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楊帆
封面丨蔡西
轉載聯絡丨13331083279(微信)
大眾點評暴露用戶行蹤
官方公布整改措施
近日,有用戶投訴大眾點評,原因是“平臺暴露微信好友去過的餐廳和酒店”。
也就是說,你能夠清晰看到你的好友近期去過什么餐廳,點評過什么酒店,一目了然。
對此,大眾點評回應稱,打造好友關系鏈功能的初衷,是希望有分享意愿的用戶能夠通過這一功能,獲得美好的體驗。“但我們也發現確實存在不周的地方。”大眾點評稱。
大眾點評官方表示,將進行整改,新增“一鍵停用第三方全部社交關系”功能;并陸續增加一鍵設置“不讓別人通過微信、QQ等方式找到我”等功能,增強用戶自主選擇權。
雖然信息裸奔時代,大家對隱私泄露見怪不怪。然而大眾點評一事,依然讓很多人思考:一段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中,商家的哪些行為會引起顧客的反感?又應該怎樣和顧客保持適度的“邊界”?
“邊界感”是人與人交往時經常說到的詞匯。適度的邊界感,是對雙方的尊重和保護。我們采訪了幾個經常下館子的顧客,聽聽TA們的真實想法吧!
★
“你總說——打擾一下
其實吧,真的打擾到我了”
口述:曼麗
坐標:北京
年齡:27歲
單身的她,喜歡和閨蜜一起探尋北京各類有意思的餐廳。尤其喜歡坐在餐廳里聊聊聊,女孩子嘛,總有說不完的話題。然而,她也有煩惱:有一些“熱情”的服務員,總是忙前忙后,一會兒來撤個盤子,一會兒來倒個水,來的時候還不忘說一聲“打擾一下”,經常是打斷了曼麗的談興正濃。
“有一次閨蜜失戀了,我和她正在控訴渣男。結果服務員超級勤快,總往我們這邊跑,我都不好意思大聲說話,真想提醒服務員——其實你不用來了,我們就想聊聊天。你說,他都知道‘打擾了’,還一遍遍來打擾,是為什么呢?”
★
“看到會員的信息單散在桌上
我立刻就不想聊了”
口述:大偉
坐標:武漢
年齡:31歲
“有一次,常去的那家餐廳打電話給我,說周年活動,老顧客可以領取一份食材禮包。我還挺高興。那天中午,特意去了一趟。因為店里比較忙,我就在前臺等著。結果你猜我看到啥了?我看到一張表格,上面密密麻麻寫著客戶的信息,電話、生日、姓名,以及本次領取禮物的簽字等。”
“我心里想:你們對待顧客信息,就這么隨意的嗎?我領了這個禮物,是不是還有什么套路等著我?”
★
“那天我的打賞
其實真的沒有發自內心”
口述:小馬
坐標:天津
年齡:25歲
“有一次去餐廳,用餐結束后,一個小妹妹服務員走過來,問我是否用餐愉快,我禮貌地點點頭。結果她指著胸前的二維碼,說——先生,如果感到滿意,您方便打個賞嗎?”
“其實她的服務沒什么特別,也沒有讓我打賞的沖動。但是看她是個小姑娘,又主動開口了,我也不好意思拒絕,最后打賞了6.6元。后來走出餐廳,總有種被綁架了感覺。”
★
“我不想辦會員卡
因為要填寫好多信息”
口述:張張
坐標:上海
年齡:30歲
“很多餐廳都有自己的會員系統,一般情況,成為會員能有一些優惠。然而我每次都有些抵觸。因為有些餐廳需要填寫七七八八一堆信息,有的涉及隱私。”
“比如有的必須填寫真實姓名,還要問職業、家庭住址等。有些信息其實完全沒有必要透露。”
一段服務關系中
“邊界感” 意味著什么?
大眾點評被投訴,究其原因并非他們刻意泄露顧客的信息,而是在設計“可見好友的點評行蹤”時候,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即便關系再好,也不希望自己吃過什么、看過什么都被曬給對方。
同樣的道理,顧客去餐廳就餐,顧客和餐廳之間,也存在著“邊界”。餐廳就像一個能量磁場,適度的邊界感,既讓雙方感覺自在,也是對顧客的充分尊重。
曾看過一個漫畫:高端餐飲盛行的時代,每個包間都配備多位服務員,甚至達到了和顧客1:1的數量。顧客一舉一動都在服務員眼中,反而讓人難受。最后,顧客塞給服務員小費,請求她離開包間——這就是沒有邊界感而造成的不適。
好的服務關系,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做好基礎服務,適當增值服務,在顧客有特殊需求的時候給予專屬服務。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餐廳哪些服務細節
有可能破壞“邊界感”?
歡迎下方留言
以此共勉~
? end ?
近期好文推薦
一鍵點擊查看
……
原創不易
如果覺得喜歡
歡迎您點擊右上角轉發或收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長按下方二維碼持續關注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7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