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丸龜制面,除了是日本起家的自助式烏冬面專賣店之外,還讓人想到的就是近幾年來跟它相關的幾個標簽:烏冬面品類NO.1 、門店遍布30多個國家、門店總數1000 + 、母公司市值近100億人民幣……
2012年丸龜制面正式進入中國,如今遍布國內14個城市,門店總數超過100家。作為一個單品類快餐品牌,丸龜制面近些年的表現可以說是爆發力十足。
那么,丸龜制面憑什么敢這么“瘋狂擴張”呢?
去中央廚房
可視化的“新匠心”思維
在日本,中央廚房是許多連鎖餐企保證產品質量和效率的重要渠道。但是,丸龜制面放棄了“中央廚房預制配送”模式,選擇了“自帶工廠”的模式,全球1000家連鎖門店都沒有自己的中央廚房。
國內餐飲業普遍觀點是,匠心和連鎖是矛盾的。而在丸龜制面看來,這并不是相互矛盾的。連鎖快餐也能做出匠心的餐品,這是一種“新匠心”的概念。
丸龜制面的創始人粟田貴也曾說,他們一直以“將現做的美味提供給所有客戶”為理念,不建中央廚房,是因為想保留一部分匠人手工制作的工作。客人們因為吃到了一碗現場現做出來的面而感動,這才是丸龜“制”面的真諦。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減少門店員工操作環節是未來的趨勢,通過中央廚房的預制,可以極大提高門店的服務效率,而門店現做這種人工操作會導致產品品質的不穩定。
然而在丸龜制面看來,通過培訓、訓練和設備投資,完全可以把這種不穩定因素控制在客人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另外,擺脫了中央廚房配送半徑,配送效率等束縛,就可把模式做“輕”。選址兼容性更高,美食廣場、街邊店、商場店統統可以,甚至跨城市、跨國家,都可以靈活選擇。
86秒出餐
打造極致的用餐體驗
對于追求翻臺率的快餐門店來講,是否能讓用戶快速拿到其所需的餐品,是決定餐廳盈利能力的關鍵。根據公開的數據顯示,在丸龜制面從點餐到取餐的常規速度是86秒,比麥當勞肯德基的出餐速度還要快4秒。
自助式點餐的形式是丸龜制面的一大特色,也是其保證出品速度的關鍵。
在丸龜制面的門店中有一條直線型柜臺,顧客需要拿著托盤依次經過主食區、小菜區、飲料區,完成餐品的選取后,進行結賬。
首先,顧客可選擇烏冬面的分量(大碗、中碗)和口味(清湯、濃湯、高湯等)。接著,顧客可選擇自己喜愛的配菜(天婦羅、飯團或豆腐皮壽司)。在結賬之后,顧客可隨意取用所需的調味料和佐料。
這種自助自選的點餐模式為丸龜制面節省了相當一部分的人員配置。一般而言,門店最少只需用5個左右員工即可,人效高達5萬以上。
同時,通過這種直線式的動線設計,為店門節省大量空間,使得每家餐廳都能夠配置更多座位。
自助自選模式既減少了人力服務成本,也通過縮短到餐桌的時間提高翻臺率,可以實現 1 小時3 – 4次翻臺。國內很多模仿者做得很業余,比如顧客點主食后沒有同步制作,最終沒有提高效率。
360°全開放透明廚房
提高用戶用餐體驗
丸龜制面的創始人粟田貴也認為,在日本很多想簡簡單單吃一頓飯的人,會想“那就去吃烏冬面吧!”,而丸龜制面需要做到的是,怎樣讓客人產生“那就去吃丸龜制面吧!”。始終堅持“現場制作”的理念為食客提供烏冬面,會讓人有一種“哇,這個真不錯”的感覺,顧客就一定會來的。
丸龜制面的360°無死角全開放透明廚房,廚師在顧客面前進行面團發酵、壓面、切面、煮面,各式小吃一字擺開,“所見即所得”刺激顧客進行消費。全開放廚房向顧客直接展示食材和制作過程,這其實是對產品價值感知的一種放大,先讓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安心,然后通過場景營造,帶動消費。
丸龜制面的產品結構設計由烏冬面和小菜兩塊構成。表面看,烏冬面是主角,從店名也能感受出來,炸物、飲品等小菜只是輔助的互補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丸龜制面門店的主要利潤來自于自助流程中自選小菜的環節。烏冬面作為誘客產品,最便宜的一款售價290日元(約18人民幣),在點餐的占比雖然很高,但在銷售額和利潤占比中遠遠低于小菜。
好的模式就是,讓抱著吃烏冬面而來的顧客,在不知不覺中消費小菜。
總結
丸龜制面作為當下單品類餐飲門店的佼佼者,有許多值得國內同行借鑒的地方。
顧客體驗與運營效率,是餐飲連鎖門店終極的核心競爭力。唯有不斷提高門店的效率,并不斷提升顧客體驗,最終透過效率倍增,帶來經營成本的優化,實現消費者“超性價比的體驗”。
為了盡可能的為大家提供更多幫助,我們組建了“餐飲經驗交流群”,群里有眾多餐飲老板。我們會定期在群里發送餐飲干貨、行業資訊,大家一起交流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進群哦~
(長按識別二維碼入群)
如有您在餐飲店經營中有何苦惱
歡迎群里留言,我們將會為您解答~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中外餐飲課堂
為您的餐飲經營帶來全球視野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智掌柜攜手益劃聯合出品
原創文章,作者:米粒餐學院,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8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