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周黑鴨、喜茶賣月餅,看萬億餐飲市場零售化新機遇


    導語


    近期,美團發布了《中國餐飲報告2018》。該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餐飲業收入已經達到3.9萬億元,預計2018年全年增速將維持在10%左右,餐飲擁有萬億市場,而且未來具有極大的成長空間。行業雖然增長喜人,但值得注意的是,餐飲行業的競爭一直以來以非常激烈著稱,門店平均壽命只有508天,2017年餐飲企業死亡率高達30%。因此,企業要想生存就得不斷求新、求變。


    從中秋月餅

    看零售趨勢


    剛剛過去的中秋節,月餅作為時令食品進入銷售的爆發期。除了傳統的烘焙品牌之外,越來越多的品牌也加入到月餅銷售的“大軍”。


    做餐的品牌里,中秋節售賣月餅已經成為慣例了,令人意外的是,今年不少新興飲品以及休閑零食品牌也扎堆來湊熱鬧。


    喜茶推出了主題為“舉茶邀明月,且喜人間好時節”的中秋禮盒,內含“咸口蛋黃肉角包”與“甜口蛋黃芋泥包”兩種口味的月餅,并且搭配森林風滿滿的包裝盒。


    奈雪的中秋禮盒于今年開賣,除了月餅之外,還有五罐精選名優茶。此外,包裝禮盒以音樂盒為靈感,打開頂部開關,輕輕轉動音符旋鈕,音樂將自動播放。


    鹵味巨頭周黑鴨也跨界推出了中秋探月禮盒,這款產品中共有8枚月餅,口味有周黑鴨麻辣、巧克力奶黃、巧克力芒果三種,其中主打“麻辣”口味的月餅最為吸睛。


    今年,餐飲品牌扎堆做月餅并不是偶然,其實,我們會發現越來越多的餐飲品牌正在持續推出零售產品,雖然它們的“姿勢”不盡相同,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餐飲零售化已經成為餐飲消費的新趨勢。


    下面我們梳理了在餐飲零售化領域做得比較好的品牌,供大家參考(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餐飲零售化的三種“姿勢”


    1、門店賣貨

    餐飲本身具有重體驗、重服務的特點,線下門店是品牌與消費者發生接觸最直接的場景,所以對于餐飲品牌來說,線下門店是最重要的陣地,同時也是餐飲品牌最常見的零售渠道。


    門店零售方面,我們比較熟悉的是星巴克的咖啡豆、杯子等產品,以及麥當勞不定期推出的玩具。與西式餐飲品牌相比,中餐品牌在門店零售自有產品是近幾年剛剛出現的新趨勢。


    比如我們去海底撈吃火鍋,走的時候可以隨時在店里購買零售火鍋底料;云海肴也在門口開辟一塊專門的區域,售賣來自云南的特產,包括牛肝菌、蜂蜜等等。


    實際上,對于餐飲品牌來說,線下門店售賣商品,最大的作用是通過展示商品進行宣傳,為線上渠道倒流,反補流量。


    2、電商平臺

    餐飲品牌自營電商主要有兩類:天貓、京東第三方電商平臺,以及自有平臺,其中自有平臺包括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


    第三方電商平臺與自有平臺相比,主要是流量的來源不同。使用第三方平臺需要購買平臺的流量或者從外部引流,自有平臺的流量主要來自線下門店。

    以西貝為例,2017年年底,西貝上線自有電商業務“西貝甄選”,出售的商品包括和田大棗、五常大米等特色食材和兒童餐具等周邊商品。


    今年3月,西貝更是在門店增加了“零售經理”的崗位,主要工作就是宣傳線上零售商城,為線上引流,鼓勵消費者線上購物。


    在第三方電商平臺做得風生水起的餐飲品牌也有很多,比如說船歌魚水餃,從2014年開始探索電商模式,經過幾年的發展,電商銷售數據穩步攀升,在去年雙11期間,全渠道銷售額突破500萬,更是蟬聯天貓雙 11 水餃類目三連冠。


    為什么餐飲品牌紛紛扎堆做電商呢?原因也很好理解,因為餐飲的消費主要在線下,當顧客想要二次消費的時候,從便利性的角度,他們更傾向于通過電商購買。


    3、商超、便利店

    除了線上電商平臺之外,像大型商超、便利店等傳統線下渠道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因為它們距離消費者更近,是線下零售的基礎。


    由于線下渠道的進入難度較高,目前發力線下渠道的品牌不多,海底撈目前耕耘最深、渠道最廣的餐飲品牌。


    2014年,海底撈成立全資子公司頤海國際,作為獨家火鍋底料供應商,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底,頤海國際經銷網絡已經覆蓋國內31個省級地區與港澳臺地區,以及海外23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其產品已經觸及300多個城市近萬家商超賣場以及社區店、便利店等。


    同時,也有不少新興餐飲品牌試水線下渠道,比如說專做湯的品牌“湯先生SoupMaster”以零售盒裝和罐裝的形式把“湯”鋪進了便利店,讓餐飲的場景更加多元化。


    餐飲零售化趨勢背后的原因


    1、短期沖量,提高利潤

    每年的端午、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不少餐飲品牌就有應節推零售禮盒的習慣,除了品牌展示以及維系用戶關系之外,由于依托品牌本身的勢能,這些應節禮盒的利潤率相當可觀。


    以月餅為例,一般凈利潤在30%以上,某些大品牌銷量大,利潤率可以達到50%。


    所以,我們會發現越來越多的餐飲品牌跨界推出應節零售商品,這背后是誘人的利潤。


    2、通過零售拓展品牌邊界

    在零售化這件事上,現在看來動作比較大的是一些中高端餐飲品牌,例如湘卾情、小南國、西貝等。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究其原因是中高端餐飲品牌外賣業務發展不理想。


    高客單價背后需要良好的餐廳環境、高素質的服務以及菜品的顏色搭配、擺放等多種因素的綜合支撐,而這些在外賣上很難體現。


    外賣遭遇瓶頸后,它們轉而選擇在零售上下功夫,相對于外賣,零售顯然有更大的想象空間,可以通過線上線下全渠道觸發更廣泛的消費者。


    比如,湘卾情去年12月在線上商城推出了“八大碗”系列半成品,望湘園也從今年3月開始銷售半成品,包括剁椒魚頭、夫妻肺片以及酸湯肥牛等九大菜品,銷量可觀,僅剁椒魚頭在天貓首發三天銷售5000份。


    3、增加用戶粘性,利用流量價值

    餐飲可以說是觸及最多消費者的品類,具有強大的流量集聚能力,但是由于缺乏沉淀的平臺,這些流量與品牌之間普遍處于弱關系,流量的價值難以轉化利用。


    目前,隨著微信公眾號、小程序以及其他自有電商形式的出現,為餐飲品牌沉淀、轉化、利用線下流量提供了平臺。


    首先,用戶能夠沉淀下來,就有機會通過內容交互將原本弱關系的顧客變成具有品牌忠誠度的“粉絲”,線上銷售就有了流量基礎。


    第二,有了“粉絲”基礎之后,依托線下門店的品牌信任背書,可以探索更多的發展方向,比如說孵化自有品牌。


    來源:新消費內參    

    整編:餐飲經理人(canyinjingliren)

    轉載聯絡(微信):13331083279 / 18511452495


    ? end ?
    近期好文推薦
    一鍵點擊查看

    《湘菜重油重辣,難登大雅之堂?》

    1年7赴越南尋食材,為調試口味吃胖30多斤

    《如何利用十一假期狠賺一筆?》

    《首次進京虧損百萬,2年后開店60家》

    《海底撈張勇: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力并非是服務!》

    ……


    原創不易

    如果覺得喜歡

    歡迎您點擊右上角轉發或收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長按下方二維碼持續關注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6935.html

    (0)
    上一篇 2018年9月25日 21:41
    下一篇 2018年9月25日 22:2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