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三大國際組織發表聯合聲明,呼吁各國在采取措施遏制疫情的同時,應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糧食供應鏈的沖擊,防止這場公共衛生危機引發糧食危機,導致糧食供應中斷或糧價過高。
聯合聲明表示,截至目前,疫情雖并未對糧食安全構成沖擊,但是在缺糧的地方有可能會出現供應斷檔的風險,而這一風險可能會促使決策者采取貿易限制措施,從而導致世界糧食市場出現嚴重混亂,進而引發價格飆升和波動加劇。
聲明說,必須確保糧食市場正常運轉,人們需要攜手努力將疫情對糧食供應鏈的破壞降至最低。(來源:央視財經消息)
很多企業會發現,自己的食材成本占到了整體營收的30-40%之間,有些企業甚至超過45%。有不少餐飲人會有此擔心,未來是否會出現境外食材斷供或者價格上漲等問題。
為此,我們給大家列出餐企節約食材成本的妙招。帶你從廚房節流管理入手,把控食材貯存耗損,以獲得最大的利潤。
01
食材貯存保鮮節流
后廚重視的多是采購成本,往往忽略了怎樣使采購回來的食材最大化的利用。
要想最大化的利用,就要儲存得當,保鮮時間長了,腐爛和扔掉的幾率就會大大降低,這是不是間接節流呢?照著如下的儲存標準去做吧。
02
原材料凈出率節流
原材料保鮮到位了,接下來就是很關鍵的凈料控制環節,這也是利用率提高的一個重要表現。
在這個環節,你要知道各種食材的凈料和下腳料廢料大體是多少,通過什么方式使凈料達到應有的標準,怎樣把下腳料合理利用起來進行二次加工處理,怎樣控制廢料的耗損。
下邊這幾張凈出率表,給你做參考吧。
部分水產品類原料凈出率(點擊可放大查看)
部分家禽類原料的凈出率(點擊可放大查看)
食材價格上漲,這會對依靠低成本獲得市場的企業造成很大打擊。除了以上減損妙招以外我們這邊還有三個建議:
建議一:優化自己的產品結構
首先可以適當豐富自己的產品線,產品線單一了,應對變化的彈性就差。在經營過程中,如果非常依賴某種特殊食材,那么“特殊食材”的價格變化,必然影響整個公司。
所以,面對這樣的情況最好多做準備。例如,做火鍋的餐廳除了傳統的牛油鍋底,也可以考慮增加菌湯鍋底,番茄鍋底,清油鍋底等。
中國的飲食本就多元,可以作為食材的品類很多,在豐富的食材寶庫中精選更多優質、高性價比的原料,才是持續發展的辦法。
建議二:擁抱供應鏈體系
既然是源頭問題,從源頭就解決自然是好辦法。
但是,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自己打造供應鏈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擁抱供應鏈就是一個不錯的途徑。
雖然食材成本相較以往高了不少,但是找到可靠的供應商,就能獲得充分的食材儲備,從而平衡食材價格的波動。
建議三:找到新的利潤增長空間
做餐飲,永遠不能止步。尋找新的模式,新的利潤增長點,發展新的品牌,開發新的產品,建立新的制度,都是值得考慮的。
在消費升級的過程中,價格在波動中上升是必然的,我們必須尊重這個規律,順應歷史的潮流,把握時代的趨勢。
內容精選
↓↓↓
點擊圖片 即可閱讀
編輯 | 是八角呀 霍東
合作交流/轉載 13331083197
部分文字圖片選自網絡,侵刪請聯系
2020年一帆風順,趕緊點個“在看”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9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