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麥山丘,成立于2013年年底,一開業就把100多平米的面包店做到了流水超過100萬,而此時,同類的面包店流水都在20-30萬左右,是同行的4倍!在大眾點評上占據過北京10萬家餐飲的第一名和面包甜品類的第一名。三年多的時間里,在北京、天津連開16家店,迅速超過老牌的”面包新語”, “85度C”,成為面包店的霸主,原麥山丘是怎么做到的?
原麥山丘
一、風口來臨,果斷抓住機會
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原麥山丘抓住了兩個大的風口。
第一個風口,現在中國正面臨新一輪的消費升級的熱潮。麻辣燙從路邊搬進店里,成就了楊國福;烤串從路邊搬進店里,成就了木屋燒烤。同樣,對面包店來說,消費者的消費場景也發生了變化。傳統的面包店,都是在”我餓了”和”我剛好路過”這兩個場景下存在,它們的客單是10多元,就是要臨時填一下肚子,但現在,消費者渴望既便是臨時,也要吃好吃的,精致的面包,消費已經升級。
原麥山丘面包
第二個風口,面包店也正面臨分化,面包是一個大的成熟的品類,面包有日式,意式,法式,歐式等。消費者越來越追求口味的細膩,分化出各種面包店的趨勢也日趨明顯。就像大的百貨商場,日漸分化成為精品的電器店,國美,化妝品店屈臣氏一樣。
原麥山丘創始人梁庭銓專注于烘培業很多年,敏銳的意識到了這兩個風口的來臨,迅速抓住了機會,開出了原麥山丘面包店。
二、產品要升級,方向在那里?
消費者的消費升級,是明顯的趨勢,但該如何升級,產品該如何創新?必須超越現有的產品。
原麥山丘創始人梁庭銓一口氣吃遍了北京、上海的所有面包店的面包,尋找創新的機遇。
經過近半年的研究,他有了一個重大的發現:中國人吃軟不吃硬!
第一,中國市場上現有的面包基本都是日式面包,包括一些從臺灣來的品牌,都是由甜面團制作的;
第二,歐式面包在中國不太受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歐式面包偏硬,中國人愛吃軟的;
第三,歐式面包少油少鹽少糖更健康,相反,日式面包高糖高油高熱量。如果能調整一下口味,歐式面包將會更符合健康和潮流。
通過實際的調研,他非常有信心!確定方向:主打歐式軟面包,對主流品類進行分化,一定要成為面包的首選品牌。但整個團隊對只做軟歐面包這個單品剛開始并沒有太大信心,認為市場太細分,太小了。但由于對產品的專注和團隊的強執行力,使得原麥山丘迅速在面包店中脫穎而出!
三、確定新的商業模式:大店+網購
現在餐飲也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餐飲的最大的痛點就是時間、空間限制,每天只有兩個時段中午兩個小時、晚上三個小時。但進入互聯網時代,餐飲最大的趨勢就產品零售化,通過外賣或單品零售。面包最大的屬性,比其它餐飲更具優勢的就是特別適合零售。
所以,原麥山丘采取了大店+網購的新商業模式。
其它的面包店,面積在30-40平米,原麥山丘至少要100平米,大的近300平米,因為它不但要現場烘焙,為顧客提供新鮮的面包,而且要為附近網購的用戶提供制作。
原麥山丘面包
這樣,有了網購,整個面包店,每天都沒有空閑時段,沒有忙時、閑時之分。
四、極致爆品,引爆客流
餐飲成功的第一個根本原則就是好吃!
原麥山丘的第一個動作就是閉門專心研制面包,請了臺灣的面包大賽的冠軍林育瑋。臺灣是一個烘焙業競爭非常激烈的地方,傳承了日式面包和歐式面包的精華,能拿到臺灣第一名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面包要做好吃,難度非常大,因為沒有菜,沒有調味的輔材可以加。而且,同樣的配方,濕度不同,溫度不同,水質不同,原料不同,做出來的面包的口味就會完全不同。
原麥山丘修建了專門的實驗室,專心的應對北京的濕度、水、原材料進行精細的研究。最終,原麥山丘在制作過程中,對每一個面包都要經過兩次發酵,再經過凍藏發酵和冷凍面團工藝,把冷凍面團在每個門店經過烘烤,二次發酵完之后再烘烤,里面有很多工藝的細節。面包店開業之前,研究時間長達14個月,林主廚開發了接近200個品項的面包,最后選出了60多個品項上市。
原麥山丘面包
但原麥山丘不滿足于這60多個品項。
你吃一個面包品牌,可能吃了兩三年都吃不到任何一個新品。但是原麥山丘不斷推出新品,三個月一次。每一次出新品,主廚都會準備6款面包,每一次每一款面包可能都做了到3種微調整,不同的形狀、不同的表皮顏色、不同品種的原料。這6款面包要經歷至少7次的內部封測會。每周封測會的時候,主廚都會非常緊張,因為每一款面包都會經歷兩輪的投票,一輪投的是看起來它是否吸引你,另一輪投的是吃起來它是否討你喜歡。只有兩輪投票都高票的面包才能過關。
原麥山丘面包
每一款面包在經歷了如此嚴格的內部封測會之后,可能都經歷了幾十次的蛻變。這時候,原麥山丘才會把它展示給公司外的人品嘗。原麥山丘會邀請高勢能的人群進行品嘗,比如邀請評論人、美食專家、媒體人、忠誠顧客來參加新品品鑒會,從6款面包中投票最終選出3款。最終,還會提前一周進行大量的店內試吃,聽顧客的反饋。而且在推出了3款新品之后,一定會淘汰3個舊的面包款式。
很多顧客為什么會打車幾個小時到原麥山丘的店里來購買面包?這才是根本的原因!
五、高勢能的選址,極致體驗,成為線下體驗中心,為線上引爆客流
三年多的時間,原麥山丘可以開更多的店,但它沒有。它的開店要求特別高, 都是北京最好的商圈,比如,中關村、國貿,三里屯,雙井等,而且要最好的購特中心,就是A+和A++的位置,這些店不但承擔了一個零售銷售的任務,更為重要的是,拿來做場景體驗,讓顧客有一個極致的體驗,建立起品牌與消費者的信任,從而讓消費者可以在網上放心購買,可以為線下和線上沉淀顧客,提高顧客的購買頻次,原麥山丘的重心,還是要放在網上銷售,網上才會真正的大規模銷售,起量!
而且,這些高質量的商圈,聚集了優質的,有能力消費升級的高勢能的顧客,他們注重消費體驗,過著普通消費者向往的生活,是潮流的代表,可以不斷的推高品牌勢能。
六、零售化的大規模陳列,激發瘋狂的購買欲望
大家逛超市都有一個經驗,一進超市,有大量的商品堆頭,看到大量的同類商品,可以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原麥山丘一改傳統的面包店零售陳列。
首先,面包都是大塊頭,讓人看了就有購買欲望。原麥山丘的面包設計的都比較大,是普通面包的2-4倍。剛開始推出時,還擔心顧客怕吃不了,而不愿購買,但現實是客單價普遍都在50多元,說明顧客不但喜歡大面包,而且還買了不止一顆,原麥山丘的面包普遍都在20多元。
面包陳列
其次,大規模精品陳列,激發購買欲望。一進入店內,映入你眼簾的大規模的面包陳列。輕輕拉開兩側的玻璃門,你就可以取到木制貨架上的大顆面包。橘黃色的燈光聚焦在玻璃柜里整齊的面包上,通透而色澤光亮,像商場里的時尚精品那樣吸引顧客眼球、刺激購買欲望。
面包陳列
七、開業營銷引爆,一發不可收
2013年10月31號,原麥山丘第一家門店開業,地址在中關村。選中關村這個地點的很重要一個原因是,這是一個媒體和營銷傳達非常快的地方,在中關村上班的人,他們都是網絡的重度使用者,這是新品牌推出的最理想的高勢能商圈。
原麥山丘店面
在門店進行裝修的時候,原麥山丘拉了一個很大的圍擋,把整個建筑物都圍了三個月。于此同時,派試吃的團隊到附近所有的辦公室里面進行免費試吃,并同時派發免費咖啡券。前期三個月的試吃預熱,所以門店一開幕,整個就爆了,其它并未做太多的營銷宣傳,核心還是面包好吃,口碑的力量是強大的。
中關村店開店9個月,一個月就能賣到100多萬!不到一年就全部收回了投資。從此一發不可收,在北京開了15家店,天津開了1家店,未來三年要在上海開5家店。
結語:當我們還在苦于餐飲創業沒有好項目時,原麥山丘的做法完全可以借鑒,消費升級的風口,健康理念的需求,品類不斷分化的風口,都可以去思考和創新。面包,高利潤的品類,成熟的品類,還在進一步的分化中。主打法式面包,可能是下一個大風口,法式面包,給人的聯想是浪漫,高貴,儀式感!
想更快、更即時,更多獲得餐飲創業與品牌打造干貨,請關注“餐飲創業家”今日頭條號!
原創文章,作者:餐創學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