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賣管理】外賣商家沉浮錄|扣點!倒閉!逃不脫的困局


    什么叫中國式外賣?

    不計成本前赴后繼上平臺


    從去年開始,外賣平臺扣點增加一事開始引起廣泛關注,這次扣點增加也代表著外賣平臺紅利截止,部分外賣型餐飲品牌將面臨洗牌和迭代。


    不少在外賣紅利期迅速成長起來的餐飲品牌都集體踩下了急剎車。


    來源:漆點品牌咨詢(ID:ichonghowe)

    作者:胡茵煐

    外賣市場增長率從2014年的71.3%

    下降至2017年的23.5%  圖源:艾媒咨詢


    外賣平臺不斷完善,流量紅利卻在逝去,商家的運營能力普遍還在初級階段,跟不上市場巨大且快速的變化。其中粗放型、品牌效應低的餐飲企業顯然迎來了巨大沖擊,一些商家甚至還沒來得及采取措施,就已被拖垮,更有不少餐飲人心有戚戚也不約而同的關閉外賣


    外賣的人均再漲,真正漲的卻是平臺扣點和配送費。

    2018年上半年外賣人均消費達36.4  圖源:辰智


    種種跡象預示著外賣餐飲接下來生存環境將會惡化,部分餐企還將面臨洗牌。外賣餐企將進入微利的時代。


    本文并不諱言外賣市場發生的變化,但相信有相應的改革與解決辦法。(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01 –

    外賣商家眾生相

    1

    純外賣品牌必死

    早一批餐飲外賣品牌一品三笑、媽媽便當等,這些當初線上銷量驚人的外賣明星品牌也轟然倒下了,更是印證了我早些年的判斷。


    純外賣品牌容易打造,但展示渠道太少,相對應的品牌效應就少。除了在餓了么、美團外賣上看到之外,其他渠道上很難有自己的發揮。這就限制了品牌的發展。

    去年關停11家門店的一品三笑  圖源:北京商報


    獲客渠道全由平臺掌控,品牌勢必要將自己的曝光全部依托平臺,長此以往這筆“導流費”可遠遠比線下店所做的營銷支出要大的多。


    再算上高達26%的平臺抽成,商家自己補貼的配送費,食材、人工等等成本,“死”的也算是明明白白了。


    外賣的興起,在我看來更大層面是外賣平臺的興起,而非外賣餐飲品牌的崛起。因為大多數人還是只記得平臺不記得品牌

    當然也不排除將來還有新的外賣平臺過來分一杯羹

    比如去年沒做起來的滴滴外賣  

    圖源:百度


    這些外賣起家的品牌大多靠平臺燒錢補貼才起來。這樣的先天條件下,也導致了純外賣品牌:生在外賣、長在外賣、死在外賣。

    2

    商家的沖單滿減“殺死”品牌

    我們在調查市場的過程中還發現,為了應對平臺扣點的增加,不少品牌在漲價的同時還減少了菜量雖說有個包裝升級的名頭,但消費者卻無法接受,吃了虧上了當下次還會再來嗎?


    另外做堂食想要兼顧外賣利潤的還會出現一個常見錯誤,就是把外賣做得比堂食還便宜,直接影響了品牌的溢價。

    堂食的人均在120-130間  圖源:大眾點評

    外賣的人均在20-30間 

    一個正餐在外賣上生生做成了快餐  圖源:餓了么


    當一個堂食正餐品牌在消費者的心理價位不超過25塊的時候,造成一種線上便宜、堂食反而會貴的現象。無意中就破壞了餐飲品牌的價格體系,拉低了整體品牌的價值感。


    消費者不傻,哪便宜哪貴他們一清二楚,到時候你的線下店還會有人嗎?

    3

    不合適的品類做外賣吃力不討好

    有多少中餐商家做外賣,兜兜轉轉想了不知多少法子,最后還是取消了外賣。


    就拿我曾經服務過的一個客戶來說,最早外賣剛起來的時候。他窺見紅利拼命要抓住機會,先是拿了整本菜單就上,卻遇上了餐飲人都會遇見的問題——外賣和堂食的無法調和。


    破壞了門店原本的價格體系外,還造成了門店堂食和外賣出餐效率無法平衡,線上差評如潮,線下店內門可羅雀。


    然后改進之下,演化有了外賣菜單,對線上菜品做了篩選精簡。將一些工藝復雜、經過長時間送餐大打折扣的出品統統砍掉后,卻發現堂食和外賣的矛盾依然存在。

    一到飯點外賣和堂食就容易打架

    兩邊都在催上菜

    整個門店都是亂糟糟的  圖源:百度


    怎么辦?于是又有了外賣基站,以門店為核心在旁邊開了個外賣基站。后來又想提高單量,干脆做了純外賣小店,變成了一個做大單品的外賣。


    問題是得到解決了,可回過頭來一核算。每個門店三五個人鋪出去,還要做管理。算上品牌扣點、運費、紅包滿減、平臺曝光、包材、場地費,發現真的不賺錢。


    實收低,花銷高,不賺錢還虧錢。現在在翻開這家菜單,首頁上就寫著大大的“支持環保,不做外賣”的字樣!


    – 02 –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其實從消費的角度看:外賣就應該比堂食貴。因為,同樣一份飯,外賣加了一個運輸的動作和包裝的環節,這就是應該貴出來的那一部分。


    外賣其實就是懶人的生意,本來就應該比堂食貴。

    1

    外賣往“下”走才能活下去

    首先外賣的商家肯定不用悲觀。因為對平臺來說,有線下店的實體大佬就像拿平臺當備胎,即便砍掉外賣,他們也能生存。孰輕孰重,平臺心里有數。


    最終平臺會出手留下一些外賣品牌,一些留有實力“兩只腳”走路的品牌。


    以淘寶電商為例,縱觀中國互聯網二三十年的歷史,除了出現一批平臺型的品牌以外,純互聯網的消費品品牌存活的卻寥寥無幾就算是在線上雙十一日銷售額突破5億的三只松鼠,都轉而布局線下實體店。

    這些最早一批的淘品牌現在基本都沒落了  

    圖源:漆點品牌咨詢



    無論如何,向線下下沉的腳步還是不能停下的,因為門店的戰略意義遠遠大于單店盈利。

    2

    搞清楚外賣對于實體品牌的重要性

    對于堂食商家來說,從一開始就是兩條腿走路,但走不走的穩,會不會摔跤主要還是看商家的把控程度。外賣和堂食的占比永遠是呈拉鋸狀態。


    個人認為以堂食為主的餐飲品牌有一條外賣比例的絕對紅線,外賣營收部分在整體營業額占比中最好不要超過20%,否則對堂食造成一定比例的沖擊。

    從兩者中找到品牌平衡,才能實現利潤最大化  

    圖源:攝圖網


    另外,外賣對于線下品牌應該是一種錦上添花,而不是一劑拉低品牌印象的“毒藥”。


    它必須是集企業戰略、菜單結構、外賣體驗、顧客復購、平臺玩法于一體的綜合考量。

     ? 結語 ? 

    過去餐飲不發達,餐飲渠道很容易被壟斷。那會是:我賣什么你就吃什么。


    現在餐飲飽和,到處都是商場和外賣軟件這會是:我吃什么你再賣什么。


    純外賣也好,外賣+堂食也罷。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說破天也是這個理。




    吃耶小程序餐廳是一個聚集大批優質餐廳和活躍吃貨的平臺,可幫助餐飲商家把自己的線下業務擴展到線上,而不僅限于線下店鋪所能輻射到幾公里內的客流。
     
    此外,商家入駐吃耶小程序餐廳可享受“外賣永久0抽成”的福利。這是吸引很多中小型商家入駐的巨大優勢。 
      
    目前,吃耶小程序餐廳正向全國100萬中小型餐廳發出盛情邀請,歡迎入駐吃耶小程序餐廳。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餐廳客流專家——“吃耶小程序餐廳”

    “在看”分享更多精彩內容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軍師,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133.html

    (0)
    上一篇 2019年9月17日 15:11
    下一篇 2019年9月17日 17:3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