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店的眾多事情里面,選址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很多店的失敗原因就是選址。
下面這篇文章,是我們開店社群里面一位老板分享的一次失敗的選址經歷。從他店面的圖片可以看出,裝修花了很多心思而且花了不少錢。老板分享了選址過程中的兩個坑,分享出來,是因為提醒大家不要再掉進去。
這兩天開始為新店選址,每天基本都是騎行轉悠十公里,輕松就過兩萬步,粗了腿,黑了臉,在篩選完大區域的結果基礎上看了幾個地方,但都是還處于初選階段,接下來周末,周內,白天,晚上不同的時間段分別跑幾趟再看看,趁著還沒結果先把我以前兩個錯誤的選址經歷分享出來,花錢買的教訓給大家做前車之鑒,也是再次提醒自己同樣的坑不能掉兩次。
第一個坑,人流不等于客流
老陳的音頻里曾講到過這個選址的坑,我是感同身受的。那是前幾年我西安的一個店,當時也是出于摸索階段,對選址的判斷標準不清晰。我們大部分的店都開在寫字樓里,也有為數不多的幾家是開在臨街的二樓,這就是為數不多的之一。
店處于西安市長安區,歷史悠久到要論千年算,原是個縣,由于緊挨西安好多年前就被并入西安為區了,店就處在長安區最中心的位置,東邊是步行街,西邊是華潤超市,東西兩邊都是熱鬧非凡,尤其是南邊的中心廣場,這個廣場從早上七點到晚上九點基本不閑著,大合唱,廣場舞等各路人馬你方唱罷我登場,看房子的時候,我站在二樓手叉腰透過南面落地玻璃窗看著廣場上人頭攢動的情形,仿佛已經看見了人民幣。這個店近一百四十平,比一般的店大近一倍,裝修和裝飾都是費盡了腦汁挖空了心思,甚至在休息區栽了一棵碩大的櫻花樹,滿懷欣喜裝修好等來的確是寥寥無幾的客戶。
回過頭仔細分析樓下的人流時發現基本都是老年人居多,我們線上沉淀的數據優勢對于這個人群來說基本無用。另外開店之初沒有對周邊競爭市場做調研,后來發現方圓一公里內一共有13家那種靠價格戰苦苦支撐的小眼鏡店,雖然我們是做線上渠道與線下沒有直接沖突,但肯定有交叉,所以不能過于迷信自己的能力,你可以去發掘一個新的消費市場,但很難做到改變一個消費市場。
第二個坑,沖動是魔鬼
去年九月份來杭州,第一家**店十月底開業了,開業后生意不錯,開業一個月后就計劃著手開第二家了,當時最大的問題是人手奇缺,新店剛開始加我就兩個人,生意好根本沒有時間去為第二家店選址,緊急招人,一直到十一月底才招到一個人,總算可以讓我有時間出去轉了,當時有一個想法,就是第二家無論如何都要在過年前裝修好。相當于是目標倒計時,這個時候我的心態是盲目樂觀加急躁,盲目樂觀是因為第一家店一炮打響,有點忘乎所以了,急躁是因為時間緊任務重,在商圈的選擇上僅僅是從網絡上參考了一些信息,而沒有仔細實地踏勘,所以在選址的結果就出現了偏差。
選址的問題最后都會在經營的結果上提現出來,以至于后來不得已重新選址,費盡周折上月才把這個遺留問題解決了,搬到新址,各項的經營指標立馬優良。所以說選址就好比投胎是個技術活,正確與否決定了小店的命運。
老陳說的遇大事慢半拍,感同身受!
附上幾張扎心的圖片
開店筆記公眾號所有文章的音頻在喜馬拉雅FM“開店筆記”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4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