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瘋狂的泡沫經濟后,日本餐飲業經歷了什么?


    在紙醉金迷的泡沫經濟期內,日本的高速發展推動了餐飲業高歌猛進,1975到1995二十年間餐飲整體市場規模增長了400%。


    在那個瘋狂的年代,上班族們甚至揮舞著一萬日元的鈔票在街頭打車。為了打到一輛車,不需找零。而現在,東京出租車的起步價,僅為410日元(27元人民幣)。



    1985年日本外國餐飲企業有425家,到了1991年變成了3200家。這些餐廳多為高級餐廳,人均5萬日元以上的西餐廳比比皆是。


    泡沫破滅后,高級餐廳的數量出現銳減,不到巔峰時期的一半,餐廳價位也開始下調,不少僅接待熟客的高級餐廳也開始面向大眾開放。


    泡沫破滅后,日本餐飲到底經歷了些什么?




    1

    二十年的輝煌發展


    日本餐飲業的復蘇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到了1975年前后,隨著日本經濟飛速發展,使得餐飲行業也隨著資本推動進入黃金期。


    在1975-1995年這二十年期間,行業的市場規模每年以 15% 左右的速度擴大,在 20 年的時間里,餐飲整體市場規模增長了4倍。


    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日本餐飲市場規模接近巔峰,收入約30萬億日元,相當于現在1.8萬億人民幣。日本當時的人口數量僅為1.3億,中國在2019年買入四萬億時代,約是日本餐飲市場的2.1倍,人口數量卻超過日本10倍,可見當時日本餐飲市場的繁榮。



    在75-85年這十年間,日本餐飲的主要發展模式是綜合性、大型用餐場所。這些餐廳大多占地面積較大,通常有超過100個以上的席位,在菜單構成上也是覆蓋多個餐種多個菜品。


    這些“大而全”的餐廳一般開設在郊區居民密集區,或者城市商業中心的shopping mall里。價格低廉,菜品眾多的家庭餐廳就是在這一時期蓬勃興起的。


    (開在郊區的大型家庭餐廳)


    這個階段,日本餐飲行業的中央廚房和標準化運營模式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也幫助餐飲行業的物流冷鏈、食材供應、餐飲設備等打好了基礎。


    隨后十年,日本餐飲呈現出以下的現象:


    1. 開始出現細分發展,店鋪在人群定位上更加明確。

    2. 連鎖店定位平價覆蓋廣泛,單店定位細分單品,高端店鋪更加專業。

    3. 不少餐飲品牌開始出海歐美,和餐飲相關聯的飲料、酒水市場也迅速打開。

    4. 東京一躍成為酒吧不夜城,從全世界大量購入高級葡萄酒、威士忌。



    隨著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人口下降,日本市場也規模也開始縮小,過度消費開始收縮。日本餐飲開始進入痛苦的成熟期。


    中國餐飲行業在2000年之后逐漸進入現代化連鎖階段,對照日本餐飲的發展階段,我們恰好可以對標日本餐飲行業上世紀90年代的狀態。


    雖然中國并不一定會經歷泡沫破滅,但從人口構成來看,將來我國老年人增加、年輕人消費力降低的趨勢很難逆轉。


    所以,對我們來說,了解日本餐飲隨后二三十年的變化是非常有價值的。



    2

     失去的20年,陣痛的成熟期


    日本經濟破滅后,人口數量逐漸下降,整體消費市場遇冷,消費出現供大于求的狀況,消費逐漸回歸城市中心,郊區和非中心區域的生意開始受挫。


    大而全的餐飲店開始沒落。隨后出現的趨勢可以簡單歸納成兩個方向:低價競爭揭開序幕;細分賽道更加專業。


    01

    低價競爭

    市場遇冷之后,低價競爭開始變得激烈。此前高速發展的連鎖集團通過資本積累,開始有規模的轉型。


    經濟疲軟的時代,可以通過大規模效應降低成本的連鎖集團開始逐漸抬頭。

    1980年代,日本餐飲一百強的市場占有率不足15%,而泡沫經濟開始后一百強的市場占有率反而開始上升。


    松屋、吉野家、王將餃子等一系列廉價且日常的小型社區餐廳開始迅速擴張,通過連鎖集團對成本的有效控制,在這一時期逆勢增長。



    這也說明,消費收縮時期,有經驗和有充分現金流的餐廳能更好應對變化的消費市場。對于新的創業者來說,難度進一步增加。


    02

    細分賽道

    泡沫經濟時期出現的不少高端餐飲隨著經濟下行而破滅。這并不意味著高端餐飲的消失,而是細分賽道的成熟。


    消費者開始變得更加成熟和冷靜,高端餐飲逐漸回歸料理本身,并通過給與料理附加價值來獲得盈利。餐飲運營更加精細化,也更加注重餐廳的差異化和品牌力,食材都開始擁有了產地認證,開始喜歡“講故事”。


    這些現象背后的原因很好懂:如果要擺脫低價競爭的惡戰,就必須創造一些附加價值,讓客人覺得錢付得值得。


    因此,食材、烹飪方法、調料配方、店鋪主題等,都成為了細分賽道的決定因素。差異化價值可以是一頭牛的各種部位,可以是各種跨界合作的IP餐廳,可以是各種食材的原產地……這些細分的賽道也創造了日本餐飲多種多樣,百花齊放的現有狀態。



    雖然紙醉金迷的泡沫經濟結束給日本餐飲帶來了陣痛,也倒逼日本餐飲變得更加專業,逐漸進入成熟階段。


    目前日本的60萬家餐廳,倒閉率只有10%,大多數的餐廳都進入了穩定發展,穩中有升的狀態,不管是餐廳定位,還是經營模式,都找到了自己獨特的競爭力。



    3

    彎道超車,學習中創新


    中國餐飲2019年進入4萬億時代,同時餐飲行業也逐漸變成“紅海”市場,競爭大,死亡率高,創業難度增加。


    再加上消費市場逐漸成熟,增速出現放緩趨勢,從大的發展曲線上來說,十分類似日本。我國餐飲市場的發展現狀又是怎樣的呢?


    在餐飲市場成熟的高線城市,連鎖餐飲和野蠻生長逐漸式微,強調食材和細分品類上打附加價值的餐廳逐漸增加;大的餐飲品牌也放慢單一品牌瘋狂擴展的模式,開始研究大集團、多品牌模式,防止品牌的老化。


    這一切都說明,我們已經步入了成熟期后的細分階段。因此,在高線城市,參考日本餐飲的發展策略,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01

    精細化運營

    日本餐廳在成本控制上,做得非常細致,成本計算可以精確到每個人工時和店鋪每平方的效率。


    我國的經營者們也必須認識到,過往低廉的勞動力,很快會逐漸消退,部分城市餐飲從業人數不足的問題現在就有所體現。


    再隨著國家戰略轉型、稅收政策調整,原材料成本增加,會帶來新一波的成本上漲,因此更加精細化的運營方式是值得學習的。


    02

    保持品牌活力

    品牌在初期建立后,也容易老化,在找準定位和客群后,品牌需要持續更新保持活力。投放季節性菜單、不斷升級主菜單、開放限定菜單測試市場反應,這些都是日本餐廳讓品牌保持活力的常見方法。讓消費者喜愛你,更要讓消費時常想起他喜愛你。



    03

    系統性戰斗力

    系統性戰斗力,再說具體一點,可以解釋為“標準化流程”。


    我國的一些大型連鎖店,服務之所以做到極致,就在于員工團隊的搭建和組織架構,是巧妙而符合國情的。家庭制、師長制,讓團隊非常富有戰斗力。





    總結


    最后,在學習外國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另一個側面:


    中國的餐飲市場要比日本更加巨大,而且根據地域不同,處于明顯的不同階段。加之中國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差距較大,不同于日本龐大的中產階級群體,中國各個人群的訴求也有著明顯的不同。


    這也使得中國餐飲市場更加復雜,也更有想象空間。參考他國經驗也需要取之精華,棄之糟粕,走出我們自己的一條路來。中國餐飲人,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今日互動-

    日本餐飲有哪些我們可以借鑒的地方?

    歡迎大家進群討論


    掃 描 二 維 碼

    進 群 學 習 更 多 餐 飲 干 貨



    如果您在餐飲店經營中遇到問題

    歡迎在群里留言,我們將會為您解答~



    點擊關鍵詞,直達歷史精選

    庫存管理員工檔案管理顧客投訴

    等位服務消費者分析動線設計

    加盟和單干PDCA經營法餐廳選址

    回頭客員工培訓菜單管理


    智掌柜攜手益劃聯合出品

    Powered BY 


    點擊“在看”,成為更優秀的餐飲人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米粒餐學院,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8755.html

    (0)
    上一篇 2019年10月4日 16:24
    下一篇 2019年10月4日 20:1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