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辣家私廚,是一家新派特色潮流美食機構,顧名思義,它以“辣”為核心,走的是“辣味大集合”的路線。第一家店誕生于2013年8月份,到了2015年7月份,已經有100家店覆蓋到全國大大小小的城市。
辣家私廚的團隊,是一群愛玩愛吃愛熱鬧,又極具創造力的80后,團隊的領頭人張萌喆,對市場風向有著敏銳的嗅覺和優異的洞察力。
早在2006年,他就率先從事汽車改裝行業,短時間內憑借自己的汽車改裝品牌“億佰歐”,獲得圈內一致好評和國內外媒體曝光。
跨界做餐飲,對他來說似乎并非難事,辣家私廚作為他“玩”餐飲的第一個品牌,也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獲得行業認可和贊譽,并且開創了餐飲界“辣菜料理”的先河。
把全國辣味美食集中起來
——一場閑談誕生的創意
辣家私廚的成立,緣起于團隊的一次閑暇之談,一群慣于在全國東奔西跑尋找美食的年輕人,回京之后突發奇想:“何不把全國的美食集中起來?既解饞,又能給親朋好友提供聚會場地。”于是,一家聚集全國辣味美食的私廚就在北京誕生了。
集“百辣”于“一廚”,怎么協調彼此的地方特性、滿足當地消費者的口味習慣呢?張萌喆表示,和汽車改裝一脈相承,辣家私廚用的也是“改”的法子。
籌備初期,辣家私廚的團隊就前往包括“云、貴、川、渝、湘、鄂”等辣菜突出的地方,實地考察當地“辣”的特色與流行食材,尋找食材方便運輸、內容適合創意改良、易于復制的單品或項目。例如,在重慶市場發現的“九村烤腦花”、杭州的“扇貝王”、四川樂山的“嘉州飄香串串香”等,都作為辣家私廚可以經營的內容。尋找到合適的項目之后,張萌喆和自己的團隊憑借多年吃“辣”的經驗和對美食的獨到理解,再結合時下正流行的口味,開始對這些項目做創新改良,不同的食材用不同的加工方式和不同的佐料,幾番嘗試后,辣家私廚的初期產品陣營方才形成。
很大膽!把第一家店開在老社區
用互聯網O2O模式解決客源困局
辣家私廚的第一家店,張萌喆將其大膽開在了一個老社區里,周圍既無商場,也無寫字樓,人流稀少。怎么解決客源困局,張萌喆采取了互聯網O2O模式。線上線下相結合,賦予團隊和顧客傳播源的角色,利用互聯網打開了困住人潮的大門。
打造互聯網傳播點,張萌喆組織團隊設計了好玩的海報,改編大家耳熟能詳的典故,用夸張手法,以漫畫形式來展示產品,例如哪吒鬧海與小龍蝦的結合,延展了海報的故事性,增強了記憶點,具有非常高效的傳播性能。
2013、2014年,正是微博非常活躍的時期,各路大V和意見領袖的言論,能獲得大眾最密切的關注,網友小圈子里熱傳的內容,也是打造熱點的契機。張萌喆的互聯網思維,正好可以利用在辣家私廚的品牌傳播上。辣家私廚的海報3個月換一期,漸漸形成初期的輕裝修模式,在保守的社區環境非常突出。許多消費者沖著海報而來,帶著對美食的余興再進行二次傳播,明星也來店里光顧,辣家私廚漸漸從社區走向全國。
獨一性的前提是保證“活著”
聚焦單品不等于刪減菜單
在江蘇盱眙考察后,張萌喆決定將小龍蝦作為辣家私廚的主打特色。2013年,小龍蝦尚未成為市場上的熱點,他卻以精準的的判斷力率先占領小龍蝦的市場。辣家私廚的消費群體,張萌喆將其定位為熱愛時尚潮流、追求生活品質,又有相應消費能力的80后、90后,對刺激味蕾的偏好,對“辣”的青睞,對新鮮事物的追求,正是他們的特點,小龍蝦的熱潮,其實有賴于這群年輕人的帶動。
但從“辣家私廚”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張萌喆并沒有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小龍蝦”這個單品上面。小龍蝦最火爆的時候,滿街都是龍蝦館,他卻巧妙避開了這個看似誘人的陷阱,保持了自己的獨一性。熱潮冷卻后,專做小龍蝦的餐廳生意蕭條。張萌喆對此的看法是:“做出差異化是餐廳的生存技能,但保持獨一性的前提是得保證‘活著’,有基礎才能有力氣去跟市場的節奏。盲目跟風只能保證一時火熱。”
“聚焦單品”,是近幾年來餐飲界討論較為頻繁的話題,張萌喆的看法更深一層:“許多人對‘聚焦單品’這個概念的理解就是錯誤的,它既不是只做一項單品的意思,也不是讓你刪減菜單。而是要讓你在自己的菜品中尋找出值得宣傳打造的一個或幾個單品,讓顧客知道你的特色是什么,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沒有核心和重點。”
菜單一年兩換
一定要善于傾聽各種信息
辣家私廚主打小龍蝦,但當小龍蝦的市場趨于飽和時,張萌喆很快又有了新的應對辦法,即推翻主打龍蝦的策略,推出“冬吃牛蛙夏吃龍蝦”的路線,用新的口號沖擊消費者疲勞的味覺。
要問他對市場的敏銳嗅覺從哪里來,其實,并非天生敏銳,而是善于“傾聽”和思考。辣家私廚從創立伊始,就主動采集信息,不管是行業內的新聞,還是消費者的反饋,都是團隊收入囊中并分析探究的內容。辣家私廚的菜單一年兩換,菜品依據客戶反饋增減和替換,每次升級,都參照最新的行業動態。張萌喆說:“開餐廳一定不能‘自嗨’,要知道客戶需要什么,為客戶做好每一次升級。”
2015年,通貨膨脹,市場蕭條,消費降級論來襲,價格高昂的餐館普通民眾“吃不起”。辣家私廚依舊做“辣”,依舊按時升級菜單,但這一次,升級的側重點偏向了價格的調整——降價。既然大家吃不起貴的,那就吃便宜的。但降價不影響贏利,菜的分量也變少了。張萌喆說:“餐飲是剛需,經濟再不好大家都會來吃,就看怎么讓大家吃得滿意了。對于老顧客,他們知道原來的情況,自然接受降價減量的做法。這次價格調整,主要為我們帶來一批新顧客,他們會覺得,這在當時是非常友好的價格了。”
辣家私廚集五湖四海的美味辣菜于一身,在目前的市場依舊吃香,張萌喆說:“吃辣的高潮還沒到來,辣菜的價值還可以繼續深挖。川辣的流行勢頭漸弱,接下來該別的‘辣’了,到底是哪一味辣,還有待餐飲人捕捉風向,仔細去辨別。”
文:景麗
來源:餐飲經理人(canyinjingliren)
轉載聯絡(微信):13331083279 / 18511452495
微信(ios系統)又改版啦~
為了便于找到我們公眾號,不讓我們失散~
快把我們設置為星標吧!
2019年雙刊雜志開始訂閱!
訂閱送禮不停歇!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訂閱界面~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6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