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私域流量相對的就是公域流量,對餐飲行業而言,線上流量的最大來源就是團購和外賣平臺。在平臺買流量成本居高不下,而且會讓商家陷入到流量黑洞中,需要不斷花錢買流量才能續命存活,逐漸淪為平臺的奴隸。
在團購和外賣平臺買流量,最后收益的是平臺和用戶,商家企圖靠優惠活動拉攏顧客,最后發現永遠培養不起來用戶忠誠度,因為永遠有新店開張,永遠有活動力度比你更大的店。
微信群、小程序、抖音視頻號、掃碼點餐、在線會員系統……這些平臺和工具的出現,讓商家更加方便建立和顧客的連接渠道,通過技術手段解決傳統的運營難題,這些是促使私域流量發展的最大利好,也是促使私域流量成為企業營銷必備的關鍵。




線下是餐飲的傳統戰場,具有天然的流量優勢,通過在線下場景中加入新零售,是增加利潤的有效手段。比如魏家涼皮推出的新品牌魏家便利,就是將便利店和餐飲店結合起來的新業態,通過餐飲和零售的結合實現流量的有效利用和深度開發。
隨著食品加工工藝的日益完善,預包裝食品、自熱產品等成了餐飲攻占商場的殺手锏。米線、泡饃、火鍋、酸辣粉、涼皮、螺螄粉……原來只能在店里享用的美食,如今在商場和便利店里都可以輕松地買到。
電商和直播帶貨在疫情期間迎來了新的發展,尤其是直播帶貨,作為新物種,將傳統的電視購物的形式搬到了移動端,通過短視頻平臺大放異彩。很多品牌抓住了機會,大力推廣自熱產品和預包裝食品,成功地將新零售發展成為了堂食及外賣之后的新的業務增長渠道。
微商及小程序,以及很多企業自己搭建的會員平臺都成了新零售的新渠道。很多餐飲店借助自己天然的流量優勢,和社區拼團平臺合作,將門店發展成了社區電商的產品分發站點,在為自己宣傳吸引客流的同時,還實現了門店收入的增長。





艾潤咨詢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網民中外賣用戶的比例已經高達52.5%,這也就意味著外賣行業市場增長的紅利期快結束了,開始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這時候依靠薄利多銷謀求增長的手段已經不奏效了。想要持續增長,在外賣的下半場就要思考如何增加顧客復購,如何優化盈利結構,如何在單量增長降速的前提下實現利潤的持續增長。

-END-
編輯丨程三月
(圖片來源網絡)
推薦閱讀
不要再被“割韭菜”了,餐廳選址掌握這個指標就夠了!
因3個字,知名茶飲品牌連夜2次道歉,做營銷這6個點“一不小心就掉坑”
招工難!關于餐飲招人,一位餐飲老板的十點思考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9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