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 天 讀 一 點 , 一 年 大 不 同
擊上方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r811關注我們!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提到了每個城市的餐飲業態都有著獨特的表現方式,比如上海的關鍵詞是“排隊”,杭州的關鍵詞是“快時尚”,而作為天府之國的成都,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業態?
作為天府之國的成都,總是被冠以“慢生活”、“休閑安逸”等等標簽,而且許多消費者一提起成都就會想到各式各樣的美食小吃,表面上來看,成都絕對是最適合餐飲行業的溫室。
可惜,很多時候被固化的認知和社會文化傳播會在一定程度上蒙蔽我們的雙眼,使得我們看不到現象之下,更深層的原因。
全文需3分鐘時間閱讀
這兩年,越來越多的成都餐館開始往外走,或是以直營,或是以加盟,成都知名串串香品牌簽王之王自今年一月份開業以來,在川外各省已經擁有超過200家連鎖加盟店。
▲成都簽王之王串串香
餐飲市場競爭激烈的成都,有句玩笑話:在成都從事餐飲業的人比成都本地常住人口都還多。談起成都的餐飲市場,有資歷的餐飲從業者都會用上了一個字——“擠”
一、競爭激烈的市場
1.姜還是老的辣
①.老字號
都說食在四川,自改革開放以后,中國餐飲行業真正開始起步之時,成都的餐飲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老字號餐飲如陳麻婆、龍抄手、賴湯圓等,開始不斷適應社會的變化,從早期的賣貨,發展為現如今的賣概念,它們代表著成都的歷史與文化,是成都飲食的根。
不過受此限制,這些老字號幾乎不會出川,他們作為四川的標簽,出了川,就容易名不正言不順。
②.老品牌
火鍋
90年代初,隨著小天鵝火鍋在成都衣冠廟租下2000平方的店面開始,成渝的火鍋大戰就此拉開。我們現在看到的“火鍋盛勢”也是自那時奠定的基礎。
為了與重慶火鍋抗衡,當時的獅子樓大酒店掌門楊義安毅然在萬年場打造了4000平方米的店堂,一舉摘下“中國最大單體火鍋店”桂冠。
自此,成都火鍋與重慶火鍋出現了涇渭分明的區別,成都的火鍋市場不斷膨脹,直到2010年前后,重慶火鍋在成都市場的發展出現衰退,整個市場上重慶火鍋的比重開始下降,一些厚積薄發的成都餐飲品牌開始顯現出來。
川菜
川菜是中國四大菜系之一,成都人并不是每天都在吃火鍋養熊貓,根據百度百科所述:
川菜取材廣泛,調味多變,菜式多樣,口味清鮮醇濃并重,以善用麻辣調味著稱,并以其別具一格的烹調方法和濃郁的地方風味,融會了東南西北各方的特點,博采眾家之長,善于吸收,善于創新,享譽中外。
在國八條實施之前,四川不乏將川菜做得風生水起的酒樓,除了上文提到的獅子樓大酒店,紅杏酒家、大蓉和、眉州東坡酒樓等,都是代表高端川菜的餐飲品牌。
現如今,這些品牌為了適應市場,也做出了不少改變,紅杏酒家將重心放在了婚宴團餐上,眉州東坡則開始多渠道發展,創建子品牌,甚至走出國門向海外發展。
▲眉州東坡酒樓
2.初生牛犢不怕虎
①.新火鍋
現如今成都的火鍋品牌遍地開花,任何一個品牌創始人都明白,要在這樣擁擠的市場分一杯羹,光靠著產品味道好是遠遠不夠的。
要想在眾多火鍋品牌中出頭,就必須找到自己的獨特之處,有的火鍋品牌在店內裝修上下功夫,有的在互聯網營銷上下功夫,還有的,比如成都蜀大俠火鍋開始絞盡腦汁,在菜品的微創新上下功夫。
這些新的火鍋品牌比起當年的品牌更貼近消費者的生活,也善于對品牌進行包裝、宣傳,在優秀的產品基礎上,增加更多消費者感興趣的附加價值以及流行元素。
▲蜀大俠的“一帥九將”,不管是從擺盤或者創意,都成為其產品的獨有標識符號
②.新川菜
除了火鍋串串,一批新的川菜在成都也找到了自己的發展方向,在餐飲行業三高一低的今天,再不會有川菜館動輒租下2000、4000平方的場地做大而全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各樣精美小館,除了最近大火的馬旺子·川小館,還有柴門飯兒以及主打親民路線的人民食堂等。
這些新式川菜品牌拋棄了以往的重口味表象,走起了雅致、清新的路線。
如果說現在成都的火鍋品牌都想展現成都傳統的一面,那這些新式川菜,則是在想方設法地展示成都時尚的一面。
二、發展受到局限
1.市場局限
就像上文所說,對于成都這個城市,消費者的固化認知過于嚴重,不了解她的人,永遠只會聯想到“麻辣”。再加上長久以來火鍋品類的風頭過高,掩蓋了川菜其他的品類的優勢,給不少人僅僅留下了成都=火鍋的印象。
且川菜在省外的發展與中餐在海外的發展有著不少相似之處,川菜走出四川的方式依托了20世紀初前往沿海務工的四川人,最初沿海一帶的川菜館本是提供給四川老鄉的,走的路線自然是廉價親民,與當地菜品清淡的口味相比也更加重油重味。
這樣的發展過程又給川菜貼上了“不健康不衛生”的標簽,進一步阻礙了川菜的發展。
▲重油重辣的川菜
2.信息閉塞
古語有云: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雖然被稱為天府之國,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成都距離中國信息最發達的中心太遠了,城市建設以及經濟發展都與一線城市有一定的差距。
尤其是餐飲行業這種消費人口密集型產業,不論是新的商業模式還是行業信息,成都作為二線城市,總是搶不到熱乎的。
都說第一個把女人比作玫瑰的是天才,第二個是庸才,第三個是蠢材。
接收不到第一手信息的成都餐飲業,發展上注定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3.從業者的格局
①.跟風嚴重
必讀君曾經采訪過廖記棒棒雞的總經理李元波,聽他說起現在很多餐飲老板都開始學習知識,他本人也正在中歐商學院進行修習。
雖然現在很多餐飲老板意識到了創新的重要性,然而真正有意愿有膽識做創新的餐飲人并不多。
單純將餐飲作為一種牟利手段的從業者還有很多,豪蝦傳創始人蔣毅表示,現在的餐飲創業者都不愿意經歷失敗,都想做別人證明過是對的事情,而不是為別人證明什么事情是對的。
這也是成都餐飲市場最大問題——抄襲成風產生的根本原因。
②.惡性競爭
除此之外,行業內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也令人頭疼。
新的餐廳想要存活,前期不可避免會在價格上做文章,其他品牌是否要就價格作出應對?當一個餐飲品牌影響能力不足時,消費者會被性價比和低價吸引,為了拉回消費者,價格戰爭一觸即發。
當所有餐廳淪落到為了活下去而經營時,商家內部就會開始拼底線,直接導致食品安全問題。
不過好消息是這種現象正在逐漸市場和社會被淘汰,執迷不悟的人永遠跟不上變化多端的社會,越來越多的從業者意識到了這些局限性,開始積極地做出改變。
而且在餐飲細分的風口之下,成都的餐飲行業也開始向著多樣化、精細化發展,相信不久的將來,能讓成都引以為傲的品牌,不再只有火鍋。
你所在的城市有著什么樣的餐飲業態?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本文作者:王秋怡
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系微信:bidu0001
————–End—–———–
品牌VI設計超值套餐,還不快來!??
————————–
推薦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閱讀更多干貨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人必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7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