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FBIF食品飲料創新,置頂公眾號
美國去年出現了一家神一樣的電商:
所有產品只賣3美元!
所有產品無品牌!
每賣出一件3美元的產品,還要捐一頓飯……
價格雖然低得逆天,但是好評如潮。
不到一年,它就融資了5000萬美元,并被評為“2017年硅谷最火的創業公司”。
它,就是美國的Brandless。
創業一年,它就敢叫板寶潔、聯合利華、亞馬遜等巨頭,它憑什么?
它憑的就是自己一身奇(niu)葩(bi)的屬性!
納尼?奇葩還能開這么牛的公司?來!敲黑板,劃重點!
01
奇葩一:所有產品都只賣3美元!
“清倉大甩賣,每樣只要10元錢!”,走在街上,經常會傳來這樣的賣聲,但消費者往往連看都不會看一眼。
因為在他們眼里:便宜沒好貨。
那么,Brandless所有產品只賣3美元,能有什么好東西?
關鍵是Brandless賣的不是我們想象中的小物件,它賣食品、家居用品、護膚品等,涵蓋了大部分快消品類。
也就是說,一瓶洗面奶、洗發水統統只要3美元就可以搞定。
價格雖低到逆天,但收到貨的顧客卻紛紛交口稱贊。
Brandless的產品來自數十家美國的獨家供應商,產品主打有機、轉基因和無添加,在同類產品中質量都是上乘的。
每件產品研發中心都會進行嚴格的測試、調整和反復試驗,確保其產品質量達到最高要求。
02
奇葩二:所有產品無品牌
Brandless的所有產品無品牌!
別的產品都是恨不得變成家喻戶曉的大品牌,在潛在顧客心智中的產品階梯占領高位。
但是Brandless卻偏反其道而行,主張“無品牌”產品,不在全球甄選各個品牌的好貨,而是自產自銷。
這種無品牌產品,有消費者敢買嗎?
相反,去年才上線的Brandless,就吸引了一大波粉絲,并成為“2017年硅谷最火的創業公司”!
這也足以證明這種高性價比、無品牌產品,是有市場的,消費者有這樣的需求。
03
奇葩三:每個品類只有一款產品
Brandless只有300多個SKU,相比較于無印良品7000多個SKU,不及它的十分之一。
Brandless奉行“LESS IS MORE”(極簡主義),它將商品SKU精簡化,每個品類只選擇一款最好的產品。
每件產品都會進行嚴格的測試、調整和反復試驗,確保其產品質量達到最高要求。
如此一來,精簡化的SKU通過規模效應降低了成本,又免除了顧客挑選的煩惱。
比如Brandless只會出售一種類型的橄欖油,那顧客們就不用在橄欖油貨架前躊躇半天,既節省了購物時間,又提高了購買體驗。
04
奇葩四:產品只有2-3種配方
Brandless的“極簡主義”還運用到產品的配方上。
我們平時看到的商品配料表,各種糖、鹽、油、食品添加劑,少則也不會低于10種。
但是Brandless的配料一般就只有2-3種,無人工色素、無防腐劑,能加2種原料的,就絕不加3種,越少越好。
比如Brandless的有機花生醬中就只有2種原料:花生和鹽,雖然沒有油導致花生醬看起來分層很明顯,但卻保證了花生醬最傳統的味道,同時也節省了成本。
Brandless堅持優質的原材、極少的配方、健康的產品,很符合當下年輕人追求健康、高品質的生活方式。
05
奇葩五:包裝比無印良品還簡單
Brandless將極簡主義做到了極致,不僅體現在SKU、產品配方上,包裝也運用得如魚得水。
Brandless的包裝極其簡約,沒有過多的銷售字句,沒有品牌名、沒有品牌LOGO。
只有一個標有產品名稱的白色標簽,以及兩到五個描述符,比如食品類的標簽,上面會標明是有機食品或無麩質食品。
創辦人希望Brandless可以重塑人們與商家之間的關系——直接、誠實、透明和民主。
在這樣一個信息大爆炸的社會,每日看到的信息遠遠超過了我們所能承受的范圍,潛在顧客的心智是有限的。
艾?里斯的《定位》中就提到過:要想占領潛在顧客的心智,就必須簡化信息。
在我看來,Brandless在這點上就有很多的可借鑒之處。
06
奇葩六:賣一件3美元的產品
還要捐一頓飯錢
產品賣得如此便宜,按理來說,都不夠企業塞牙縫,但是Brandless卻奇葩到:
與美國慈善組織Feeding America合作,每成交一筆訂單就會為有需要的人提供1頓飯,如果是“B. More”會員的訂單,一次將捐贈2頓飯。
2018年2月,Brandless因捐贈25萬頓食物給Feeding America而獲得 NewCo Honors的年度最佳新公司獎。
創始人蒂娜表示:“Brandless不僅僅是建立一個社區,讓人們尋找負擔得起并符合他們價值觀的日常用品,而是關于采取行動、以人為本,引導一種全新的現代消費方式。”
這樣一種做公益的方式,不僅彰顯了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而且讓受眾也參與進來,提高了受眾對品牌的好感度。
寫了這么長,Brandless東西賣這么便宜,它怎么賺錢?
說了它的六大“奇葩”服務后,那我們就再來說說這個Brandless “心機boy”的賺錢模式吧!
07
提出“無品牌稅”,顧客只需為產品買單
Brandless是由53歲的Tina (蒂娜)和39歲的Ido(伊多)共同創立的。
兩人均為連續創業者,蒂娜在網絡社區擁有廣泛的背景,伊多在消費品領域擁有專業知識。
幾年前,伊多在半夜醒來,突然對商品不斷膨脹的價格感到十分困擾。
“這讓我很震驚:為什么我們花了15美元或20美元買了一件價值2或3美元的東西?”
貴的東西就一定是好的東西嗎?
事實上,很多時候,消費者都是在為品牌買單。
一個普通的回形針0.5元,但是蒂芙尼出品的就買到了1萬元;幾塊錢的毛線球,蒂芙尼搖身一變就賣到了87000元。
這高價的背后,還是品牌的溢價效應,很多時候,品牌的附加價值遠遠大于了產品價值。
然而,蒂娜和伊多發現千禧一代消費者對品牌根本就不Care,而是更關注產品本身的質量。
為此,Tina和Ido提出了“無品牌稅”。
這個概念是他們提出來的一個新名詞,指的是大品牌公司為產品的營銷和銷售渠道所付的費用,占到產品價格的40%,而在美容美妝行業,可以占到320%,但這些成本最終都轉嫁給了消費者。
而顧客在Brandless上只需為產品買單,不需為品牌買單,因為無品牌!
同時,Brandless自產自銷,徹底實現商品由工廠直達到用戶手中,消除所有中間的流通成本,再加上極簡風格的理念,極大地降低了成本,提供給消費者最低的價格。
08
36美元的會員費,享受0配送費
Brandles是電商平臺,顧客下單后,還需快遞配送。
但Brandless商品的價格太便宜,為了提升客單價,增加顧客的忠誠度和復購,Brandless推出了自己的會員體系“B. More”。
用戶繳納年費36美元,就可以享受所有訂單免費送貨的服務。
而非會員則收取每次5美元的配送費,或者購物滿39美元免運費。
有人說:Brandles是Costco超市的模仿者,但就會員制度上看還是有一些區別。
Costco是顧客必須交了55美元/年或110美元/年的會員費,才可以享受特價產品、極致服務。
但是,在Brandles,任何人都可以買到超低價產品,會員費是獲取忠實粉絲的一種渠道,公司主要還是靠產品來盈利。
今年6月,沒有實體店的Brandless還將觸角延伸到了線下,在洛杉磯開設了第一家快閃店。
但這次開設快閃店,不銷售商品,只為了推廣品牌以及產品理念,注重消費者的體驗。
其實不論線上零售以及數字化營銷如何發展,線下的體驗和感知始終是線上替代不了的,而在線上獲客成本持續提升的今天,線下有據點,不失為獲得顧客的一種有效方式。
之前,就看到過奢侈品牌Burberry焚燒了2.5億元的衣服、飾品、香水;
H&M焚燒60萬噸衣服;
LV寧愿把昂貴的包包付之一炬,也不愿放到折扣店賣……
這樣的新聞讓人不寒而栗,浪費了資源不說,大量的焚燒還污染了環境。
那為什么它們寧愿焚燒,都不愿意打折處理,或者捐贈給慈善機構呢?
說白了,他們就是不愿意降低品牌價值,要一直維持一線大牌的形象。
相反,Brandless在別人狂追不舍,夢想成為大品牌時,卻逆流而行,創造了“無品牌”的空白定位,并依靠“LESS IS MORE”的理念,簡化產品信息,快速占領消費者的心智,打破人們的認知,讓大眾都能買到物美價廉的產品。
這樣的站在消費者角度考慮,為消費者讓利的良心企業值得我們點贊!
來源:品牌頭版(ID:ceozhiku)
作者:林川
提示:
*本文經品牌頭版(ID:ceozhiku)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絡出處。
*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Wilbur(微信:aotokuer)
/ 更多文章 /
九死一生!阿里投資的Bigbasket,如何做到印度生鮮電商老大?
三只松鼠李子明, 教你玩轉電商創意
讓專業的人聚在一起
長按識別二維碼,后臺回復“2”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3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綜合、創業、乳品、飲料、咖啡、酸奶、茶飲料、啤酒、酒、零食、新零售、特醫食品、調味品、餐飲、代工、營銷、研發、設計、包裝等。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6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