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其林餐廳創始人:做餐飲必須要懂得堅持,只跟著錢走很可能一事無成!

    文 | 職業餐飲網 劉妍
    截止目前我國廚師人數已經突破了1000萬人!
    但他們的夢想絕不僅限于廚房的二尺灶臺,幾乎每一個廚師都希望開一間屬于自己的餐廳,想要在辛苦練就廚藝之外開辟一番新天地。
    在北京,就有這么一位廚師:
    15歲進入餐飲行業,從業40余載,從職業廚師華麗轉身為餐廳創始人,創辦的餐廳黑珍珠連續拿了3年,米其林連續拿了2年!
    出身于“粵菜界的黃埔軍校”——利苑酒家,用兩年時間,把一間酒店餐廳的月營業額從48萬做到了300多萬,被業界稱為“粵菜教父”!
    他就是北京廚房的創始人兼行政總廚古志輝!近日,職業餐飲網采訪了古志輝,聽他聊了聊他多年的餐飲從業經歷,以及從中得到的寶貴經驗。

    做餐飲貴在堅持,
    不能只跟著錢走
    坐在北京廚房的大廳里面,古志輝回憶起過往40多年的從業經歷,最有感觸的就是自己這一路的堅持:
    “做餐飲,必須要懂得堅持,要是看著錢去走,今天被這邊吸引明天又被那邊吸引,多年以后還是原地踏步,一事無成。”
    15歲就入行的古志輝先后做過服務員,做過點心小工,在1992年進入了香港粵菜名府利苑酒家。利苑素有“餐飲界少林寺”之稱,對廚師特別嚴厲,培養出了不少粵菜人才,許多人都將它視為魔鬼訓練營。

    利苑時期的古志輝,與利苑同事合影
    古志輝頂著壓力和辛苦在這里一待就是14年,而正是利苑的嚴酷訓練讓古志輝打下了堅實的廚藝基礎。
    后來,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自己,古志輝于2005年離開了利苑去到了日本大阪的麗思卡爾頓酒店擔任中餐行政總廚,4年后又進入了北京的麗思卡爾頓玉餐廳,直到2016年創立北京廚房才離開。
    利苑14年,麗思卡爾頓11年,古志輝在兩家公司做了25年,這種堅持與穩定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講是不可思議的。
    無論做什么菜系,
    都要專注與融合
    做餐飲光有堅持還不行,在古志輝看來,還需要對所做事情有足夠的專注,“你是做粵菜的就做好粵菜,做川菜的就做好川菜,別做得五花八門。”
    當初在古志輝加入之前,玉餐廳的菜單上粵菜、川菜、淮揚菜什么菜系都有,特別不聚焦。而且為了省事,全年都用一本菜單,沒有任何調整和創新。

    古志輝進去以后先是將菜單大改,剔除五花八門的菜系,重新聚焦于自己一直在做的粵菜,然后又在傳統的基礎上對粵菜做出了許多創新和改良。
    因為粵菜非常強調原汁原味,很重視時令食材,古志輝又根據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對菜單進行了調整。

    在專注做粵菜的同時,古志輝也沒有忘記對粵菜進行融合創新。
    以北京廚房的菜品為例,這里的菜品八成是粵菜,另外兩成是根據顧客口味而推出來的融合菜。
    比如,古志輝發現酸菜魚的市場接受度很高,于是他就到各個做得好的酸菜魚品牌去探店、品嘗,最終他在川渝酸菜魚的基礎上,用清雞湯做湯底,推出了有自己特色的酸菜魚。
    出品要有自己的風格,
    而不是一味模仿
    “現在市場有一個很糟糕的問題是,很多餐廳的菜單是可以賣的,不少餐飲同行就買來模仿,樣子一樣名字一樣,但就是沒有自己的靈魂,抄人家東西還沒有人家做得好。”
    談及餐飲市場不假思索的模仿風氣,古志輝表現出極力的反對。在他看來,開餐廳,出品一定要有自己的風格。

    但這種個人風格也不是一拍腦門刻意求新推出來的。以北京廚房的主打菜品“脆皮乳鴿”為例,最初將乳鴿作為主打菜品,是因為乳鴿受眾廣,到處都能吃到,但是在各處品嘗一輪過后,古志輝發現,市面上的乳鴿存在著三個明顯的問題:
    第一,皮不脆,又很油膩。
    第二,肉不入味,需要拿肉蘸鹽吃,蘸多了非常咸,蘸少了又不夠有味道。
    第三,肉的口感又干又柴,不夠滋潤。
    發現這第三個問題之后,古志輝開始著手對乳鴿進行改良,在歷時7個月、用了超過150只乳鴿之后,古志輝終于研發出了這道“皮夠脆、肉夠嫩又有汁水、不用蘸鹽就能直接吃”的古法脆皮乳鴿。

    這7個月里,古志輝用了大大小小的乳鴿,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方法,最終發現選用28天左右的乳鴿最合適,過小肉沒味,過大肉又會老。
    針對傳統乳鴿皮薄容易塌陷、打皺的痛點,古志輝又將蛋白和淀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給乳鴿刷漿。

    這樣做出來的乳鴿,皮不僅看起來非常堅挺,吃起來口感也很脆,里面的肉也保留了汁水。更重要的是因為乳鴿提前腌制過,吃的時候完全不用蘸鹽、蘸茄汁之類,就很入味。
    創新是一點點累積的,
    然后才產生質變
    菜品創新是餐飲行業的重頭戲,但是許多餐飲人一提到創新就會頭疼,因為餐飲行業發展到現在,要進行顛覆性的創新很難。
    但在古志輝看來,創新其實沒有那么難,每天做一點微創新,不斷積累就能產生質變。
    比如粵菜里很常見的蝦餃,幾乎所有粵餐廳都有這道菜,那怎樣才能把它做好吃、做極致呢?古志輝的做法是往蝦餃里加萵筍。
    傳統的蝦餃里面加的是冬筍,但是冬筍有很強的季節性,不應季的冬筍大多是罐頭裝的,里面加了防腐劑,非常影響口感。將冬筍替換成萵筍,不僅能讓蝦餃看起來翠綠好看,吃起來也更爽口,關鍵是還能打破時令的限制。
    “我每天都在觀察細節的東西,今天改一下明天改一下,可能一點點你看不出來,一個月下來再回頭看我改了很多,一年兩年下去出來的東西就很不一樣了。”

    粵菜要想走向全國遍地開花,

    必須要不傳統不守舊
    整個餐飲生涯當中,古志輝一直專注粵菜體系,談及粵菜市場的變化以及未來的發展,他也有著自己的看法。
    “以前做粵菜只要好吃就不愁沒有客人,但現在不行了,現在除了好吃,還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才能把餐廳的生意做起來。比如媒體的宣傳、餐廳的裝修,甚至燈光的效果……這是一個綜合體。”

    近幾年,“辣”因為具備成癮性的特征成為消費者最喜愛的口味,主打辣味型的川湘菜、火鍋因此發展非常迅猛。和那些動輒一年開店數百家的川湘菜品牌相比,主打食材本味的粵菜品牌擴張速度似乎要慢很多。
    但在古志輝看來,未來粵菜完全有走向全國、遍地開花的潛力。
    “我覺得我們粵菜要想走向全國遍地開花的話,必須要不傳統不守舊,跟著市場的步伐去走。比如說以前那個大酒樓的裝修風格、菜品呈現方式要改變一下,再加入兩成、三成的創意菜,淮揚菜、川菜,粵菜相互融合,創新。
    還有擺盤、餐具、燈光等方面的配合,現在粵菜就是缺乏這種配合,如果這些能夠達到配合的話,我相信粵菜能和其他菜系一樣遍地開花,其他菜系不是加了很多粵菜的東西嗎?像燉湯這些。”
    職業餐飲網小結:
    “做餐飲就是一場定力的比拼”!
    從利苑到北京廚房,從廚師到餐廳創始人,古志輝用他40多年的餐飲經驗向我們詮釋了什么叫做“一輩子堅持做好一件事”的專注。
    在如今這個風口年年換、泡沫滿天飛的時代,專注就是真正值得我們餐飲人去學習的品質!
    -END-

    主編丨陳青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推薦閱
    破產瑞幸“復活記”:只有被顧客拋棄的品牌,才是真正的死亡

    靠一塊臭豆腐開出2000+店,它是如何把街邊小吃做成知名連鎖品牌?
    “100種菜品,堅持小鍋現炒”,這家快餐店日客流5000+!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9622.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27日 17:03
    下一篇 2021年8月27日 17:0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