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 / 關注我們
來源:幸福餐飲人
近日,全國多地疫情頻繁爆發且呈現嚴峻態勢,吉林、山東、上海、深圳等覆蓋了自北向南的多個城市地區。
疫情復蘇,又讓很多餐飲企業進入了停擺狀態!
3月11日,上海閔行區正式通知,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閔行區暫停各公共餐飲服務單位堂食及包房服務,從業人員按要求完成核酸篩查;3月11日,長春市相關政策公布,學校停課,公交、出租車、地鐵停運;全市小區(村)、單位實行封閉式管理,每戶家庭每2天由1人外出采購必要的生活物資;除市里確定的重點企業、保障民生的公共服務類企業之外,所有企業一律停業;3月13日,深圳發布通告,深圳全市社區小區封閉式管理 公交、地鐵停運……
正準備擼起袖子在下半年鼓足馬力沖業績的餐飲人,生意驟降,又迎來了難捱的日子。
網絡上有人算了筆賬:餐飲業停業1個月,僅員工工資+房租兩項支出,就基本要消耗掉3個月的凈利潤;停業2個月,消耗6個月凈利潤;停業3個月,消耗9個月凈利潤,等于一年白干。
作為受疫情沖擊最大的行業之一,餐飲企業還能做些什么?
不能營業不代表什么都不做,有人在疫情期間想盡辦法自救;有人閉店期勤修內功;有人在疫情期間強化組織能力……
疫情當下,考驗的不僅僅是每個人的免疫力,也是一個企業的免疫力,免疫力強的被加速升級,免疫力弱的則被加速淘汰。塑造免疫力,是彎道超車中不容忽視的關鍵:
壹
保有充足的“現金流”儲備
危機時刻,“存量”遠比“增量”更重要。疫情當下,保持充裕的現金流是第一要義,務必要留出充足的活動資金,畢竟因為資金鏈斷裂而選擇關門的餐廳已經成為血的教訓,就連餐飲巨頭也難逃這一鐵律。2020年,在疫情來襲時分,就有媒體報道,西貝莜面村停業期間,僅春節前后一個月損失的營業額就高達約8億元。按照國家規定的工資發放要求,員工總數超過20000名的西貝,賬上現金撐不過三個月。顯然,要提升流動資金管理,唯有現金流才是抵御危機的有效手段。正常情況下,應該準備至少3個月的資金需求。
如果保留有充足的資金,我們能夠保證經營的正常運轉;即便是出現生意不理想的的情況,也能給餐廳爭取到短期改善的機會。否則,真的會出現大家印象中的“昨天還好好的,今天就關門了”的悲劇。
那么,如何保障現金流的充裕呢?在這里提幾點小建議:
1
財務管控
考慮營運資本的質量,資產負債表質量,實現公司管理和流程優化。建議餐飲企業視角從利潤表向現金流量表轉移,同時更多關注營運資本和營運資本周轉率。營運資本更多關注的資產負債表的質量,和運營變現能力。現金流預測建議每周做滾動預測,同時預留合適的抗風險流動資金。
2
尋求支持
餐飲企業可以努力向銀行尋求信貸支持,通過貸款的形式解決一部分流動資金的問題。在地方政策方面,企業需要持續關注,通過認真理解和結合自身情況,積極去爭取享受到地方的政策扶持。
3
拓展外賣業務
疫情當下,餐飲企業堂食減少,可以預見的是,在一段時間內,客流量也會比之前少,但民以食為天,這個需求仍在。此時,餐飲企業可以通過經營外賣的方式,獲取一部分收入。而已經開設外賣線上經營的餐飲企業,不妨推出一些區別于日常外賣菜單的“防疫菜單”,比如特色時令菜,防疫特價菜等,一定程度上緩解餐飲企業的經營問題。
貳
加強供應鏈管理
餐飲企業要加強供應鏈管理。疫情期間倉配人員每日1-2次體溫檢測,倉庫每日對場地、工具消毒殺菌,全面啟動無接觸配送,通過技術手段降低原料損耗,保證食材品質水平,降低食品安全隱患;在穩定供給方面,蔬菜、鮮肉每日到倉,糧油米面、蛋類供給充足,酒飲、調料、用品齊全。
喜家德的案例值得餐飲人借鑒,2020年新冠疫情剛剛爆發時,喜家德的大采平臺要求與供應商建立檔案,確定供應商的復工時間、日產量及員工身體情況,同時保證供應商利益,保證其資金的迅速回籠。
此外,為了保證供應鏈和門店的銜接,喜家德還要求門店更加準確地記錄門店庫存產品、保質期,提前3天確定提料明細,提前兩天報料給工廠備貨,提前1天再次確認提料準確性,并隨時保持和供應商、后臺的溝通,盡量做到不庫清不積壓。面對這樣的大事件,大家首先想的一定是如何活下來,并且讓上下游都能活下來,而不是如何賺錢。越是著急的時候,越要在細節處把握好,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保證供應鏈的順暢,并保障消殺物資的供應。是餐飲企業應對疫情有力的武器!
叁
保障員工、顧客的安全
要想開好店,減少損失,首先就是員工一定要健康。不僅在店內要關心員工,工作時間之外更需要。
關心員工的健康狀況,員工每日上崗前必須量測體溫,并且記錄在案。發現咳嗽癥狀需及時報備,體溫異常必須就診;
設置鬧鐘定時安排員工洗手消毒;
對員工加以培訓,對消毒及疫情防范之知識,加強自我察覺和防范意識;
宿舍需清潔打掃,保持整潔通風。
之后便是到店顧客的安全。為了保證用餐的安全距離,門店可以撤位子、撤椅子,減小封閉空間的人員密度。同時,在門店物料上,顧客容易看到的地方都進行防疫相關宣傳,同時利用如今發達的社交媒體,圖文搭配視頻進行疫情、衛生、就餐自我保護的宣傳,時刻對消費者敲響警鐘。
此外,在外賣上餐飲門店也可粘貼上寫明餐食制作者、騎手的體溫的貼紙,以保證安全和追責,并且使用“無接觸”的點餐、送餐模式。
肆
重視品牌口碑
據說大洗牌之后,只有位于兩頭的能夠存活:超級大和超級小。超級大的企業無論是在品牌、供應鏈方面都有競爭優勢,相對抗風險的能力也強,也有更多機會去嘗試創新。超級小的企業更自由,不受規則約束,比如一些深受社區喜愛的夫妻老婆店。這種極小的餐館能夠存活,依賴于顧客的高頻復購,我們會發現每一段時間常去的顧客是固定的,顧客和品牌之間的粘性很強。
而無論是超級大還是超級小的門店,關鍵字就是“品牌”,品牌經營得越好,信用值越高;信用值越高,銷量越好。由此無限循環,形成“贏家通吃”的系統動力。
品牌的塑造離不開顧客價值,顧客價值離不開顧客體驗,重視并服務好你的“20%”人群。對顧客來講,高附加值和低性價比的消費場所一定不是首選,他們追求的是極致性價比,這就要求餐廳在滿足需求的基礎上對利潤做出讓步。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做到食材新鮮、分量大、服務好、愿意再來,菜品種類豐富。記住,口碑好、消費者信任的餐廳,才更容易火爆。
伍
改善現狀,砍掉不盈利的部分
生意的下滑,分為兩種:一種是本來很賺錢,現在變得沒那么賺錢了;另一種是本來能賺點錢,現在幾乎不賺錢或者在賠錢。
對于不盈利的部分,餐飲門店可以選擇放棄。“目前的苦果,只能由我們自己一口一口咽下去。”2021年11月5日,海底撈發布公告,稱將于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關停300家門店,若平均翻臺率低于4次/天,原則上不會規模化開設新的海底撈餐廳。持續地開店關店,對資金和運營都是很大的考驗,海底撈選擇放棄不盈利的部分。
對于餐飲企業來說,放棄不盈利的部分,重新進行產品規劃、推廣引流,把資源放在值得投入的地方,獲得反饋的周期也短。
陸
不斷發現自身的問題,并改正完善
不得不承認,餐飲業這片天變了,傳統夫妻小店小富即安的模式在當今面臨威脅,而有著跨界聯合營銷和資本加持的品牌,迎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餐飲行業的門檻歷經從低門檻到高門檻的提升,行業賺錢的邏輯變了。私域流量、新零售、直播……各種互聯網玩法、社會營銷、餐飲專業名詞沖擊著整個餐飲行業。
創始人和團隊只能不斷學習。有調查顯示,倒閉的餐飲老板每年參加交流學習的的頻率是不到2次,而經營良好的餐廳,老板每年要學習培訓4次以上。餐飲行業,需要不斷用創新的方式解決問題,顧客群、流行文化、消費理念的改變,都是品牌面臨的挑戰,打造持久生存力,才能走過當下走向未來。
草莽時代已經過去,粗制濫造的虛胖品牌將被迅速刷掉,內功過硬的餐企,下半場才會活得很好。
塔勒布在《反脆弱》一書中寫道: “風會熄滅蠟燭,卻能使火越燒越旺。對隨機性,不確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樣:你要利用它們,而不是躲避它們。你要成為火,渴望得到風的吹拂。”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我們相信,優秀的餐飲企業,一定能夠實現疫情洗禮后的“重生”,讓我們攜手共渡難關,迎接陽春三月的來臨。
原創文章,作者:辰智,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6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