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的最后一天,今年的餐飲行業,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大部分餐飲門店都比以往過得更艱難,甚至已經退出餐飲行業了;小部分餐廳創歷史新高,經營數據比以前還要健康,關于行業的總結文章已經有很多,我就不在這里狗尾續貂的再把各種關鍵詞再寫一遍了,今天,我給大家分享兩個與餐飲相關的故事!
1、1980年,北京
40年前,40多歲的劉桂仙和丈夫郭培基在北京討生活,丈夫在國營的飯店當廚師,劉桂仙則給別人當保姆做飯,主家覺得她菜做得好,無意中提起她可以出去開餐館,當時的劉桂仙,有五個孩子,正愁微薄收入難以支撐,于是聽進去了,于是到處打聽怎么才能開餐廳,從街道辦問到工商局。
當時,所有的飯店都是國營的,個體戶餐館還沒有先例,因此工商局也不知道怎么辦,劉桂仙認準了這條路,于是天天像上班一樣,去工商局候著,就想那個手續開餐廳,所幸的是,正好遇到改革開放政策,部分地區允許和鼓勵開放個體戶創業,于是,劉桂仙拿到了第一張餐飲行業的個體戶工商營業執照,悅賓飯店開業了!
當時,劉桂仙完全不懂如何開餐廳,再加上家里一貧如洗,幾乎所有方面,都是真正的摸著石頭過河,但好在是北京的第一家餐館,籌備期就獲得了很多人的幫助和關照,比如開餐廳必備的冰箱,不僅是別人擔保下從銀行貸款買的,而且買時還被商場經理現場少了1000元錢,就這樣東拼西湊的把飯店開起來
作為北京第一家餐飲個體戶,悅賓飯店獲得了幾乎所有媒體和消費者的關注,不僅國內外媒體瘋狂的報道,進店吃飯的消費者和看熱鬧的圍觀群眾,幾乎每天都把只有幾十個平方的小餐廳,圍個水泄不通,當時,老公郭培基一個月的工資才54元,而悅賓飯店開業第一天營業額就達到了50元,很短時間內,她們就還清了銀行貸款……
1980年算是餐飲行業的第一個轉折點,餐飲由國營單位轉為個體工商戶,宣告了憑票供應的餐飲時代正式結束,個體經營的市場化餐飲進入主流,劉桂仙的悅賓飯店算是這個轉折點上一個經典符號和標簽,它宣告了餐飲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業而開始存在,因為有了劉桂仙這樣勇于吃螃蟹的人,后面才涌現出更多餐飲的探路人和先行者。
2、2012年,成都
L總的餐廳在成都非常紅火,雖然他沒有太多文化,但說到他家的火鍋店,在成都知名度非常大,生意非常好,哪怕整條街全部賣相同食材的火鍋,他們家生意也是最好的,甚至,后來舊城改造,整條街的商家都面臨搬遷,唯獨他們家活了下來,而且生意一如既往的好,這可以算是L總人生最高光的時刻!
2012年,當微博在年輕消費者里流行起來,成都開始出現網紅餐廳時,L總雖然也看到了這個現象,但不屑一顧,認為這些網紅餐廳都是瞎折騰,哪怕他和朋友去了新崛起的網紅餐廳現場,看到別人爆火的生意,也明著貶損,認為這些餐廳都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然后武斷的說要坐等這些餐廳生意下滑!
結果,遺憾的是,他隨后等來的是自家餐廳的生意直線下滑,反之,2012~2013年成都那些懂得運營微博的網紅餐廳,不僅生意沒有下滑,而且數量越來越多,這讓L總這樣的餐飲老鳥開始焦慮,也想嘗試性去了解是怎么回事,但礙于“江湖地位”和“業界情面”,一直繃著不愿意降低身份去做!
到2014年,終于忍不住了,開始全面向“網紅餐廳”學習,結果犯了兩個嚴重的錯誤:其一是把老店拆了,為了“網紅效應”換個地方投入重金重新裝修,失去了地利;其二是不知道2014年已經是微博勢能的末尾,那個時候組建微博的營銷團隊,投入再多效果都甚微,失去了天時。
再加上L總從最開始的不屑,到后來自家生意嚴重下滑的不甘,自身心態全部被打亂,胡亂找人請教做營銷等方法,不停的試錯和犯錯,過程中失去了很多一起打拼的小伙伴,這又相當于失去了“人和”,在“天時地利人和”全都不對的情況下,L總的品牌在成都一落千丈,徹底的錯過了移動互聯網時代!
后來,不管在任何場所,只要有他之外的第二個人在,L總都會拉著別人回憶他曾經稱霸整條街的意氣風發,同時也發泄對當下現狀的不甘心,為此,幾乎每次都喝多,開始很多朋友還勸他少喝,后來大家都知道他是過不了自己那一關,是在給自己較勁,所以后來為了讓他少喝,大家就不怎么陪他吃飯……
2012年算是餐飲行業的第二個轉折點,到現在,全國各個品類的頭部商家,幾乎都享受到了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流量紅利;反之,在2012年以來,排斥和抗拒流量紅利的餐飲品牌,不管曾經他們多么風光,大多數都沒落了,他們完整的錯過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不是錯過一兩年,而是整整錯過了后面的八年時間!
3、2020年,中國
前面一正一反的兩個故事,但都為了說明:當行業出現轉折點時,非常考驗我們從業者在這個時間點的眼光和行為,絕大多數人是屬于既沒有眼光,也沒有行動力;少部分人有眼光沒行動力,只有那些既有眼光,同時又有行動力的人,才可能在這樣的轉折點找到屬于自己的機會!
而遺憾的是,真正能稱之為行業轉折點的機會,本來非常有限,餐飲行業前面四十年的時間,中間出現過很多次小的進步,比如1987年肯德基進入北京,三年后麥當勞也進入中國市場,隨后西方餐飲的標準化開啟了國內餐飲的跟風學習,為此催生出以“真功夫”為代表的第一批中國快餐代表!
但真正能有轉折點作用和效果的,卻就這么兩次,因為要符合轉折點,意味著它代表的是和原來完全不一樣的方向性改變:第一次轉折點是從國營的憑票供應時代,到個體戶的憑鈔票買賣的轉變;第二次轉折點是從政商務接待的躺賺時代,到個人消費的充分競爭時代的轉變。
2020年,對于中國的餐飲行業來說,意味著近四十年來的第三個轉折點,它所代表的是,餐飲從草莽逆襲的個人英雄時代,到排兵布陣的團隊作戰時代,在未來,雖然還是會有草根逆襲的機會,但整體而言,中國餐飲留給夫妻檔和草根英雄逆襲的時間,最多也就5年時間:要么被收編,要么被淘汰!
至于眾口一詞的“新冠肺炎”,它無非是讓餐飲的這個轉折點提前到2020年了而已,哪怕沒有新冠肺炎,餐飲行業的發展也在這個方向上穩步向前;“數字化轉型”只是團隊作戰的餐飲企業所必須要做的事情,就好比必須要有槍炮一樣,只是武器裝備而已;快餐領域只是體現團隊作戰能力的主戰場,高手在這里可以一決雌雄!
綜上所述,我對于2020年的總結,概括起來就是:餐飲的又一個轉折年,大家是像劉桂仙一樣,緊緊抓住這個轉折點機會,去博取一個屬于自己的未來?還是像L總一樣,基于以前的成功經驗,而對轉折點視而不見?這都可以自由選擇,對餐飲行業和其他餐飲同行而言,沒有“對錯”之分;但對做出選擇的你自己和你的企業而言,則可能有“生死”之別!
你怎么選擇?
原創文章,作者:豪俠匯蔣毅,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5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