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344字;需7分鐘閱讀;閱讀建議:先收藏后細讀
01
漢堡界的老前輩,在新戰場卻落了下風
中國餐飲市場目前可以說是全球最具發展前景的市場之一,無數異國餐飲品牌爭相入華,讀sir在之前的文章中也細數了近幾年涌入中國的各大“洋餐飲品牌”(洋餐飲的入華辛酸史)。
當然,中國市場早已經過了“誰來都能賺得盆滿缽滿”的時代了。
逐年走高的經營成本,以及激烈的行業競爭,逼得不少餐飲巨頭制定出各種針對性的策略,來搶奪中國的餐飲市場份額。
比如星巴克在中國市場推出了專星送、啡快等外賣服務;
麥當勞給自己起了個中國名字叫金拱門;
肯德基則看準了茶飲趨勢,不斷推出茶飲新品,甚至還專門開設了一家奶茶店……
▲肯德基的茶飲專營店
與它們同等重量的漢堡王自然不甘人后。
去年年底,漢堡王在中國大陸的第1000家門店于上海青浦開業。
當時漢堡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CEO Ekrem Ozer表示宣布,漢堡王將繼續加速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新年立一個flag(目標):3年內,在中國再開1000家門店。”
然而公開信息顯示,2005年漢堡王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在最初的7年里,它只開了52家門店。
剩下的900多家店,則是在2012年后,以平均每2天開一家餐廳的速度迅速擴張而來的。
三年再開1000家,這意味著,未來幾乎每一天都會有新的漢堡王門店開業。
且不說這個速度是否合理,單看目前國內西式快餐市場的擁擠程度,漢堡王的豪言壯語想要實現,恐怕也得費些功夫。
更何況,漢堡王中國還存在不少足夠致命的問題:
1.入局太晚,是漢堡王最大的遺憾
漢堡王是全球大型連鎖快餐企業之一,它成立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比老冤家麥當勞還早兩年。
▲圖片來源:漢堡王官網
如今,漢堡王在全球61個國家及地區擁有超過11,220間分店,其市場價值得到了眾多消費者的認可。
然而中國市場對漢堡王來說,卻是個例外。
中國的西式快餐事業,起源于上世紀80年代末。
肯德基于1987第一個到來,麥當勞也在1990搶灘登陸,而漢堡王則姍姍來遲,直到2005年才正式扎根中國大陸。
遲到的代價,是快餐的黃金時代在一線城市已經過去。
而且百勝(肯德基必勝客)和麥當勞在全國將近8000家的門店分布,導致漢堡王很難在主流商圈找到合適的店面;
其次,此時中國的快餐市場不僅有了麥肯,還有性價比更高的德克士和華萊士,即便漢堡王在國外是大佬,在中國也是強龍難壓地頭蛇;
另外,因為入局太晚,漢堡王面臨的租金和麥、肯進入時期也有著巨大的差別。
百勝簽約一般是8-10年甚至更多,而漢堡王進入的時間已經是租金高漲的時代,且物業提供的都是短期2-3年合約,高昂的房租壓力也成為制約漢堡王開店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漢堡王在進入中國大陸整整7年時間,也只開了52家門店。
被肯德基、麥當勞遠遠甩在身后不說,還因為在市場中喪失了話語權,甚至被不明真相的消費者看做是某個國產的山寨品牌。
2.自視甚高,做不出令人滿意的本土化產品
誠然,漢堡王從創立之初到如今,都有著不俗的成績。
也正是因為這些成績,導致其在初入中國市場時,沒有在第一時間為自己找到清晰的定位。
各色光環籠罩下的漢堡王,進入中國后理所當然地將自己定位為“中高端快餐品牌”。
一份牛肉皇堡價格大約40+,而麥當勞巨無霸套餐也不過20+。
▲麥當勞巨無霸套餐(左)與漢堡王單個漢堡(右)價格對比(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雖然漢堡王的漢堡比麥當勞的巨無霸漢堡整整大上一圈,但其超過將近30%的價格仍然把不少消費者擋在了初次嘗試的后面。
價格定位高,導致吸引不到相對應用戶,高不成低不就。
漢堡王在國外的另一個優勢,是其在品牌人格化上取得的成功。
通過各種創意廣告,漢堡王給自己樹立起了一個“又皮又耿直”的懟精人設(海底撈、漢堡王、瑞幸現身說法:為什么大牌的營銷總那么“有梗”?)
不僅熱衷于和麥當勞互懟、把著火餐廳的新聞圖做成創意海報,還會調戲谷歌語音助手、樂此不疲地用“玩火”梗自黑……
▲漢堡王的創意廣告:專注直火燒烤68年,所以漢堡王比其他連鎖餐飲店更容易著火
其營銷手段總是新穎而大膽,甚至在2017年,漢堡王還被戛納國際創意節評選為“年度最佳創意營銷商”。
然而,這一套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卻吃不太開。
前段時間,漢堡王為宣傳新產品“越南甜辣嫩脆雞堡”,而拍攝了一則創意廣告。
廣告中,人們一手拿一根巨大的筷子,像使用叉子一樣,艱難而笨拙地把漢堡送往嘴邊。
▲圖片來源:漢堡王廣告截圖
看起來,這是漢堡王為了配合越南風味漢堡而做出的“本土化”廣告創意,用筷子這個亞洲普遍使用的餐具作為文化符號。
但觀眾似乎并不買賬。
不少網友批評漢堡王把筷子當作一個“滑稽”的表現方式,認為這則廣告讓筷子顯得笨拙而愚蠢。
尤其是在經歷過杜嘉班納辱華事件后,種族問題變得越加敏感。
▲杜嘉班納拍攝的爭議廣告截圖
最后天不怕地不怕的漢堡王也只得認慫,刪除廣告視頻的后,老老實實地發布了道歉聲明。
由此可見,在中國文化中,并不提倡品牌與品牌之間、品牌與消費者之間,開這種“惡劣的玩笑”;
同時中國法律也不允許任何人點燃自己的門店,并以此作為宣傳。
3.跑得太快,太多細節被落下了
除了在產品本土化上做得不夠好外,漢堡王中國的內部管理也被詬病不輕。
在問答平臺知乎上,不少人認為漢堡王之所以在中國火不起來,最大的原因就是其服務態度以及出品質量都參差不齊。
有人吐槽在漢堡王點餐,排隊五十分鐘后才被收銀員告知排錯了隊;
也有網友說點了甜筒,結果服務員卻給了圣代,并不耐煩地要求她“將就著吃的”;
▲圖片來源:知乎用戶@三點水
還有消費者在漢堡王被多收了15元,找門店經理解決無果,想要投訴卻發現漢堡王根本沒有投訴電話的……
▲圖片來源:知乎匿名用戶
而讀sir自己也曾經歷過在漢堡王點餐,拿到手的漢堡肉餅沒有放鹽這樣的烏龍事件。
總而言之,似乎每個城市總有一兩家品控糟糕,服務態度差到讓人想打“12315”電話投訴的漢堡王門店。
誠然,漢堡王六年時間開出900多加家門店,擴張太快,總會有一些方面兼顧不到。
但作為以標準化為基礎的連鎖快餐品牌,連產品質量統一這樣的基本要求都做不到,這實在是有點砸自己招牌的意思 。
漢堡王是一個有著多項優勢的品牌,比如用料精細、量大份足,且其衛生條件也屬中上。
但我們相信,消費者希望看到的,也許并不是三年再開1000家門店的漢堡王,而是能夠暫時緩一緩,解決掉歷史遺留問題,成為一個對中國消費者更加友好的品牌。
中國那么多洋快餐品牌你最喜歡哪一個?
在評論區嘮嘮唄~
本文作者:小白
掃碼加入必讀核心讀者交流群,
加好友請備注“餐飲人必讀+公司+姓名”
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系微信:bidu0001
微信公眾號又雙叒叕改版了!
刷不出讀sir為您提供的第一手干貨怎么辦?
沒關系,打開餐飲人必讀公眾號主頁面,
點擊右上方的“…”按鈕
選擇“設為星標”
就不會迷路啦~
————–End—–———-
推薦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閱讀更多干貨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人必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6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