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2年,喜茶HEYTEA起源于廣東江門一條名叫江邊里的小巷,原名皇茶ROYALTEA,由于無法注冊商標,故在2015年全面升級為注冊品牌“喜茶HEYTEA”。
2019年的10月,喜茶與好利來聯名推多肉葡萄蛋糕。好利來眾所周知,是知名蛋糕品牌。
2020年年初,喜茶又與知名冰淇淋品牌“和路雪”推出可愛多雪糕杯!
喜茶的這兩類“聯名”產品均在淘寶、京東、阿里巴巴等電商平臺銷售。其中與好利來聯名的蛋糕僅淘寶銷量就達到了超過4萬份的好成績!
打破傳統銷售渠道的喜茶冰淇淋、蛋糕們:
在淘寶或京東,搜索喜茶好利來,或者喜茶可愛多,搜索結果為多款聯名冰淇淋、蛋糕。
據某寶商家的銷售數據顯示,喜茶×好利來的多肉葡萄芝士絲絨蛋糕銷量為3.2萬份,限時售價48元,銷售金額超150萬元。
而爆漿芝士蛋糕的限時售價為77元,銷售量8788份,銷售金額近70萬元。
而在1月初上線的喜茶×可愛多的黑糖波波雪糕杯,某寶店鋪的銷量為400余份,發貨地為成都、上海、北京、廣州,雖然涉及冷鏈運輸,但可配送區域仍涵蓋19個省。
除淘寶外,這些喜茶聯名的冰淇淋、蛋糕也在京東、阿里巴巴上等電商平臺銷售。黑糖波波雪糕杯則進入了羅森便利店。
僅從銷售渠道而言,喜茶目前已經打破了傳統的門店和自有小程序、微店的固有形態。
如果是從前,也許這一行為的最大意義是在于建立起了更多元化的消費體驗。
那么在2020年,經歷了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在這個非常時期,卻無形中將這樣的聯名形式催生為了部分茶飲品牌的“未來產品”形態。
設想一下,茶飲連鎖的未來場景有哪些呢:
堂食、外帶、外賣、零售
在疫情情況中,奈雪創始人彭總的那句“我們將重新考慮堂食、外帶、外賣、零售四種產品結構和盈利模型。”也許就是對茶飲未來式極為具體的概括了吧。
從茶飲行業至今,大部分茶飲品牌的盈利模式為以下幾種:
1、單一的外帶
2、外帶+堂食
3、外帶+外賣
4、堂食+外帶+外賣
5、堂食+外帶+外賣+零售
五種經營模式與產品結構與品牌數量、門店面積、品牌影響力相掛鉤。
大陸奶茶行業發展至今,外帶、堂食是兩種基礎形態,而外賣也僅是從2014年餓了么、美團、百度等多家外賣平臺以及支付寶、微信等支付平臺相互博弈間迅速壯大的銷售模式。
至于喜茶的跨界營銷,喜茶深知年輕消費者所愛,與各大品牌商家合作,從而實施它的跨境營銷策略。像喜茶與W酒店的合作時,就聯合設計了行李牌、禮盒、手袋與調酒器,既方便了消費者也宣傳了自己的品牌。但需要注意的是,喜茶品牌策劃全案在選擇品牌合作商也是有要求的,只有那些年輕、高端且時尚的品牌才可以,因為目標受眾一樣,更容易強化喜茶品牌形象,從而吸引更多消費群體。
不止是喜茶,很多茶飲品牌都紛紛產出“衍生物”,如:抱枕、手機殼、帆布袋、茶葉、雨傘、襪子、麻將等等等等,新茶飲們從此開始走上了零售之路,而大眾也逐漸習慣了新茶飲品牌的“新零售”的身份。
異業聯盟,從大黃鴨、博物館、航空公司、杜蕾斯……一直都是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快樂檸檬*大白兔:
樂樂茶*北冰洋:
乃至于現在有個概念:萬物皆可茶飲 !
從銷售渠道來說,喜茶已不再滿足于聯名產品外帶、堂食、外賣的固有銷售渠道。
喜茶借可愛多、好利來的多元化銷售場景,好利來、可愛多用喜茶被人熟知的經典口味,正在共同拓展新的版圖。
試想,假以時日,當喜茶類似的聯名涉及酸奶、汽水、巧克力或者如海底撈的火鍋底料一樣,將茶飲原料銷售至家庭。彼時,門店數量、門店規模或將不再是制約品牌盈利的核心障礙?
如果早一點完成這樣布局,2020年的這場疫情中,或許現在在家,不用點外賣,僅憑社區團購也能喝上喜茶、奈雪,或者你家的奶茶。
校長觀點:
茶飲一直是餐飲中的一塊大蛋糕,并且在國內的細分領域,目前還沒有完全做透,也就是說,茶飲可以細分出至少10個賽道我認為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這些賽道依然還缺少一些頭部品牌來占領市場,所以茶飲的未來依然是一片光明。
不過對于喜茶這樣走奶茶中的輕奢和時尚的品牌來說,把“堂食+外帶+外賣+零售”多重模式做透,這是必然的,只不過零售的道路在哪呢?
我覺得有一日喜茶變身罐裝飲料、沖泡飲料,然后去搶什么優樂美、康師傅紅茶等的市場,然后一個超市放上幾個專用飲品冰柜,就跟康師傅、可口可樂、哈根達斯冰激凌一樣,那才是喜茶真正想要在零售領域發力的時候了。
而當下的這些合作嘗試,我們都可以僅僅理解為“跨界營銷”就可以了吧!
-Eed-
餐易特別推薦:
原創文章,作者:餐易私塾,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9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