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現在很多人說做廚師,總是一代不如一代? 食味藝文志 ? 2022年12月21日 05:10 ? 餐飲資訊 ? 閱讀 0曾經,廚藝界也流行子承父業,行業振興,生生不息。如今,“廚藝世家”這樣的稱號越來越少了,越來越多的廚師已經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從廚,而很多“廚二代”即使接觸這個行業,也不愿意在遵循父輩們的足跡,這又是為什么呢?漢語里有一個被用爛的詞:世家。?發明之初,它的本意是“門第高貴世代延續的人家“,但越到后來,它的普適性就越廣:唱戲的叫“梨園世家”、看病的叫“杏林世家”、搞雕刻雕塑的叫“工美世家”、讀書寫文章的叫“墨香世家”,連老老實實的農民,都會說自己是“耕讀世家”。?唯獨美食行業,從沒聽說過“吃貨世家”。從廚的,后代往往改行經商、入仕,對于庖廚大師們來說,外面收的徒弟,好像總比自家孩子更能傳承技藝;寫美食的吃家,后代們也有從文的,但再也寫不出色香味俱全的驚艷句子,泯然于眾。?為什么美食業界,總是一代不如一代??△圖片來源:pixabay??先來看看“吃二代”們筆下的美食。?“北京許多難吃的玩意都是外地人做給外地人吃的,現在賣早點有幾個北京人?炸醬面過去從來不在飯店里賣,自己家做能不講究?”?這是汪曾祺家大公子汪朗先生評判的“北京美食”。?“這里是小販做買賣的地方,常在這里賣豬頭肉、羊頭肉、奶酪、糖葫蘆和清香的茉莉花、玉蘭花……房外還有一株大棗樹,其品種是北京最優質的棗樹,吃起來脆甜皮薄、產量甚豐。”?這是梁實秋家閨女梁文茜女士寫下的“家庭味道”。?同樣的內容,父輩又是怎樣寫的呢??△圖片來源:pixabay在汪曾祺的筆下,北京炸醬面是這樣的:?“老北京”把沒面碼的炸醬面叫“光屁股面”。一聽這稱呼,就知道對這種吃法是何等不屑。不過,對北京許多平民來說,“光屁股面”已經算是美食了,畢竟有醬有肉。等而下之的面條吃法其實還有很多,例如炸醬油面。其做法極簡單:蔥花嗆鍋,倒入醬油,見開即可,拌面食之。稍好一點的,可加些白菜絲。這樣的面條著實簡陋,因此遍查有關京城舊俗的文章也未見記載。當年,我在山西工廠當工人時,曾蒙胡同里長大的北京同鄉的熱情相邀,品嘗過一兩次炸醬油面,并目睹了制作全過程。其味如何?極美!當時我們整天吃的是高粱面做成的“鋼絲面”,調料只有鹽醋,能吃上一頓炸醬油拌白面條,如何不是人間至味??△圖片來源:pixabay△圖片來源:pixabay?而在梁實秋筆下,雅舍里的生活是這樣的:?一個冬夜,聽得深巷賣羊頭肉小販的吆喝聲,立即從被窩里爬出來,把小販喚進門洞,我坐在懶椅上看著他于暗淡的油燈照明之下,抽出一把雪亮的薄刀,橫著刀刃片羊臉子,片得飛薄,然后取出一只蒙著紗布的羊角,灑上一些焦鹽。我托著一盤羊頭肉,重復鉆進被窩,在枕上一片一片的羊頭肉放進嘴里,不知不覺的進入了睡鄉,十分滿足的解了饞癮。△圖片來源:pixabay是的,父輩們筆下的活色生香,而“吃二代”寫的東西,是真的沒魂兒。?其中原因很顯然,相比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吃遍四方百味的父輩們,“吃二代”們從小養尊處優,吃的食品固然是精細了,但也失去了煙火氣息、失去了飲食對照系。?和其他學科注重理論的累積不同,吃,是一件經驗累積的事情。不讀萬卷書、不吃萬里路,永遠無法知道自己習慣的味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一種區域化的飲食習慣的邊界在哪里、不同飲食文化之間的交界和影響在哪里??簡言之,一個人味覺的高度,是依靠腳下走過的路堆出來的,而不是金絲籠里的昂貴的飼料喂出來的。?△圖片來源:pixabay?“享譽世界”的熊貓快餐,是個更典型的例子。?這家被中國人群嘲的“美式中餐”,以無厘頭地改造中國菜,迎合歐美口味著稱:陳皮雞就是加了橘子汁的酸甜炸雞塊;蒙古牛就是紅糖醬油拌牛肉;核桃蝦也是酸甜口味的炸蝦,額外加了堅果。?△圖片來源:pixabay?總之,對沒吃過中餐的人來說,熊貓快餐是吃膩了麥當勞漢堡王之后調劑口味的良藥。但讓“中餐胃”接受萬物皆可酸甜的熊貓快餐,未免強人所難。?一個典型的被區域習慣綁架、由資本推動發展的的餐飲品牌。?熊貓快餐創始人程正昌,也確實沒有多么美味的履歷背景。畢業于密蘇里大學應用數學專業的他,更擅長的是精確地財務計算、成本控制和餐廚流轉周期研判。?而程正昌的夫人蔣佩琪,則是密蘇里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她為熊貓快餐的擴張加持了數據化、標準化的管理系統。?總之,一切都是工業化的成果,與“好吃”二字無緣。?△圖片來源:pixabay?但很少有人知道,程正昌是地道的“吃二代”,他的父親是老一代淮揚菜大師程明才,解放前曾經操刀過“國宴”。后來經由臺灣赴美,依然操持著江浙料理中餐館。?以刀工著稱的老一輩淮揚菜廚師,其底子自不必說。但程正昌并沒有子承父業,而是反其道行之,努力拉低中餐門檻,進行快餐化改造。?熊貓快餐今天的生態,和程正昌的事業,或許會被一些人認為是“不肖子孫”。但在中華文化圈里,廚子從來不是什么值得尊敬的職業。工而優則學,學而優則商,程正昌家族兩代人的際遇,正是無數廚師家族成功轉型的范本。?傳承好吃的手藝?誰在乎。?△圖片來源:pixabay為什么在華人圈里,做美食的,總是一代不如一代??其實原因并不復雜,因為下一代人,沒機會、也不愿意再去重走上一代走過的路。?但是,吃,并不是一個可以由他人、由父輩代勞的工作。父輩們的經驗,若不經過自己的實踐,不可能成為一個吃貨的底氣。?更具戲劇色彩的是,吃又是一門極其講究客觀、中肯與包容的學科。愛吃、能吃,滿足于自己熟悉和喜愛滋味的人,只能叫“吃貨”。敢于接受自己不熟悉的風物、勇于嘗試自己不了解的飲食,才能稱為“美食家”。?顯然,有了父輩經濟和社會基礎的“吃二代”們,在這些客觀條件制約下,幾乎不可能成為“美食家”。?這是一個人是否能登上美味神壇的基本功力所在;也是今天的美食家們,常常不問出處,橫空出世的原因。?比如扶霞·鄧洛普。?△圖片來源:pixabay扶霞出生于被歐洲人譏為“美食荒漠”的英國。上世紀90年代初,她來中國的初衷也并不是為了尋訪美食,而是打算前往西部地區,探索多種多樣的人種、民族和文化。?至于吃,對從小習慣了面包、炸魚、薯條的人來說,中餐的味道,一開始還真不一定能欣賞。如扶霞所言:?旅行在異邦,要完全適應當地口味并不容易。我們吃的東西,代表了我們做人和自我認知非常核心的一部分。保持自己的文化傳統也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手段,讓我免受未知事物的威脅。我們外出度假時會接種疫苗,免得在國外染上什么病;類似的,在國外我們也可能只吃自己熟悉的食物,免得陌生的文化猝不及防地暴露在眼前。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身在亞洲的英國殖民者晚餐時會換上正式的禮服,每晚還要喝雞尾酒,這不僅是為了消遣。他們知道,要是不這么做,就會有迷失自我的風險,就會像駐守印度的那些英國怪人一樣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當地文化中,都忘了自己真正的歸屬。?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誠如斯言,被我們熟悉的、奉為天下第一的紅油火鍋、肥腸小面、掛爐烤鴨和刀魚餛飩,在異邦口味的眼里,或許真算不得美食。?也正因為如此,那些少數能夠接受和享受各種不同文化圈的食物的人,才彌足珍貴。在有了眾多對照系之后,才有可能更客觀、更中肯地對某種菜肴給出評價。?江蘇人汪曾祺筆下的京城吃食,肯定比北平人梁實秋寫的北平菜更有含金量;北平人梁實秋寫的福建吃食,肯定比福建人林語堂寫的閩菜更有含金量。?扶霞筆下的中餐,也是如此。?△圖片來源:pixabay在扶霞的新書《川菜》和《魚米之鄉》里,她以中國本土美食家們從未有過的外來者視角,審視中餐里最重視復合香料、調味味型的菜系和最重視食材本味、刀工呈現的菜系。扶霞說:“淮揚菜就像不放辣椒的川菜。”沒有一個中國食評家敢說的、會去關注的角度,在她的文字里饒有趣味。?扶霞說:“成都往西的山區中,漢族的烹飪習俗與藏族、羌族、彝族等幾個重要少數民族的習俗融為一體。這些都是四川鄉村的味道,和成渝完全不同。”在大多數中國食評家以漢族傳統美食為傲的時候,她把目光投向四川省內飲食體系很少有人關注的甘、阿、涼地區,關注少數民族風格的滋味與漢族烹飪彼此影響、相互成就的事實。?扶霞說:“口感這個元素在中餐里無處不在,而川菜尤甚,它不僅包括了英語中所形容的酥脆(crispness)、柔軟(softness)、有嚼勁(chewiness)等,還有一種特別讓人愉悅的感覺——吃到一道好吃的炒菜,所有食材被切成和諧、均勻的細絲;或者吃肉丸子時,感受到每一絲有纖維感的筋膜已被細細挑去的那種心滿意足。”在大多數中國食評家津津樂道川菜的味型時,她鮮明地觀察到了市井川菜中各類動物軟骨、舌頭、蹄筋、爪和內臟所帶來的不同嚼感。△圖片來源:pixabay扶霞說:“從古時起,這條江下游以南的地區就被稱作‘江南’。作為中國最富庶的農業區之一,‘魚米之鄉’的美譽也是源遠流長。至少從宋朝開始,那里的美食便逐漸名揚天下。”雖然她對“江南”的概念定義會被不少中國人反駁舉錯,但她敏銳地發現了富庶經濟和綿長的農耕史對這片土地的飲食影響,而非就吃論吃,只描述這里的菜肴多么清淡雅致。?扶霞說:“精致的一餐在中國不只是味覺盛宴,也是色香味形氣的綜合感受,甚至是器皿的使用。正統的江南菜就很講究視覺感官,比如配色。”相比過分重視香氣、味道的中國食評家,她顯然同樣關注審美情趣高度發達的江南地區,在菜肴滋味以外的“色”與“形”。?總而言之,雖然扶霞·鄧洛普并不是生在中國、吃著中餐長大的本土“美食家”;雖然她的《川菜》和《魚米之鄉》,寫作本意只是向外國人介紹中國川菜與江浙菜。但中國人讀來,卻能從另一個視角,重新認識我們習以為常的味道,重構我們對“中國美食”四字的理解。?洞悉別人眼里的自己,才能看到最真誠的自己。原創文章,作者:食味藝文志,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71289.html 贊 (0) 食味藝文志 0 0 生成海報 世界杯營銷大出風頭,但伊利、蒙牛未來仍不輕松 上一篇 2022年12月21日 05:08 八道美味家常菜式,家常菜館必備幾款! 下一篇 2022年12月21日 05:16相關推薦 餐飲資訊 讓你的服務員這樣做,餐廳獲客成本降低80%! 一旦顧客對餐廳不滿,數據表明:95%的顧客不滿意不會投訴,只會停止購買;保留一個老顧客的成本是獲取一個新顧客成本的1/5,如果能將顧客流失率降低5%,那么利潤就會上升25-85%。數字最能說明問題,也最觸目驚… 餐飲總參 2018年12月6日 餐飲資訊 美團2019年業績:主體業務優勢進一步鞏固,多舉措抗疫助力經濟復蘇 中國第一家專注于餐飲供應鏈的自媒體 筆者擁有十余年豐富的大宗農產品期現貨研究、餐飲食材采購和冷鏈物流等食品供應鏈的實踐經驗,是英國皇家采購和供應學會五級認證會員,餐飲供應鏈變革的長期觀察者,多篇文章… 餐一謀 2020年3月30日 餐飲資訊 餐飲互聯網炒作思維之“玩饑餓”的3種優雅姿勢! | 干貨 2015年全國一線城市頻現排隊買房盛況,房價一天漲幾十萬、新樓開盤半天被搶光……看到這些報道,人們徹底不淡定了,由剛需、投資、改善性住房組成的購房團一齊出動,于是房價被越炒越高。蘋果每次新品發布,幾乎都… 餐飲界 2016年6月22日 餐飲資訊 大家?說丨李棒:餐飲下半局,會員新登場 餐飲4萬億,我們面臨什么?餐飲連鎖企業,有哪些破局的方式?會員管理從有需要才做,到不得不做?會員管理為什么是戰略?會員管理中的六大雷區?會員管理7.0,你看懂了嗎?餐飲4萬億,我們面臨什么?1. 從餐飲門… 天商財龍 2017年7月25日 餐飲資訊 優質供應鏈品牌展播|慧運營 中國飲品快報 2021年12月28日 餐廳營銷 【457】張大寬 | 用了股權激勵卻沒效果?估計是把因果弄反了,切勿倒果為因 2019年8月24日第【457】篇原創倒果為因自然無效–張大寬某撈的成功,是因為股權激勵?自從某底撈有了名氣之后,對于他的成功,有著太多的分析。有人說,是因為人家服務好才能做這么大。也有人說,是因為人家管理… 餐謀張大寬 2019年8月24日 餐飲資訊 外賣出菜慢,效率低,活動不賺錢!學會這7課知識,開啟爆單之旅! “得外賣者得天下”。近幾年,外賣成為餐飲業最迅猛的風口。2017年,國內外賣用戶超3億,與淘寶用戶數相當;外賣市場規模已超2000億,增速持續兩年保持20%以上。外賣營收已經占餐企營業額越來越多的份額,排除純外… 餐飲O2O 2018年8月7日 餐飲資訊 這家位于大明湖畔的古風餐廳,光看環境就被迷的七葷八素了! 搜羅世界上最具創意的餐飲﹀﹀“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繡江眉睫間。”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位于大明湖畔的「明湖小樓」餐廳沒錯!就是那個還珠格格里面的大明湖畔明湖小樓“源自一七九三的山東味道”目前在濟南已經開… 餐謀長聊餐飲 2018年9月15日 餐飲資訊 這燒鴨、燒鵝、澳門燒肉、叉燒、豉油雞、吊燒雞做的比廣東人還廣東 這燒鴨、燒鵝、澳門燒肉、叉燒、豉油雞、吊燒雞做的比廣東人還廣東 課堂燒鴨、燒鵝、燒肉、叉燒班現場花絮視頻 在廣東火爆的粵式快餐店,燒鴨飯毛利率在60%以上,燒鵝飯毛利率在65%以上,1只燒鴨能做9份燒鴨飯,… 職業餐飲網 2017年8月23日 餐飲資訊 火爆京城的湖北菜館,設計樸素但又文藝! 空間 | VIS | 插畫 | 攝影 | 營銷搜羅世界上最具創意的餐飲﹀﹀說起土家族文化,人們常用“豐富”二字來形容,而美食也是其代表之一。而在北京,便有這樣一家土家文化特色餐廳「尼岔」,一經開業,不久… 餐謀軍師 2020年3月17日發表回復 請登錄后評論...登錄后才能評論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