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FBIF食品飲料創新,關注公眾號
作者:Yvonne
“植物基”和“咖啡”可以說是2018年度食品界的TOP明星了,而來自瑞典的燕麥奶Oatly則機智地讓這兩位“頂級流量”同臺演出,賺足了關注。
Oatly咖啡大師燕麥飲
Oatly在2018年初進入中國市場,短短一年,已入駐中國超過1000家精品咖啡店,如麥隆咖啡、太平洋咖啡、See Saw等,甚至是不使用其他品牌奶源的“傲嬌”星巴克(香港),菜單上都加入了Oatly咖啡大師燕麥飲的選項。
Oatly CEO Toni Petersson
圖片來源:Marketing Interactive
瑞典品牌Oatly是如何突圍成為“黑馬”的?中國的植物奶市場與其他國家有何不同?Oatly如何“玩轉”植物奶?對于以上問題,FBIF采訪了Oatly的全球CEO Toni Petersson。
01
品牌重塑后的Oatly,滿腦子都是奇思妙想
自20世紀90年代在瑞典隆德大學實驗室誕生,Oatly近三十年來都專注于燕麥。
前20年里,Oatly只是一家非常傳統的做植物蛋白飲料的公司。2013年進行品牌重塑后,Oatly進入了有史以來最快速的發展時期。
這次的品牌重塑直接改變了Oatly未來的發展,更為關鍵的是,它決定了Oatly 在未來將成為一個怎樣的品牌[1]。Oatly不再認為自己是一個食品品牌,而是一個生活方式品牌;它的目標不再只是為不能喝牛奶的人群提供乳制替代品,而是放眼于讓世界變得更好。
“你好,未來燕麥飲的愛好者!”(左)
“我們只做燕麥!”(右)
圖片來源:Oatly
Oatly的改變首先是從包裝開始。一反傳統包裝“冷冰冰”的商業語術,Oatly的新包裝更像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在與消費者隔空對話。明亮的色彩、泡泡字體、一堆問號感嘆號,清晰、質樸的包裝就像“地下室的搖滾歌手”,拳拳到肉地表達著自己的態度。
Oatly:做傻事也是需要腦子的!
圖片來源:Fortune
例如“哇,沒有牛!”、“對,我們是素食主義者,所以你呢?”、“你好,未來的燕麥奶愛好者”等古靈精怪的文案被印在包裝上,并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更新,絕對不會讓消費者覺得無聊,甚至有點期待“今天Oatly會和我說什么”。
再給大家感受一下Oatly的戶外廣告,風格是這樣的↓
“如果花627個小時畫一面墻能吸引到咖啡師們的目光,好吧,那就是我們會做的”
圖片來源:Epica Awards
“我們做了這個壁畫,而不是發Ins”
圖片來源:Epica Awards
“這是一款特制的燕麥飲,叫做咖啡大師”
“這個備份是為了防止你沒看到”
“我們還做了個備份來確保你看到了”
“怕你沒看到其他幾個,我們還做了這個”
圖片來源:Twitter
Oatly還將環保宣言也印在了包裝上,甚至曾占領了英國《衛報》的一整個版面。在這場環保斗爭中,Oatly把矛頭對準了牛奶,“和牛奶很像,不過是給人類喝的”這類挑釁文案出現在它的口號里,盡管引來了競爭對手的反擊,但Oatly反而從爭端中贏得了巨大的關注。
Oatly:和牛奶很像,不過是給人類喝的
圖片來源:Packaging of the World
2014年10月,瑞典乳制品集團LRF Mj?lk起訴Oatly,理由是它的宣傳推廣破壞了牛奶的形象,Oatly雖然敗訴了,但很機智地利用這場官司幫自己宣傳了一把,它把長達172頁的起訴書公布在官網上,讓消費者自己琢磨誰對誰錯。
Oatly咖啡大師燕麥飲
以前Oatly的燕麥奶等產品主要是面向零售渠道,業務重塑后推出了咖啡大師燕麥飲產品線,擴展了咖啡渠道,乘著第三波咖啡浪潮的東風,Oatly迅速打開了新市場。
無論是從瑞典拓展至歐洲其他市場,還是此后的美國及中國市場,咖啡館都是Oatly的重要陣地。Toni表示:“這關乎到消費者如何接觸到我們的產品。咖啡店是一個享受生活的地方,我們希望Oatly在這樣的環境里接觸到消費者,傳達一種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由于美國市場與歐洲市場的關聯度很高,Oatly打入美國時也是走的“反牛奶”路線——讓大家意識到天天在喝的牛奶其實沒那么好。
02
“反思牛奶”:牛奶是給小牛喝的!
首先在健康方面,Toni認為我們應當重新思考當前飲食結構的合理性。例如我們喝了幾十年的牛奶,或許并不像宣傳的那樣適合我們。
喝了幾十年的牛奶,并不像宣傳的那樣適合我們
圖片來源:pexels
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全球男性骨質疏松發生率達20%,女性骨質疏松性骨折發生率約30%。盡管從小被教育要喝牛奶,我們的缺鈣問題仍然嚴重,骨質疏松仍然是全球主要的流行疾病之一。
其實,骨質疏松的問題與蛋白質攝取過量有關。簡單地來說,動物蛋白質會增加體內酸負荷(是植物性食品是十倍左右),我們的身體會使用鈣來中和這些酸,過量的動物蛋白攝入則使骨骼中的鈣質無情地流失,造成骨質疏松的持續發展[2]。
小牛和人的需求不一樣
圖片來源:pexels
Toni認為,牛奶是給小牛喝的,而牛與人類的需求完全不同。小牛出生后飲用牛奶,骨骼與身體重量會急速發育,前三個月每月會增加一倍,但人類嬰兒需要六個月才能增加出生時的一倍大。
牛奶的乳蛋白中80%是酪蛋白,是一種大型、堅硬、難消化的凝乳,小牛利用四個胃結構不斷反芻消化分解。盡管人類在嬰兒期體內含有分解酪蛋白的酵素,但在三四歲之后就不再分泌,酪蛋白則會在胃里“稱王稱霸”,阻礙其他食物的消化。
牛奶中還含有乳糖,人體中分解乳糖的酵素也可能在三四歲左右消失,這就是我們常提到的“乳糖不耐癥”,患者會發生過敏、腹瀉的癥狀。而東方人因為體質的不同,乳糖不耐癥的比例比西方人高出很多。
全球“反思牛奶”的討論愈發熱烈,越來越“精明”的消費者正在嘗試更多樣的飲食結構,以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植物奶日益受到關注。
Euromonitor預計,美國牛奶市場正逐年萎縮,預計今年將會再跌2.5%,全球牛奶市場規模預期將略低于1200億美元。同時,今年各種牛奶替代品的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180億美元,較2018年增長3.5%。其中大豆、杏仁和燕麥奶等植物奶,市場規模一直擴大,預計今年增幅達5%以上[3]。
和牛奶很像,不過是用燕麥做的
圖片來源:Oatly
“牛食用植物后產奶,再給人喝;人類也食用植物,為什么不能跳過牛的步驟,直接喝植物做成的奶呢?”Toni Petersson認為,植物奶有助于平衡人類的飲食結構,讓我們吃得更健康。與牛奶相比,植物奶的蛋白質含量、脂肪含量、酸負荷等都較低,且不含膽固醇、乳糖、酪蛋白。
燕麥是具有較高蛋白質含量的優質谷物類,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其中的燕麥β-葡聚糖更有許多研究證明有助于降低過高的膽固醇水平。FDA數據顯示,每天3gβ-葡聚糖能夠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而歐盟也已支持通過燕麥β-葡聚糖降低膽固醇的合法聲稱。
在環境方面,生產燕麥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僅為生產牛奶的1/5,還能大幅度降低對水和土地資源的消耗,節約了大量資源。Toni告訴我們,目前Oatly在瑞典的工廠使用的是非化石能源,將生產每升燕麥飲品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由110g降至7g,實現了工廠生產的碳中和。
Toni表示:“如果你去看我們在瑞典的工廠,它是很低碳的,但還是有非常多的事情是我們想要做且需要去做的,以減小對環境的影響。”
Oatly希望傳達“讓世界更美好”的企業理念,并且讓每個人都知道這是一個嚴肅的事業,同時希望對其他企業也產生影響,號召更多參與者共同為可持續性做出努力。
03
對于中國消費者,植物奶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Oatly在歐美市場走的都是“反牛奶”的路子,是因為歐美的牛奶滲透率很高,“反牛奶”的意識已經存在,消費者的環保意識也較強。但在中國,就得講另一個故事了。
1、中國消費者其實不太明白植物奶究竟是什么
盡管豆奶、椰奶、花生奶早已存在于中國市場,但它們更像是飲料,我們很少認為它是能和牛奶平起平坐的營養食品。植物奶想要在中國市場以一個新形象講一個新故事,不是件容易的事。
Oatly與市場研究公司益普索對香港消費者的調研顯示,96%的受訪者提到“奶”只會想起牛奶,86%認為香港有關植物奶的資訊及教育不足,81%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為植物奶建立定義,為植物奶提供一個明確的分類。
植物奶并不是單純在牛奶里加入植物配料,而是利用豆類、堅果類、谷物類等植物原料壓榨、調配后制成的與牛奶類似的奶。
有趣的是,中國市場上的植物奶歷史已久,但植物奶的熱潮卻是從歐美市場開始,中國消費者對于植物奶的營養價值始終抱有懷疑。主要原因是國內的植物奶產品多數將自己定位于“飲料”,依靠甜味吸引顧客。
大量糖、甜味劑、香精等成分的加入,以及為了口感犧牲膳食纖維,植物奶的健康屬性被品牌所忽略,大眾也形成了“植物奶=飲料≠健康”的認知。而在國際市場,植物奶更關注植物本身的營養成分,主打不添加與營養強化。
例如Oatly燕麥飲,是由自然發酵的燕麥原漿提取生產,通過技術保留了燕麥中的營養物質,不添加額外的糖分、人工色素、香精等。在口味上,燕麥不同溫度會呈現堅果、可可、麥芽等自然風味,淀粉分解得到的些許糖分又帶來微甜的口感,能夠很好地與咖啡和諧搭配。
2、Oatly試著在中國創造“植物奶”新品類
在調研中,73%的受訪者表示,如果他們更了解植物奶對身體及環境的好處,他們會考慮選擇植物奶來替代牛奶。
Oatly在2019香港健康生活節IRIS推廣植物奶專用字
因此,Toni認為有必要加強植物奶的市場教育。為了給植物奶換一個新形象, Oatly上個月在香港推出了植物奶專用漢字——“奶”上加一個“艸”字頭。
“當我們公司到中國時,對中國消費者說‘這是燕麥奶’是沒有用的,燕麥奶在中國已經有了,并不是一個代表新品類的詞。”在中國消費者的認知中,燕麥奶只是牛奶中加了可以咀嚼的燕麥,即使是知道植物蛋白是怎么一回事,也更多地將其當作“沒有碳酸飲料那么不健康”的飲料。
品牌首先要做的,就是在這個對植物奶概念既熟悉又陌生的市場中,創造一個新品類。在此基礎上,盡可能多的資訊需要提供給大眾,提升大家對植物奶的認識,明確植物奶的定位,讓消費者基于充足的、明確的信息,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
Toni認為,包含植物奶在內的植物基飲食是一場席卷全球的運動。在這場運動中,重要的不是讓部分人轉變素食者,而是讓很多人做出小小的改變。“每個人向前邁出一小步,比如喝一杯燕麥奶的咖啡,將是向前的一大步。”
“中國的飲食結構已經非常豐富,消費者不需要完全轉變為素食。”Toni提倡的是在日常飲食中減少一些動物性食物來源,更換為植物基食物,為自己的健康和環境做出一點改變。他相信,每個人的一點點改變,世界會變得很不一樣。
例如在太平洋咖啡店,消費者加4元即可為自己的咖啡換成Oatly咖啡大師燕麥飲。有的消費者會因為植物奶更高的價格而有所猶疑,但Toni認為,如果這4元能讓我們的健康和環境變得更好,那就是非常值得的。
圖片來源:packagingnews
除了燕麥奶,Oatly旗下還有燕麥酸奶、燕麥黃油、燕麥冰淇淋等產品線,其中燕麥冰淇淋在近日已上線天貓旗艦店,有草莓、巧克力和香草口味。未來Oatly也計劃為中國市場建立工廠,將更多的燕麥產品帶給中國消費者。
04
總結
圖片來源:the book of man
Toni告訴我們,Oatly希望塑造植物奶“健康、美好”的形象,當消費者想要補充日常營養的時候,能夠自然地想到植物奶這一項選擇,讓植物奶作為“奶”的一個分支而成為大眾食品。
隨著技術的發展與信息的普及,我們接觸到越來越多的食品品類、飲食理念,或許新的理念與傳統認知大相徑庭,或許繁雜的信息難以分辨孰對孰錯。
但其實我們并不需要去爭論植物奶和牛奶誰更好、植物奶要不要代替牛奶。作為豐富人類飲食結構的另一種選擇,如果植物奶能夠補充我們飲食中的不足、促進健康平衡、緩解環境壓力,為什么不去試一試呢?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需要做的其實很簡單:以開放的心態去了解、去嘗試,然后找到適合自己的。
參考來源:
[1]《Oatly: 為什么一個北歐的燕麥奶會被冠上環保斗士、咖啡新寵這樣的稱號?》,2018年12月16日,品牌星球
[2]《蛋白質攝入過多會導致骨質疏松》,2012年10月18日,鳳凰網健康
[3]謝利,《歐美的燕麥奶熱潮,正要卷入亞洲?》,2019年4月16日,CUP
提示:
*本文FBIF原創首發,歡迎無條件轉發朋友圈。轉載請在后臺回復“轉載”了解規則。
*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Wilbur(微信:aotokuer)
/ 更多文章 /
獨家重磅:農夫山泉進軍植物基酸奶市場!
包括燕麥奶在內的植物奶,以一種“反撲牛奶”的新面目成了一種新消費選擇
FBIF全球創新食品群
/FBIF食品微信群/
讓專業的人聚在一起
長按識別二維碼,后臺回復“2”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4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綜合、乳品、飲料、素食、酒、咖啡、酸奶、烘焙、茶飲料、啤酒、零食、方便面、新零售、特醫食品、調味品、餐飲、代工、營銷、研發、設計、包裝等。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2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