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FBIF食品飲料創新,置頂公眾號
來源:好奇心日報
作者:陳思諭
在健康和口味之間,你會選擇什么?
2000 年以來雀巢已經減少超過 34% 的含糖量,而近期它宣布還要再減 5%;同時在已經降低了 10% 含鹽量的基礎上繼續調整至減少 20% 以上。
另外,關于近期世界衛生組織很關心的脂肪與心血管疾病問題,雀巢表示其在 2014 年便承諾要將所有不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產品減少 10% 的飽和脂肪。
2017 年的年度報告中稱,他們在研發方面投入了 17.2 億瑞郎(合約 17.1 億美元)其中 60% 是用于開發更營養的產品。
總之就是要又好吃、又健康。
在過去的研究中雀巢發現部分產品在進食過程中,不會完全溶解,自然也沒有把產品風味完全表現。而近期他們研發出一種減糖技術,通過與以往不同地構建糖的成分和比例的方式,食物不僅沒那么甜,還能在嘴里溶解地更快。
去年他們除了減少旗下在美國市場排名第三的巧克力品牌 Kit Kat 7% 的含糖量,改以牛奶和可可取代之外,今年也推出新的 “Milkybar” 白巧克力棒,含糖量比過去減少了 30%。
不過要在健康和消費者“習慣”的口味之間取得平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百事可樂 CEO Indra Nooyi 認為,公司在口味上的改變需要小心謹慎,沖得太快可能帶來反效果。
Nooyi 的說法是:“消費者的味蕾也需要時間適應新的口味。我們必須確保我們不是在推出這些產品后,才發現消費者根本不喝它們。”
雀巢大刀闊斧改變口味的意圖或許不只是因為關心消費者的健康問題,目前的市場趨勢也讓甜食生意沒那么好做了。
彭博社報道稱,巧克力市場近年來在北美持續衰弱。美國巧克力公司好時(Hershey’s)已經裁員約 15%;瑞士蓮(Lindt)去年在美國的銷售業績僅增長 3.7% —— 是自 2009 年以來最差的銷售業績增長。
根據甜食新聞網(confectionery news)的預計,美國的甜食市場到 2021 年還會繼續縮減,一部分原因是美國 GDP 增長遲緩,另一部分是因為美國人的健康觀念越來越強,消費者更加青睞水果、堅果或使用天然糖的健康食品以及相對高端的品牌。
雀巢也沒有幸免于這波健康意識風暴。
2017 年雀巢在美國的巧克力業務總額不到好時的 10%,也遠遠落后瑪氏公司 3.8 億的業績。自 2012 年以來,雀巢在全球巧克力市場的份額從 12% 一路下跌,到 2017 年只剩 4.6%。
雀巢的甜食業務整體也呈下降趨勢,除了 2010 年到 2012 年因為 Kit Kat 而高速增長之外,直到 2016 年整體銷量下滑了 26%。其中, 2017 年巧克力業務 1.5 % 的上升仍是來自 Kit Kat。
雀巢 2009 年到 2017 年巧克力、糖果和餅干的銷售額(單位:百萬瑞郎)
圖片來源:Statista 和雀巢財報
隨著消費者減少垃圾食品和含糖食品的攝入,雀巢會將側重點放在“營養、保健和健康”方面。
去年 12 月雀巢以 23 億美元收購了加拿大維生素生產商 Atribum Innovations,今年 1 月份以 28 億美元的價格把 Butterfinger、BabyRuth 和 Nerds 三個糖果品牌賣給了意大利巧克力制造商費列羅旗下的 Nutella。
對于家族企業費列羅而言,這項現金交易為其提供了在美國這個關鍵市場快速規模化的機會。費列羅過去一年在美國還進行了另外兩宗交易。按照這個情況,費列羅有可能取代雀巢成為美國第三大巧克力品牌。
題圖來源:GIPHY
提示:
* 本文經好奇心日報(ID: qdailycom)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好奇心日報」ID: qdailycom – 你的頭條不該只是些無聊事,讓好奇驅動你的世界。歡迎關注。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7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