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后有些用戶會接收不到推文,請星標本公眾號」
上市,常常被當成“造富運動”的代名詞,盡管這個看法很片面。
2018年9月26日,海底撈在港交所上市,上市首日市值超千億港幣。海底撈股價一路高歌猛進,其市值一度突破4500億港幣。
早在2019年,張勇就以138億美元,約合882億人民幣的凈資產登頂福布斯新加坡富豪榜榜首。
本月不久前,兩家中式快餐品牌老鄉雞、老娘舅的上市輔導備案信息先后出現在證監會安徽監管局、浙江監管局的官網中,意味著兩家公司正式進入A股上市申請流程。
老鄉雞、老娘舅的上市進程基本一致,“A股中式快餐上市第一股”的桂冠將花落誰家,讓我們拭目以待。
3月份,據彭博社報道,德克士的母公司頂新國際集團正考慮將其在中國內地的餐飲業務在香港進行首次公開募股。
去年,中概股、肯德基的母公司百勝中國回港上市。如頂新國際集團計劃推進順利,兩大頂流洋快餐不久便可在資本市場上正面對決。
6月份,重慶鄉村基獲得紅杉資本數億元投資。鄉村基于2010年9月登陸美國紐交所,于2015年選擇私有化退市。此次融資必然是為在A股上市做準備。
10月份,定位為“快時尚餐廳”的綠茶餐廳再度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今年3月份綠茶餐廳就已經遞交過上市申請,因超過6個月未更新申請材料而導致申請失效)。順利的話,綠茶餐廳在明年上半年就能完成上市。
而在去年12月的首屆餐飲品牌節上,西貝莜面村創始人賈國龍表示,西貝準備上市。而此前,西貝一直強調“永不上市”,疫情應該是改變賈國龍想法的催化劑。
除以上快餐和正餐賽道之外,其他餐飲賽道也全面開花。
各個賽道之間并明顯無優劣之分,就中國市場來說,每一條賽道都足夠大;而且隨著餐飲產業生態的成熟,不同賽道在產品標準化和運營數字化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小。
7月份,和府撈面在E輪融資近8億元,是整個7月規模最大的一筆融資,上市亦箭在弦上;預計其2021年門店總數量將達到450家。
另外,今年五爺拌面、遇見小面、瓷面江湖、勁面堂、陳香貴、馬記永、張拉拉等諸多面食品牌已獲得融資;米粉品牌陽際山野、霸蠻也得到資本青睞。
6月份,川式連鎖品牌“巴奴毛肚火鍋”也獲得了5億元的新一輪融資,此輪融資過后市場傳聞其估值高達200億元。
9月份,主打“豬肚雞”的粵式火鍋連鎖餐廳“撈王”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一旦成功上市,撈王將是繼海底撈、呷哺呷哺之后的國內第三家登陸港股的火鍋品牌。
6月份,湖南文和友進行了B輪融資,投資機構包括紅杉資本、IDG資本、華平投資;據媒體報道,文和友去年就開始籌備上市的相關事宜,最快將于2024年在港交所上市。
7月份,紫燕百味雞提交了IPO招股書,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若其順利在A股上市,其將成為繼周黑鴨、絕味食品、煌上煌之后,又一家鹵味上市公司。
7月份,喜茶完成D輪融資后估值高達600億,是國內新式茶飲史上最大一筆融資。“隔壁”的奈雪の茶上市后,喜茶的上市應該是鐵板釘釘的事。
9月份,估值200億的蜜雪冰城在河南證監局進行了上市輔導備案,有望成為繼奈雪の茶之后的國內“茶飲第二股”。
今年前十月,已經有8個低度酒品牌獲得了融資,其中貝瑞甜心、走豈清釀、尋感在今年已完成2輪融資,蘭舟、大于等于九、BELONG、曉醉、十點一刻在今年已獲1輪融資。
小酒館“微醺”的生意也越做越紅火。有酒、有故事的海倫司在今年9月被年輕人們捧上市了;RISSE銳肆小酒館在9月完成了來自紅杉種子基金的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中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后的世界上第二大餐飲服務市場,餐飲服務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35799億元大幅增加至2019年的46721萬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9.3%。
2020年受疫情影響,中國餐飲服務市場規模降至39527億元;但疫情過后又迅速回升,表明中國餐飲服務市場潛力巨大。
從中美人口規模(中國14億+,美國3.3億)對比來看,未來中國的餐飲市場規模必將超過美國,也將誕生和麥當勞、百勝餐飲、星巴克相當規模的上市餐飲企業。
中國能否誕生一批千億、萬億市值的餐飲公司?實際上,海底撈已經給出了答案。海底撈市值一度突破45000億港幣,為中國餐企上市樹立了標桿。
而像火鍋這樣的中餐市場細分賽道還有很多,處處潛藏浙巨大的市場的機會,未來必然有一批批新的“海底撈”們上市。
從資本視角看,目前餐飲行業正處在融資和上市的“風口”。
據統計,我國餐飲行業投融資規模在2014年至2018年總體上逐年呈上升趨勢;但2019年,受資本市場流動性緊縮的影響,餐飲投資的勢頭有所減弱;2020年餐飲行業受到疫情的較大沖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融資進程。
但后疫情時代資本的熱情高漲,據統計,截至2021年8月,中國餐飲行業共發生86起投融資事件,投融資總金額439.1億元,是2020全年的2倍多。
圖:2011-2021年中國餐飲行業投融資事件數量與金額(單位:起、億元)
資本一般都會在5~10年內從被投企業中退出,而上市退出是最佳的退出通道。因此基于此前幾年的融資情況為來看,未來5年內必然有一批餐飲細分領域的行業龍頭上市。
對于餐飲各個細分行業內領先的企業來說,能否抓住當前的餐飲投融資風口,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們在后面5年能否繼續走在細分行業的前列。
目前A股上市餐飲企業屈指可數,只有3家:西安飲食、全聚德和同慶樓,前兩家還是十幾年前上市的。
曾經搞餐飲的中科云網(原名“湘鄂情”)已經跨界主營互聯網業務;而2017年上市的廣州酒家實際屬于食品制造業,餐飲業務占其總營收的15%不到。
餐飲行業上市難的根源在于過去行業經營管理簡單粗放、菜品加工技術原始,絕大部分餐企在管理、技術和規模上均難以滿足上市的標準。
然而,近幾年來,餐飲行業的整體經營質量得到大幅提升,一批批品牌化的新餐飲企業不斷涌現。
財務不透明、合規和內控不足、產品標準化不足、連鎖化困難等都得到了改善,而這些問題曾經是餐飲企業資本化的主要障礙。
而餐飲業這些積極的變化則是得益于餐飲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的完善。
包括:鎖鮮等食品加工技術、自動化烹飪技術等技術的發展,第三方采購平臺、中央廚房、冷鏈物流等產業的成熟和應用,以及第三方支付系統、餐飲AaaS平臺、智能結算設備、食安監測系統、及時送餐服務等各類第三方產品和服務的運用。
另外,營改增的稅收政策就促使餐飲企業通過正規渠道進行采購,以取得采購發票用于進項稅抵扣,對于餐飲企業的財務規范性起到了深遠影響。
九毛九、百勝中國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同慶樓在A股成功上市;今年奈雪の茶、海倫司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味知香、千味央廚在A股成功上市……
這些好消息,對于困難重重的餐飲上市來說無疑是積極的轉折信號。
餐飲企業普遍采購和收入零散而復雜,會導致財務規范性和透明度偏低;
餐飲門檻低、競爭激烈,造成餐飲企業利潤穩定性和持續經營能力受到質疑,本質上是餐企的核心競爭力問題;
另外傳統餐飲企業中高素質人才缺乏、管理水平偏低,在合規和內控方面的相對薄弱。
因此,餐企在準備上市時有更多的工作要做。簡單來說,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餐企提升自身的科技屬性和綜合管理水平。
包括依法納稅,采購和報銷資料完整性,“四流一致”,減少現金收付比例,規范打折、會員卡、贈券等行為的會計核算方法,規范與餐飲相關的煙酒收入、特許權及加盟費等收入的確認和計量方法等。
其中關鍵點是要通過技術手段解決菜品的標準化問題,避免菜品質量和口味因廚師而異;在此基礎上要加強數字化等方面投入,建立標準化的直營或加盟體系,打造連鎖化經營能力。
食品經營資質、從業人員資格、食安控制體系及管理認證、勞動合同簽訂、社保計提和繳納等方面要合法合規,在消防、環保、經營場所租賃等方面應具備相關合法的手續等。
不可否認,上市對于企業股東來說就是一場“造富運動”;但對于企業來說,上市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倒逼自身規范和成長的過程,上市敲鐘只是企業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
餐企上市的真正意義不在于上市結果,而在于上市過程。走向上市之路,意味著餐企要經歷鳳凰涅槃的痛苦,同時終將獲得更持久的市場競爭力。
-END-
作者 | 汪陽,金融碩士,任職于某餐飲集團負責企業戰略與資本運營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