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預制菜百強榜”引爭議,到底什么是預制菜?萬物皆可預制菜?

    「改版后有些用戶會接收不到推文,請星標本公眾號」

    近日,艾媒咨詢發布了《2022年上半年中國預制菜品牌百強榜》,有不少品牌“出乎意料”的出現在了榜單里,引發了業內熱議。 
    隨著預制菜概念的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好預制菜行業未來發展,紛紛跨界擠進這條大熱的賽道,大家對于“預制菜”的認知也不斷被刷新,甚至有網友調侃“萬物皆可預制菜”。
    但是,業內人士紛紛在問,到底什么是預制菜呢?如何贏利?存在哪些問題?未來能跑多遠?
    01
    “預制菜品牌百強榜”引發關注
    前3無爭議,第4、5后惹非議

    一份名為《2022年上半年中國預制菜品牌百強榜》的榜單在朋友圈流傳。這個由第三方數據挖掘和分析機構艾媒咨詢發起的評選,吸引了超百家企業角逐,獲得數十萬網友的關注與投票。

    向下滑動查看完整榜單

    △圖片來源:艾媒咨詢官方公眾號
    據艾媒咨詢官方介紹,此榜單采用iiMeval大數據評價模型計算賦值,通過企業綜合實力、線上電商平臺銷售、全網媒體傳播態勢、用戶口碑調研、專業分析師團隊評價指標等綜合評選而出。
    上榜的品牌有安井、正大、思念、知味觀、大希地、谷言、味知香、小龍坎等。其中,安井(89.39)、正大(87.28)、國聯水產(86.96)分列榜單前三名
    除了被大家熟知的預制菜品牌,還在榜單里看到了一些“出乎意料”的身影。
    令人意外的是,以生產罐頭類食品為主的梅林和休閑鹵味的周黑鴨居然排到了第4和第5,罐頭和鹵味屬于即食食品,勉強可劃入預制菜。
    但是,休閑食品的幾大頭部品牌百草味、良品鋪子和三只松鼠分別排在第15名、第27名和第35名。休閑食品不是快消零售嗎?什么時侯屬于預制菜了?
    同樣意外的還有,古龍、甘竹、豫竹…等企業也出現在榜單上,做團餐的鴻駿膳食也排在列。
    有網友調侃:“這份榜單也太亂太雜了。”“現在越來越分不清什么是預制菜了,感覺萬物皆可預制菜。”

    02

    業內人士也在問:

    “到底什么是“預制菜”?”

    這兩年,隨著資本的助推和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大家消費習慣的改變,預制菜被推上了風口,熱度越來越高,但其實預制菜并不是什么新鮮的概念。
    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美國就已經出現了預制菜,1940s-1950s,美國預制菜銷量復合增速達到35%以上。隨即在臺灣的臺北、高雄流行,被商家稱為媽媽餐、住家便當。
    在中國,由于中餐口味的多樣性和冷鏈運輸條件的限制,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肯德基、麥當勞等快餐店進入中國市場,國內才開始出現預制菜。
    2000年后深加工的半成品菜企業開始涌現,但相關配套條件不成熟,行業整體發展較為緩慢。
    近年來隨著冷鏈技術快速發展,預制菜行業配送障礙逐漸消除。
    在中國基于規模化、工業化、標準化的菜肴生產方式對家庭、餐館的全流程烹飪方式正呈現出極大的替代性
    。這種方式所生產的菜肴即是預制菜。

    目前國內普遍認可的預制菜概念是指以農、畜、禽、水產品為原料,配以各種輔料,經預加工(如:分切、攪拌、腌制、滾揉、成型、調味)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

    關注預制菜產業的朋友都了解,預制菜大致可分為四個類目的產品:即食、即熱、即烹、即配食品。
    其中即食食品開封可直接食用,即配食品則需要自行配菜、調味、烹飪。
    C端消費者喜愛開袋即食和簡單復熱的即熱食品(餐廳和食品廠的成品),而B端餐飲商家更需要即烹和即配的預制菜(把央廚生產的部分納入進來了)。
    相關閱讀:
    • 2022年中國預制菜行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 預制菜掀起的餐飲零售化熱潮,真的“香”嗎?

    • 預制菜迎來萬億風口,“中央廚房+智能設備”成餐飲B端的標配?

    但事實上,由于預制菜的產品界限比較模糊,越來越多的品類被歸入預制菜領域,無論是相關企業還是消費者都很難真正說清楚到底什么是預制菜。

    從整個產業鏈來看,“原材料—初加工/深加工—分銷/直銷—酒店、餐館”在這條自然生長 (各環節內都是高度競爭) 幾十年才沉淀下來的鏈條 (即價值分配鏈) 中,定價權往往掌握在酒店、餐館上。

    大型酒店、餐館往往會培育自己的預制菜供應環節,所以外銷式的B端預制菜公司會面臨更充分的競爭環境,這都不太可能使他們從行業中脫穎而出。

    而在批發和零售類中,C端預制菜公司由于直面消費者,所以定價權往往掌握在自己手中,利潤空間要遠大于B端預制菜公司。毫無疑問,最終B端預制菜公司都會進入到C端領域。


    實際上,這代表著預制菜兩個細分賽道,前者仍然拘泥于餐飲行業,后者則進入大宗消費品行業。

    在餐飲類中,預制菜公司主要從事的是供應鏈的角色,通過中央化、規模化、集約化的方式加工生產半成品菜肴供酒店餐館銷售。

    盡管,整體餐飲行業近十年來在供需兩端都發生顯著且深刻的變化(移動互聯網技術帶來了餐飲業的新營銷渠道和數字化供應鏈技術),但餐飲業仍然是非常傳統的行業,其基本盤大致與社零總額掛鉤,沒有明顯的增量,所以在總體規模上不存在太多的想象空間。

    03

    一片“混戰”下

    挑戰與機遇并存

    盡管近兩年中國預制菜市場快速擴容,但存在的問題也很明顯。
    總的來看,預制菜行業進入門檻較低,行業高度分散,目前未出現具備一定規模的大單品,以及全國性龍頭企業,再加上越來越多的品牌跨界加入,呈現一片“混戰”的形勢。
    2011-2020年,預制菜相關企業注冊數量呈上升趨勢,2020年受疫情影響家庭預制菜消費量出現井噴,新注冊1.25萬家企業,同比增長9%,行業增長9.64%,規模達到2422億元。據天眼查顯示,目前我國已有7.2萬家預制菜企業。
    餐飲企業如海底撈、西貝、眉州東坡等頭部連鎖品牌,首先挖掘預制菜的零售化潛力,紛紛推出對應產品,特別是西貝功夫菜更是全力轉型。
    傳統食品企業紛紛把預制菜當成新的發力點,利用自己原有優勢搶占預制菜市場。A股上市公司安井食品在去年推出針對C端的凍品先生后,于近日又推出快手菜,將速凍經驗中的冷柜投放運用到預制菜中;
    作為國內最大的水產企業,2020年虧了2.69億的國聯水產,在高毛利的水產品預制菜業務推動下,去年前三季度實現扭虧為盈。
    部分急于自救的生鮮電商們,更是將預制菜看作“破局之道”。盒馬和永輝超市已推出自有品牌“輝媽到家”,正式進軍快手菜賽道;
    叮咚買菜將預制菜品作為2021年重要品類后,最新財報數據亮眼:2021年營收增超七成,四季度虧損收窄,預制菜也占到整個GMV的14.9%。
    △圖片來源:網絡
    在新消費領域,預制菜被認為是繼咖啡和拉面之后的下一個財富密碼。
    珍味小梅園、麥子媽、鍋圈食匯、尋味獅……更多以中式預制菜為風口的新品牌被資本所關注。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C端市場的不斷培育和資本的助推,未來幾年預制菜行業還將迎來持續增長,但想要消費者廣泛接受,一是收入提升、二要觀念轉變、三需產品做精,這幾個方面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隨著新玩家的不斷加入,行業間的內卷會越來越嚴重。當然,在培養第二增長曲線的同時也不要忘了本身的主業。
    企業想要做好預制菜,不能僅僅想著“蹭一時熱度”,從消費者需求切入,打造差異化產品,提升自身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才是王道。

    預制菜未來真有3萬億市場規模,且能在未來6-7年保持平均均20%增速?預制君認為這樣的預測太過于樂觀:

    一方面,C、B兩端預制菜規模實質是潛在競爭關系,畢竟“人口數、一日三餐”都是穩定基數,兩者就是此消彼長的關系;

    另一方面,因為疫情帶來的C端消費者對預制菜的需求將會有多少轉化為消費習慣,現在看還言之過早。

    消費品最為核心的增長邏輯無非兩點,一是高品質,二是低價格。所以當五類預制菜公司涌入C端賽道后,它們之間的競爭也將主要圍繞這兩點進行角逐。

    在品質方面, 原材料類的公司天然具備更高的品控能力 ,因為決定預制菜品質的關鍵就在于原材料的選取上,像酸菜魚、水煮魚、東坡肉等菜品,原料的扎實程度直接與消費者的口感掛鉤。

    而高品質的另一方面也在于菜品的復雜程度,像福建菜系中的佛跳墻 (目前C端預制菜的爆品) ,里面不僅包含了多種海產品和輔料,而且食材處理手法和制作工序都很復雜精細,這類高客單價難制作的單品也是高品質的象征,相對而言,這方面還是有利于原材料類的公司進入。

    事實上, 在大眾消費領域,預制菜品更多的服務于消費者“省時省事”的日常用餐需求,所以主流的菜品可能更集中在主流單品上(例如酸菜魚、毛血旺、筍燒肉、東坡肉/紅燒肉、小炒肉、日照雞/白切雞等),價格因素將直接掛鉤終端市場規模 ,這將導致各類公司的充分競爭,優勝者往往具備同行業更寬泛的利潤邊界。

    換句話說,哪類公司橫跨的供應鏈環節更全面更深入,那么他的預制菜利潤率將更高,規模將更大。

    最后,其實還有一個不太利于預制菜行業的因素,那就是人們的飲食習慣雖然短時間內會有變化,但核心追求還是最佳的口味口感 ,畢竟是“民以食為天”。

    這也表明,預制菜市場不會出現像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跑馬圈地現象,因為在“吃”上用戶是根本圈不住的。

    小結

    預制菜品牌最好的發展情況,或許是能夠跑出來全國接受度高的某一些大單品,比如小龍蝦、酸菜魚、煲湯類,但更多的品類,還是只能區域發展。

    就像海底撈的開飯了,系列產品總共只有12道菜4種湯,而賈國龍功夫菜目前的SKU也不算豐富,且以地方特色菜為主。

    如何把預制菜真正變成消費者的“菜”,不只是在某一節點或某一時間偶爾“出圈”,對于各路玩家,尤其是摸索中的新銳品牌,或許同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喧囂過后,能留下的品牌,一定是進入消費者心智并“拿捏”其 味蕾需求的品牌。

    搶先加入首家預制菜媒體平臺搭建的產供銷產業圈子,整合撬動行業資源,快速搶占市場先機。
    加入預制菜圈子

    -END-

    來源 | 預制菜產業
    出品 | 餐飲O2O-小貝

    延伸閱讀

    • 營收腰斬客流銳減,疫情暴擊的深圳餐飲“眾生相”

    • 餐飲人挺住!這里有一份紓困政策

    • 預制菜掀起的餐飲零售化熱潮,真的“香”嗎?

    • 大連鎖大資本時代!餐飲人如何借力資本做強做大?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6308.html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4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24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