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點
1、“新十條”背后,餐飲人喜憂參半
2、餐飲人關于“第一波疫情沖擊”的看法
餐飲人喜憂參半
◎恢復堂食首日的海底撈西直門店,圖源網絡
?
再看看廣州區域,椰妹椰子雞聯合創始人張長全說,恢復堂食后的這幾天,椰妹廣州門店的情況好于預期,流水恢復到疫情前的70%左右,周六日有出現小的排隊。
雖然堂食的陸續開放,讓很多餐飲人看到了曙光,但事實上,各個餐廳恢復的程度不盡相同,總的來說,“生意恢復到五成”的,就算理想狀態了。
尤其是疫情這三年,對餐飲業已經造成無法挽回的影響。
?
今年以來,截至2022年11月28日,餐飲相關企業共注銷吊銷49.5萬余家,僅僅上半年統計到的注銷吊銷數據就超過了2020年全年。
從開店情況上看,較多火鍋品牌都采取了收縮舉措,比如重慶火鍋周師兄,去年8月曾獲得黑蟻資本1億元A輪融資,但進入2022年之后,僅1月在上海新增一店,至今沒有再開出新店,目前共有20余家門店。
總之,正如一位火鍋老板所言,“存活下來的餐飲門店,要克服困難堅持開業,營造信心,己沒有信心,怎能盼望消費者有信心!”

放開后,關于“第一波沖擊”的言論甚囂塵上,鬧得人心惶惶,加上尚未恢復客流的現狀,許多餐飲老板們愈加確信“狼要來了”。
?
這有點像“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好比你做一件事,本就存在方法上的偏差與漏洞,只要重復做,一定會出問題,這么一想,動不動甩鍋給疫情,是不是有點不太合適?
?
當然,品牌死于疫情相比死于競爭,說法上會體面一些。
?
最近,火鍋餐見采訪不少火鍋老板,關于“第一波疫情沖擊”的問題,他們也發表了各自看法。
?
一部分的看法是,“第一波疫情,對餐飲的沖擊不大”,甚至有老板認為,“不存在第一波疫情對餐飲的沖擊”;另一部分認為,“疫情對餐飲的沖擊會一直持續,可能得兩三個月,余波才能止住。”
?
對于這三種觀點,老板們也各自給出理由(以下內容根據受訪者錄音整理而成)。
?
觀點1:年輕人消費心理恢復很快,火鍋更占優勢
?
持此觀點的老板普遍認為,社會面放開,顧客心理上會放松壓力,同時也釋放了更多的消費欲望,尤其是年輕人,對疫情的恐懼遠小于對消費的渴望,而火鍋,做的就是年輕人生意。
?
畢竟,年輕群體只要能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消費心理恢復很快,好了傷疤忘了疼,是我們的人性。
?
?
類似小吃快餐這類剛需和一些淺社交的品類諸如火鍋,恢復得速度會更快。這個節點上,哪個品牌更具性價比就一目了然了。
?
在不連續的封控時期,一些火鍋店生意挺好,放開后反而生意差了,主要原因在于,放開后,顧客消費更謹慎理性了,會反復權衡性價比,所以,受第一波疫情沖擊的品牌,主要是性價比問題;而顧客認知中,性價比高的品牌,則無大沖擊。
?
由于大眾深知就近和減少接觸的原則,社區餐飲店將更占優勢。
觀點2:餐飲業不存在第一波沖擊,專家都來安撫了
?
持此觀點的老板們,大多理由直接,道理很簡單,“不會同時感染,也不會同時康復”。
?
現在很多專家出來發言,安撫百姓情緒,普及常識,目的是讓大眾多了解疫情,既然99%的人會感染,而且90%以上是輕狀和無癥狀,那還害怕什么?
?
按照12月份全國放開的情況,第一波大規模傳染的時間,應當在本月中旬,15—20號會達到峰值;第二波應在元旦左右,第三波應是春節左右,然而,這三波的時間間隔非常短,也就是說,短短50天,大部分人都可能感染過,并且已經康復了。
?
而這50天,正是餐飲消費的高峰期,放開后的人們,絕不會封住自己的腳步。
?
所以,不存在疫情沖擊餐飲的說法,無論第幾波,都沒有。
?
觀點3:沖擊會持續兩三個月,性價比和基本功很關鍵
?
持此觀點的老板認為,大眾可能會反復感染,造成巨大的心理恐慌,以至于不敢出門;在家做飯,可能會成持續常態。
?
等兩三個月后,疫情相對穩定一些,大眾才會嘗試性地出入各種公共場所。
?
當然,這兩三個月,也將是餐飲最后的至暗時刻,以后再生意不好,就真不能怪疫情了。
接下來的幾個月,或許才是真正考驗餐飲業的重要關頭。在當前的消費大環境下,修煉好基本功和打造性價比,是餐飲企業的重中之重。
?
?

?
最后
?
無論放開后,疫情對餐飲有無沖擊、沖擊大小如何,從業者還是要做好個人防護,有條件的,就為員工準備上隔離宿舍、藥品以及抗原。
?
寫到這里,忽然覺得,這種近乎悲壯地“陽”后,真的能看到太陽。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69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