便肯德基出現雞肉事件,但相比街邊炸雞店,消費者仍就選擇前者)
知道這些也就不會把品名和品牌弄混了。
B
用品牌貫穿企業
通過自我梳理,九鍋一堂確定了以酸菜魚為主打產品,并圍繞酸菜魚打造品牌的戰略思想。
對比九鍋一堂打造酸菜魚品牌前后的簡介:
前
后
前者主體不明,后者聚焦酸菜魚,僅“酸菜魚”就出現10次之多。
踏上品牌之路的九鍋一堂,如換了大馬力的發動機一般,開始在餐飲賽道上一路狂飆。
從2015年至今,九鍋一堂全國直營店達到36家,總門店90家,期間5次提價,各地門店排隊現象絲毫未減。
一次次提速的背后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復制,“我們都想把產品做到最完美再呈現給消費者,但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只能先投放市場進行驗證,然后不斷迭代,有段時間我們每開一家店都和上一家不同,多多少少都有些提升在里面。”
三年間,
酸菜升級2次
輔料升級8次
魚升級3次
工裝升級5版
一切升級都在圍繞如何把酸菜魚做得更好,襯托得更好而進行。
“企業的生命力和品牌相關聯,而與品質沒有直接關系,通過我們到日本考察,10家百年企業中,20%是因為堅持品質和良心,80%則是因為圍繞品牌根據市場的變化而變化。產品有周期,但品牌沒有,這就是企業的保鮮秘訣。”
4
團隊成長
企業的進步不只是老板個人進步,也需要管理團隊和員工共同進步,老板的思路下面不理解,即使悶頭執行,不是執行效率低,就是老板累死,“九鍋一堂每年花在員工學習培訓上的費用至少兩三百萬。”
而在打造團隊方面,九鍋一堂從創始至今,一直堅持定期做“快樂分享吧”,內容包括:
員工分享感動(看到榜樣)
店長分享經驗(提高技能)
老板分享未來(看到目標)
團隊才是第一(增強合作)
同時,每月的最后一周,管理層到員工宿舍為員工服務,過年送員工回家,新店允許員工入股,且只分紅,不承擔虧損。
5
公關活動
圍繞品牌,九鍋一堂不斷精進產品、裝修和服務,基礎健全之后,利用各種公關活動提高曝光,強占用戶心智。
A
借力
水選擇農夫山泉,酸菜選用非物質文化遺產酸菜,湯用鯽魚熬制,“農夫山泉的水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酸菜好,鯽魚湯營養,這是三樣已經占領消費者心智的原料,用這三種原料做出來的酸菜魚,消費者的認知中就是好酸菜魚。”
也曾有朋友向趙冠提過可以免費提供高端礦泉水,但直接被趙冠拒絕,“借力時要選擇和自己消費人群的消費能力相匹配的品牌借力。”
B
所見即所得的曝光
地鐵、高鐵、高速口、小區電梯、道閘、升級發布會、新店開業儀式,九鍋一堂的曝光似乎無處不在,“我們還在籌劃一項吉尼斯活動,廣告和曝光很多,雖然多,但我們能做到‘所見即所得’,讓消費者通過廣告和曝光看到的,和店內體驗的相同,甚至超過預期,如果你做不到,哪怕只有一點出入,他下次就不會再來。”
最后,趙冠總結——
九鍋一堂講清楚了三件事:
你是誰?(九鍋一堂)
有什么與眾不同?(能喝湯的酸菜魚)
何以見得?(鯽魚熬湯、濃白鮮香)
用這三件事,占領了酸菜魚的品類認知,即“酸菜魚=九鍋一堂”
分享人:胡子然
子然餐飲品牌設計創始人
1
四維心法餐飲品牌全案設計落地系統
開場不久,子然老師便甩出了通過落地1800多家門店而摸索出的“四維心法餐飲品牌全案設計落地系統(以下簡稱‘四維系統’)”。
何為“四維系統”?
“中國人講究‘相由心生’,看到優秀店面,很多人依葫蘆畫瓢,預想會有同樣的收益,但經營過程中總會感覺哪里不對,結果也并不如意,原因是你只模仿了相。”
“四維系統”就是以品牌策略(心)、品牌視覺(相)、品牌空間(形)和品牌傳播(聲)為四要素的設計理念。通過餐飲品牌四個維度的資產建設,讓消費者聽到、看到、感知到一個立體且兼具文化內涵、個性和系統的品牌形象。
品牌策略(心)——包括品牌定位、文化、核心符號和品牌口號等
品牌視覺(相)——LOGO、物料設計、菜品拍攝、VIS手冊和服裝建議等
品牌空間(形)——連鎖店的統一形象、效率優化、動線分析、科學布局等
品牌傳播(聲)——渠道推廣、營銷方案、深度策劃等
以上為“四維系統”,也是開店打造品牌的方法論。
2
提升效率的十二大策略
在解釋十二大策略之前,子然老師明確了一個觀念,“餐飲門店設計 OR 設計餐飲門店”,前者是生意思維,后者才是品牌思維,“餐飲門店設計是被動設計,有了品牌驅動之后才能升級為設計餐飲門店,它不單單是室內設計加平面設計,而是考慮坪效、人效、品效、時效的本初設計,而品牌是無法標準化的,業態、人群改變了,整個邏輯都會變。”
他以每個門店到底出多少餐位現場舉例,同樣是快餐,嘉和一品由于升級,升級前后的餐位數便出現了變化,并給出了通過實際經驗得出的參考值。
小吃 0.9—1㎡ 實例——海鮮時刻
燒烤 1.5—1.7㎡ 實例——木屋燒烤
融合菜 1.5—2.2㎡ 實例—楊記興臭鱖魚
休閑中餐 1—1.2㎡ 實例—嘉和一品
商務宴餐 3—4㎡ 實例——伊尹宴
“提升效率的十二大策略也是為了解決餐廳就餐高峰時的效率,如果還沒出現就餐高峰期餐廳產能不足的問題,那就需要先宣傳引流,或者從產品等方面找尋問題。”
提升效率的十二大策略
A
廚房位置
廚房位置——先看風水再看定位,廚房面積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越合理越好。
B
動線規劃
動線規劃——“菜和客人的關系”,讓菜走最近的路,讓客人走最遠的路。
動線規劃尤為重要:
明檔的效率提升
明檔出餐采用多口出餐的提升效率,最好采用產品結構排名順序且不影響出餐的方式。
操作動線策略
優化操作人員效率,冰箱、消毒柜雙通設計,可以正反打開,提升出品效率,讓員工360°操作,少走路。
客戶動線的策略
引導顧客場景體驗,沉浸在被設計路線中。
這里,子然老師提出了“愛坐不坐原理”——每個餐廳都有客人愛坐和不愛坐的位置,例如門口,解決辦法就是“造景”,可以在門口設置個護欄、水池,以中原萬達的橘子餐廳舉例,這個商圈坪效第一的餐廳,本來門口的位置沒人坐,但是因為造了一棵橘子樹,結果很多人坐。
服務動線策略
提高服務人員效率,縮短客戶就餐時長。如何提升服務人員效率呢?
區域管理的模式:每個區域都設定備餐柜
集成備餐模式:海底撈、巴奴在用的備餐柜,集合所有服務物料,方便服務人員。
收銀結算模式:傳統的酒水柜+大收銀臺對很多業態來說都已過時,現在許多品牌的收銀臺都“藏了起來”或者比較袖珍亦或者直接掃碼點餐結賬,取消收銀臺。
外賣動線的策略
如果外賣量大,可以把堂食與外賣分開,讓外賣不影響堂食顧客就餐。
C
餐位結構
餐位結構——以新鄉橘子餐廳為例
在不改變進出口的情況下,通過左下角餐位變成包間,6人臺變成卡座,以及中間餐位的包間、卡座化,營業額從50萬元/月提升至68萬元/月,在不增加人員、房租的情況下(出去7萬元的改建成本),相當于多開了一家門店!
D
產品結構
產品結構——以木屋燒烤為例,木屋燒烤提出了干杯文化、酒水戰略,紅色是酒水吧臺區,四周通路,被客人包圍,酒水提升至營業額的25%,明檔,多出口,沒出廚房之前的保溫燈,吃完一個上一個,減少客桌保溫設備。
△ 紅色區域為酒水臺
E
千米識別
千米識別——通過顏色搭配,與周圍環境形成反差,脫穎而出
而之后的七點,黃金尺寸、明廚法則、文化體驗、標準復制、包間巧設、場景營銷、折舊反現、由于時間關系并沒有詳細講解,我們會在之后的推送中進行采訪補充。
最后,子然老師對在場餐飲人送出鼓勵,“打造品牌值不值得,這要問我們自己,餐飲是一個什么樣的行業,入行之后才能深切體會,只能說,品牌適合追夢人。”
最后的最后
感謝“一路小跑”生鮮供應鏈、澄明食品、中派影業
對本次商學院沙龍用餐、伴手禮、全程攝影的支持!
一路小跑
澄明食品
中派影業
添加餐見小助理yoki微信
獲取完整版課堂筆記~
獲取課堂筆記
統籌|巖巖
編輯丨阿寧
視覺丨李青超 馬亞丹
法律顧問丨李欣華
火鍋餐見原創出品,轉載請聯系授權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往 期 閱 讀
2019行業展會匯總|豆花|接手轉讓店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73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