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生活,越來越推崇和強調“儀式感”。那么儀式感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儀式產生作用的機制在于——儀式影響著人們的行為,進而影響著人們的態度。在生活中,人們為生活賦予更多的儀式,人們就越熱愛生活。
在餐飲業中,儀式是一種設計好的體驗,顧客經過這樣的儀式之后會增加對餐廳形象、服務、產品的認可度。
其實儀式感不只是滲透品牌的名字,也是傳遞價值感,形成一種習慣,那么餐廳究竟該如何做好儀式感,應該從哪些點切入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打造餐廳的儀式感。
等位/餐的儀式感
儀式感是在消費過程中尋找滿足和共鳴,是對消費者追求價值感的氛圍營造。
上菜的儀式感
聽說碳燒蛙餐廳有一款飲品叫秘密,這款飲品上桌的時候,會有三位服務員載歌載舞,激情四射的表演讓顧客感到新奇和欣喜,增加了用餐的樂趣。
眾所周知的海底撈現場“拉面”也引起了關注,類似的“特殊服務”不僅增加了上菜的儀式感,也活躍了用餐氛圍。
充滿儀式感的場景,會讓消費者嚴肅、鄭重起來,也會隨著服務員的表演,將用餐氣氛熱鬧起來。有些顧客還會拍抖音,發朋友圈,容易引起消費者的強烈關注。某種程度上,塑造儀式感就等于塑造價值感。
用餐的儀式感
傳統的用餐一般都是拿起筷子吃就可以了,而有些餐廳就是會“麻煩”顧客。比如譚鴨血老火鍋。鍋底料有牛油、湯底、辣椒、花椒以及鴨血、豆腐、鵪鶉蛋等底料整齊的碼在鍋中。
鍋上封著紅彤彤的鴻運封條,開吃前有一個叫“開鴻運”的啟封就餐儀式,有趣,又有好彩頭;還有鍋中加的是老鷹茶湯底,服務員會在加湯底時告訴顧客,鍋底中加入老鷹茶,去火去油膩。
這樣充滿儀式感的設計,不僅增加了顧客用餐體驗的趣味性,也間接的向顧客傳達了譚鴨血品牌的主打產品譚公鴨血、有料鍋底的差異化和專業性等品牌利益,讓顧客在互動中接收到、并產生了信任。
外賣的儀式感
外賣給人們的印象大部分都是潦潦草草、匆匆忙忙,但西貝改變了這種印象。只要從西貝出來的外賣,無論訂單大小,均會給消費者附帶一方紅格子桌布。
一方小小的桌布,讓消費者從心理上感受到一種精致的態度,這正是西貝賦予外賣的一種儀式感。
西貝對細節的把控直接切入到儀式感中,極大引起人們的關注點贊,也極大提升了顧客的體驗感。儀式感是對品牌的一個附加植入,它能強化品牌,占領消費者心智。
稀有/專屬的儀式感
在肯德基嫩牛五方回歸之后,麥當勞推出星廚漢堡。“馬德里最難預定餐廳的廚師操刀研發口味,謝霆鋒用獨門秘方和挑剔品味打造”,這句話體現著星廚漢堡突破傳統的不同。
在包裝上也采用和普通漢堡不一樣的盒子,在餐廳吃也會和薯條一起放在敞開的盒子里增加顏值。從口味到包裝到營銷策略,給顧客一種“買到就是獨特”的體驗。
儀式感是品牌附屬和食物一起打包售賣的過程,顧客享受這種稀有獨特的服務,就是品牌差異化的優勢。
總結
星巴克甄選上海烘焙工坊可以讓顧客近距離了解咖啡烘焙的全過程,成了目前星巴克全球銷售額最高的門店;喜茶推出了各類充滿設計感的主題店面,顧客拿到喜茶后第一時間在店里拍照;海底撈推出了智慧門店,顧客所點的菜品是機器人送上來的……
“儀式感”對于餐廳來說,或許在口味上沒有帶來什么變化,但的確讓用餐變得不一樣,吸引食客拿起手機記錄并傳播這一刻,是對品牌的一種無形的宣傳。
尤其對于年輕人來說,在各類社交平臺上記錄體驗的文字、圖片和短視頻,還有更多年輕人在評論中寫上了“被種草”(激發購買欲),要去“打卡”(去實地體驗)。
-今日互動-
如何打造充滿儀式感的用餐體驗?
歡迎大家進群討論
掃 描 二 維 碼 進 群 學 習 更 多 餐 飲 干 貨 如果您在餐飲店經營中遇到問題 歡迎在群里留言,我們將會為您解答~ 點擊關鍵詞,直達歷史精選 智掌柜攜手益劃聯合出品
Powered BY
原創文章,作者:米粒餐學院,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8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