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鵬叔叔
餐飲創業和其他行業創業,有個很大的不同點是租借店面的時候,除了租金,押金等常規費用外,還存在一個業界約定俗成的“轉讓費”。這個是你開公司租借辦公室的時候一般不會碰到的。
這個轉讓費很奇葩,很妖,每個地方,哪怕是相同地段的店鋪,價碼也是五花八門。
簡單點說,就是上家對下家耍流氓的,赤裸裸的,臭不要臉的,“敲詐”和“明搶”。
餐飲創業過程中,會遇到很多來自其他外部的刁難或被卡油,例如房東的租金無理上漲,辦理證照時的種種坎坷波折,開業后有關部門的各種莫名檢查等等。
但轉讓費,是完完全全餐飲創業者同行之間的內部挖坑和放血。
都說創業者不黑創業者,但實際是,下手一點都不軟,抵抗不了外部的碾壓,只能內部之間,相煎太急了。
一般轉讓的店面,99%都是生意做不下去,月月虧,老板是撐不住了,但和來咨詢轉讓的人,一般都說自己還有其他的事業或項目,這個店沒精力管,目前每個月可賺錢了,自己非常不舍得,但沒辦法啊。
或者說老家有急事,必須要回去,這邊店是沒法再開了,同樣每個月目前都是很賺錢的,自己是被逼無奈,忍痛割愛。
配合表情還要到位,一定是那種一絲留戀中透著不舍的無奈眼神。
然后再說自己裝修花了多少萬,摸著店里的鍋碗瓢盆,座椅板凳,一副深情款款的眷戀,那么的喜愛,那么的不愿轉手。
其實,內心是在暗自狂喜,心想又一個傻逼來接盤了,哥們我快解脫了,耶!
做了那么多鋪墊,無非就是想多要點轉讓費,上海這邊,根據地段和,面積,裝修豪華程度,常常是會這樣:
房租3萬,這么好的地段和裝修,轉讓費我象征性少收點,多少補貼下之前各種付出,就收你個50萬吧。
你沒看錯,轉讓費就是這么獅子大開口的,隨便地喊;
和租金沒有關系,和折舊的破裝修也沒有關系;
更和幾乎沒啥殘值的舊桌椅和廚房設備無關;
全憑上家的需求和心情,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而且還很理直氣壯的說,這是行業規矩,我之前接手也付了,下次你出手也可向下家要,你看幫你把前因后果,甚至你的出路都替你考慮了,多么細致,周到,夠意思啊。
據說,一些虧損多個月的餐飲老板,靠一筆豐厚的轉讓費就回本了,還能小賺一把,真是個好買賣,以后,找了商鋪,在手里捂幾個月再轉讓掉,不靠經營賺錢,靠轉讓費賺錢是不是也是挺好的商業模式?
如果說初期,上家適當和理地收點下家的轉讓費,彌補下之前的裝修和設備投入,還在情理之中的話。
那么目前大環境下的轉讓費,已經完全變味;
直接是上家對準備接盤的下家的,掃蕩式的收割;
下家還沒上手,就被狠狠地宰了一刀,還沒商量。
更奇葩的是,下家常常居然以大無畏的,不怕死的精神,毅然抗下了上家給挖的深坑,
自信心爆棚,認為自己一定能做好,把錢賺回來只是時間問題。
但很多真的如上家預告的那樣,靠經營餐飲,別的都不說,轉讓費都遠遠沒賺回來,就撐不下去了,開始角色轉變,以上家身份,開始物色新的下家,核心還是把轉讓費提高,把之前的損失彌補回來,同時還想再多賺點。
雪球就這么滾起來了,轉讓費莫名地可以不斷增加。
這里面有2個關鍵點:
1,精明上家不愿意為自己的投資和經營失敗買單,通過忽悠個下家來接盤;
2,傻逼下家因為盲目樂觀或錯誤判斷,間接替上家不合理地買了單,做不下去了,再忽悠新的下家進來替自己買單。
周而復始,形成了欣欣向榮的熱鬧景象。
所以當餐飲創業者,抱怨目前餐飲店鋪轉讓費不合理的居高不下的時候,
每個餐飲人都有意無意,主動或被動的,參與了這個游戲,
都是推波助瀾的人,既是受害者,也是把餐飲市場環境推向更糟糕的發動者。
有人說這個我沒辦法,就是這行情和世道,咋辦呢?
我引用下,馮侖先生的“夜總會處女理論”:
就是既然選擇在夜總會這樣的環境工作,完全地清純是不可能了;
被客人摸個小手就摸吧,只要給小費就行;
但要有底線,不能摸到內衣和內褲里,那樣掃黃的時候,就說不清了。
對于急著找店鋪的餐飲創業者,是否需要清醒的告誡自己,給上家點適當合理的轉讓費,人之常情,完全可以商談,
但對于天價的轉讓費,能否做到不為虎作倀呢?
沒有自己盲目地跟進,任性地接盤,是不是就少了一個污染和摧毀這個已經很操蛋的餐飲生存環境的惡人?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每個餐飲人都對自己的投資負責,就是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而做出了一份雖微小,但無比正能量的貢獻,才能讓自己活得更好,更體面,更有尊嚴。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88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