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中受挫的中國餐飲業,或許迎來了它最好的成熟機會,一場劇烈的風暴,正在倒逼餐飲從業者們轉變經營思維和盈利模式,并開始重新梳理和消費者的關系。
2020年,餐飲行業又會有哪些發展趨勢,值得餐飲老板們關注呢?
一場疫情,中國餐飲業的寒冬
01
高于非典時期的歇業率
受疫情影響的中國餐飲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寒冬。與2003年的非典危機相比,如今的“寒意”有過之而無不及。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關店潮的來襲。以北京為例,據2003年中國烹飪協會在年中的調查,在非典全面爆發的4、5月份,北京市的餐飲企業歇業率達70%,全國大部分餐飲店客流量減少為3-4成。
而在今年,據相關機構對于北京的調研,受疫情影響,目前北京餐企的營業率僅剩14%。同時全國多個省市要求餐飲店停業,客流量更是慘淡。
02
低于以往的抗風險能力
相比于非典時期,本次疫情下的餐飲行業抗風險能力也有所下降。
首先,隨著行業競爭和消費升級,餐飲行業的整體利潤越來越薄,據數據顯示,在2003年利潤率約25%,到了2018年約10%,下降超過大半,現在疫情造成的再一次沖擊無疑是雪上加霜。
其次,兩次疫情高峰期的季節不同。2003年非典高峰期是從3月份開始、7月結束,而2020年的這場疫情在春節期間趕上高峰,而春節正是一年中餐飲的旺季,一般占全年利潤30%—40%。
相比于17年前,餐飲業承擔了更重要的經濟角色。一場疫情,讓餐飲業“速凍”,造成的社會經濟影響,可以說讓人不由地捏了把汗。如此情形下,餐飲老板對餐飲新趨勢的重點關注,顯得格外重要。
疫情后,2020餐飲的發展新趨勢
01
消費者的餐飲品牌認知將升級
這場風暴過后,消費者必然會對餐飲品牌重新開始認知。其中,首當其沖的問題,就是飲食健康、安全、衛生。
疫情期間,人們對食物的選擇更加謹慎,即使是外賣也少不了消費者的疑慮。疫情過后,人們的飲食習慣和認知也會改變,對食材的可追溯將變得更加嚴謹。
對于餐飲行業的長遠發展而言,一場沖擊也是洗牌,只有穩定的味道、穩定的出品,才會讓消費者穩定地信任你。
02
平臺與消費者的互動更加重要
疫情期間,很多餐飲店開始將春節前積壓的庫存賣出去,受到不少消費者的好評。同時,社區前置倉業務,例如“美菜”“叮咚買菜”等平臺的業務量在此階段增長了超過300%。
由此可見,平臺與消費者的互動非常有必要。在日常經營中,餐飲店每天都要采購各類生鮮食材和調味品,線下的面對面接觸比線上更有優勢。
2020年,餐飲商家與社區、平臺的關系將進一步緊密化。
03
網紅爆款將面臨沖擊
2020年疫情嚴重,根據網絡平臺的數據,日料因其定位,成為餐飲中受到沖擊最大的品類。這場寒冬的到來,竟是因外界因素,而這也反映出了消費者的觀念之變。
人們在重新考慮他們的需求,考慮出去吃飯“圖什么”。在2003年非典時期,上海的一則新聞寫道,非典來了,上百家網紅店一夜之間消失。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疫情中,更重營銷的“網紅餐飲店”會最先被消費者放下,只有以產品為根基,才是不變的取勝法寶。
04
疫情后容易出現報復性增長
疫情終將過去,以2003年的經驗為例,部分領域將出現消費的“報復性增長”,餐飲行業更是排在了前列。有業內人士分析,盡管當下,餐飲企業受到了巨大挫折,但疫情結束之后的一兩個月,餐飲行業會出現大規模的爆發性增長。
原本的消費訴求受到了遏制,疫情一結束,一定會有大批“憋壞了的”人,將之前沒吃到的補上,餐飲消費的“報復性反彈”是可以預見的。
總結
從非典再到武漢肺炎,餐飲作為一個重要的民生行業,每一輪重創其實也都伴隨著新生的機遇,都需要餐飲老板們站在大局下冷靜思考,探索應該采取的策略。
不管外界環境如何變,消費者希望吃到安全可口飯菜的需求沒有變,對餐飲品牌的期望沒有變。這也倒逼餐飲從業者提高自我要求,采取各種方式不斷進化,在保住品牌的同時,重點關注新的餐飲發展趨勢,才能發現新的成長可能。
-今日互動-
疫情過后,餐飲業會有哪些新趨勢?
歡迎大家進群討論
掃 描 二 維 碼 進 群 學 習 更 多 餐 飲 干 貨 如果您在餐飲店經營中遇到問題 歡迎在群里留言,我們將會為您解答~ 點擊關鍵詞,直達歷史精選 智掌柜攜手益劃聯合出品 Powered BY
原創文章,作者:米粒餐學院,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8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