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2019年外賣帶給商家的感受,繞不開一個關鍵詞:漲傭。去年以來,外賣傭金一路上漲,從15%漲到18%,再到19%,有地區甚至高達26%。“這年頭外賣太難做了,我們要逃離平臺,做自己的外賣平臺!”高傭金之下,自建平臺的呼聲越來越高。
2018年美團財報顯示,美團在外賣上的營收為381.4億元,按照一年365天來計算,美團外賣每天從外賣商家賺走約1.045億元。
今年4月,美團發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報告,我們盤點了它從2015年至今的營收狀況:2015年,美團虧損105億元,經調整后凈虧損59億元。到了2016年,美團外賣業務全面爆發,營收從40億增加到130億,虧損58億元,經調整后凈虧損54億元,依舊不盈利。2017年是關鍵的一年,美團將調整后的凈虧損收窄至29億元,外賣業務的毛利率首次扭負為正,還是不賺錢,美團持續“戰略性虧損”。2018年度,在排除優先股等特殊會計處理后,美團經調整的虧損凈額為85.2億元,對比2017年28.5億元擴大了約兩倍。至此,美團在過去四年,合計虧損高達227億元。美團在招股書中更是明確表明,“在到店、旅游和酒店業務虧損的狀況下,無論從營收、交易筆數,還是用戶活躍量上來講,餐飲外賣仍是美團的盈利核心。”顯然,要想盈利且彌補其他業務的虧損,提高“傭金”是其戰略發展的不二之選。同時,“自營”的想法,在商家心中萌芽、生長。業內人士測算,外賣商戶超過300萬家,其中約10%的商戶也就是約30萬商戶嘗試過外賣自營或者正在探索外賣自營。實付金額從32元、42元到66元不等,這價格不比平臺低!自營外賣是什么?簡單來說,餐飲品牌不需要再借助平臺的力量,通過自建外賣小程序、app,從產品運營、配送等環節實現自主經營。前些日子,億歐針對“外賣自營”親測了粵菜餐廳湯城小廚。1、配送方不一,時長參次不齊。四次配送中,3次是達達,1次是閃送。用戶接受配送短信實時查看配送位置,這與外賣平臺實時查看騎手位置,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在配送時長方面,達達配送時間約為30分鐘,而閃送的時間相對更久,約50分鐘。2、實付金額高于平臺。實付金額32元、42元、66元不等,金額高于平臺訂單。3、產品足夠優惠。吸睛的產品價格和優惠力度,其中不乏七折、半價、九塊九秒殺等吸引力很強的價格;4、體驗感不如平臺。對特色菜品給予大篇幅描述,但實物卻令人大失所望。1、選擇太局限,一周只吃一家外賣不太現實,下載N多個App很麻煩;2、活動自己來設置,盈虧豈不是自己說了算?消費者會不會買單?4、脫離平臺,沒有用戶評價,好壞全憑自己一張嘴,監督機制怎么解決?5、連鎖品牌資金實力強、口碑強大,客戶群體多且穩定;為此我們也采訪了幾位外賣商家,去聽一聽他們的看法!“盡管我們體量小,也非常理解平臺收取傭金這件事情。就配送這個環節來講,作為單家門店,一方面需要考慮訂單數量的問題,訂單量小,交給第三配送還勉強說得過去,訂單量大呢?人員成本增加是個問題;另一方面,配送人員安全、行為規范也是一大隱患,不僅影響用戶體驗,出了問題,責任誰來承擔?”的確,百度搜索“外賣小哥”,因送餐闖紅燈、與消費者起糾紛等情況時有發生。從餐廳成本角度來計算,普通餐飲商鋪成本來自食材、門面租賃、勞務及宣傳推廣。入駐外賣平臺后,餐館增加了兩項比較大的支出——配送費、活動補貼。單配送成本這一項,如果餐館自己不配送,那么要付給配送方客單價10-15%的配送費,再扣減包裝等5%的費用,基本上毛利率都低于10%,如果餐館自己養配送員,大概增加20%的人力成本,毛利進一步被壓縮,甚至有些是零毛利。也就是說,無論選擇何種配送方式,配送都是固定成本,且不會隨著客單價提高、訂單量增加而消失。“只做該做的事兒,商家要做的就是把產品打磨好,進而優化產品結構,而不是琢磨著怎么逃避平臺。”在談及是否要“外賣自營”時,超能鹿戰隊創始人穆子龍說。超能鹿戰隊是南京一家專注減脂瘦身的連鎖輕食品牌。2017年創立至今,已有180多家門店,一路見證“傭金”高漲。創始人穆子龍認為,“漲傭”是針對所有門店的行為,存在公平性。從商家角度講,我們需要做的是,優化產品結構,提升客單價。商家應該關注的是消費者視角的客單價,平臺抽成上漲的情況下,消費者需要支付更多的產品費用。穆子龍拿自家的產品來舉例,一份暢銷的super涼面正常情況下要27元,一瓶招牌清道夫原價25元,半價活動下也要12.5元。27+12.5+2(配送費)=41.5這對于普通的白領來講,一頓飯需要支付41.5元,有點高,于是在保本的基礎之上,清道夫調至5元左右,這樣一來,雖然消費者在27元的基礎之上,多支付了4-5元,但是吃與喝兼具。同時,商家客單價也提升了4-5元。他提醒,對于一單外賣的價格,商家和消費者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樣的,對商家的挑戰就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在提升產品體驗的基礎上提高運營效率、優化產品價格。
03
“以消費者為中心”堅守品質
“逃離”外賣平臺的這些年里,大魔王實現了自給自足。王付偉回憶,“成立大魔王之初,我們并不是沒有想要過依托平臺,但我之前是做食品出身的(前思念零售渠道負責人),我更了解品質外賣對消費者的價值,逐漸走高的抽點,成本與品質之間必然形成一條溝壑,與其這樣,不如我自己做。”精選非轉基因油、堅持使用玉米淀粉餐盒、與當地優質食材供應商合作,由自建配送團隊定點送餐。經過消費者的口碑相傳,大魔王推出的“樓宇外賣”模式一度覆蓋了鄭州上百所寫字樓,一天能售出上萬單,寫字樓大廳,擠滿的都是領取大魔王的消費者。即使這樣,王付偉對外賣平臺始終持肯定的態度。吃飯是剛需,誰都要吃飯,平臺就像一個大的“入口”,它真正的價值是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
未來盈利彈性轉嫁給商家、消費者,對外賣平臺來說,是個挑戰。互聯網第三方數據機構DCCI發布的《網絡外賣服務市場發展研究報告》顯示,網絡外賣服務用戶獲取服務渠道中,網絡外賣平臺85.6%,餐廳自營外賣服務平臺10.5%,餐廳自營微信公眾號等2.9%,網絡外賣平臺仍占主導;市場份額上,美團外賣、餓了么和餓了么星選的市場份額分別為64.1%、25%和8.7%。2018年,美團的年度活躍商家數量達到了580萬,交易用戶數量超過4億。
渠道、市場份額、用戶基數讓平臺更有底氣提高傭金費率,加速變現。
誠然,外賣給用戶用餐帶來便捷。但只要商家們還在,用戶就餐并不是只能依賴于外賣平臺,過高的費率層層傷害到用戶、商家、外賣配送員,會激發他們另辟蹊徑的潛能,如果真出現大規模的用戶和商家逃離,對平臺來講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借用大魔王創始人王付偉的一句話,市場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它會在無形之中,讓各個環節有序進行。就像之前提及的“綠水青山”的概念,誰能想到黃沙漫天的黃土高坡,如今也可以滿目的郁郁蔥蔥。一榮俱榮,一敗俱敗。長久且穩定地保持生態系統的平衡,恐怕還需要頂層設計者們認真思考。關于外賣自營,您怎么看?
關于有味財經
基本內容:聚焦以提升餐飲門店效率為核心的供應鏈信息、知識、服務
服務對象:餐飲從業者、餐飲服務商、行業研究者
文章原則:
1、深度:深耕小切口,洞悉小體系
2、廣度:跨學科研究,拓認知寬度
3、顆粒度:注重實效,提供解決方案
有味熱門
轉載聯系:17516466881 有味小秘書(微信同號)聯系我們:17752509517 有味編輯部(微信同號)
原創文章,作者:有味財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2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