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餐飲精英們關注的公眾平臺
你的部門有什么危機,你的科室有什么危機,你的流程有什么危機。是否可以改進?還有改進的余地嗎?是否能提高人均效益?
當這一切都討論清楚了,那我們可能就死不了,這就延續了我們的生命,怎樣提高管理效率,我們每年都寫了一些管理要點,而這些要點能不能對你的工作有改進,如果改進了,那我們就前進了!”
——任正非
如果在10年前你問我餐飲業要成功需要具備什么條件,
我會這樣回答你:
1、人流高:租一個人流多的店面;
2、出品好:請一批手藝好的廚師;
3、出品快:上菜效率快,讓顧客不用久等;
4、服務員專業:主動推薦庫存多的菜品減少消耗。
越來越多的餐企開始思考,當店面翻臺率達到上限之后,無論是店員的服務效率還是顧客的進店體驗都會有所下降,為了避免過猶不及的現象,提前預估出店面營業額,根據店面的出餐速度:如何在餐廳之外尋求盈利點。
想要增加坪效,勢必會造成顧客滿意度的下降,綜合店內服務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出餐水平,預估翻臺率,保證店面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
翻桌率
▼
“翻桌率” (turnover rate) 就是一個桌位在一個時段(晚上/中午)能接待客人的批數就叫 翻座率 翻座率=每天消費的總次數/店內總座位數 。 “翻”就是掀翻桌布,重新清理的意思。
同樣定位的餐館,平均翻桌率越高,經營效率越高。
翻桌/臺率,翻座率,坪效是零售行業里比較通用的衡量經營方面的指標。翻桌/臺率,翻座率主要用在餐飲方面:翻桌/臺率=每天消費的桌數/店內總桌數 ;兩者的主要區別就是前者一般是高檔餐飲,后者主要用來衡量快餐。
“翻桌率” 在開店/商業地產方面的價值:
幫助確定合適的面積。
過高的指標值未必是好事,指標值過高說明了顧客很多,相應的員工勞動量很大導致了服務質量下降,出錯率提高等等,在硬件方面也使得設備/裝修由于每天高負荷而過早出現損壞或者小毛病不斷反而影響生意。過低的指標值當然也不是好事,說明銷售太低了。
一般連鎖行業都有一個合適的指標值,這樣的數值既能夠良性的盈利。這樣由地段/商圈能夠衡量出銷售,然后根據合適坪效值/最大承受坪效值計算出合適的租賃面積,這樣確定的面積是最合適的面積。
計算出的合適面積比較理想,經過與業主溝通后,與實際租賃面積對比,如果實際租賃面積過小,那么就可以在旁邊開第二家門店,如果過大,可以考慮招商/尋求合作伙伴等。
確定租金高低。
大家選址時候都看地段,而實際上到談租金時候只看絕對價格,因為地段的價值貌似無法衡量。
事實上是可以衡量的,租金的高低只有在 單位租金能夠創造的銷售/利潤 這個指標的計算基礎上相互比較才有意義。
例如A地段 租金5元/天/平米 B地段 租金10元/天/平米 A店的坪效 是100 B店的坪效是 300 那么A店每1元的租金創造了20元銷售,而B店的每1元租金創造了30元的銷售。可以看出其實B店的租金便宜。也從理論上說明了不能一味追求租金的絕對便宜。
商業存活下去的結果在于有盈利,如果沒盈利還不如直接撤呼~
了解了這六大效率,我們就會發現,我們與他人或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在哪里了。
餐廳六大效率
▼
人效
大家都說餐飲是勤行,這個勤行是說餐飲是勞動密集型行業,需要大量的人工勞動力來完成。
一家大型的連鎖餐廳,動輒數萬人,每一個人的生產效率如果低下,那么這個企業就生存困難。
舉例:a餐廳,月營收30萬,只用了10個人;b餐廳月營收100萬,卻用了50個人,a餐廳的平均人效是3萬/人/月;b餐廳卻是2萬/人/月。
從長期的勞動力成本大幅上升的趨勢來看,b餐廳如果不優化和提升人效,是無法與a餐廳競爭的。
畢竟更高的人效,就意味著更高的收入,更高的利潤,更高的薪資。
決定人效的除了日常的經營管理,專業培訓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菜單上的產品結構了。
因為產品數量、種類的不同,必然要導致用人用工的不同。
提高人效的三大實戰經驗
相信很多餐飲老板相比過程更在乎結果,更關注員工創收了多少,更看重顧客是不是滿意,而忽視了員工的心情和滿意度。
其實,只有讓員工滿意了,進而顧客才會滿意,最終令顧客成為餐廳的忠實粉絲,這樣才能帶來持續盈利。
在感受到顧客的喜悅之后,員工就會收獲成就感,進而對餐廳的忠誠度提高,這種利潤鏈的關系是倒推出來的,并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了解員工個性最關鍵,打造強有力的團隊,第一準則就是了解成員的性格。在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與員工溝通。
提高人員效能,只是給激勵不是夠的,尤其是年輕人,他們會更看重精神層面的,對于崗位的榮譽感,對于職業的成長滿足度,都是需要考慮其中的。
坪效
這個恐怕是餐飲人用的最多,也知道的最多的一個效率了。但是知道不等于理解,理解不等于運用。
所謂坪效,就是單位面積里產生的營業額。
想要增加坪效,勢必會造成顧客滿意度的下降,綜合店內服務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出餐水平,預估翻臺率,保證店面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
坪效,就是從空間來講,你的餐廳整體面積中,每個月或每個周,或者每個天每平方米創造的收入,這才是考驗你運作這個餐廳的能力的水平;如果說人均創效是考驗你的識人用人的水準,那么坪效則是考察你整個餐廳運作的能力。
如:一家餐廳100平方,月營收是30萬,那么這家店的月坪效就是3000元。
知道這個坪效指標后,我們就要有一個概念,假如我們下一個店面積是150平方,但是營業額只能做到35萬,那么這個店的坪效就是2333元,只有這家店做到45萬營收時,才能和第一家店相同的坪效。
所以,面積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有效率越好。過去很多餐飲人,為什么開一家店賺錢,開三家店賠錢,原因很有可能就是后來開的店亂了尺寸,沒有考慮到坪效的指標。
坪效決定了一家餐廳的承租能力 ,從長遠來看,坪效低的只要房租不停上漲,這家餐廳早晚會被高昂的房租吞沒利潤,也很快被市場無情的淘汰。
坪效指標在菜單上是顯現不出的,但是產品結構決定了廚房面積,而廚房面積高必然擠占了前廳面積,因此坪效看上去與房租相關,其實內在也與菜單上的產品結構相關。
品效
品效是指每一個產品給餐廳帶來的月度效益。
當你的每個產品不能產生更高的效率的時候,其實你的食材和人員成本、面積成本都會高,效率就會被拉低。
這樣整個餐廳的運營效率也就很難提高,經常會見到很多餐廳,營業額上不去、利潤低下,認為是服務員的問題,或者沒搞好營銷、促銷等等,而這些都不是問題本質的核心。
如果你能理解,不同產品所需要的食材、工藝、服務人員是會不同的,那么如何在單位空間、時間內,讓產品產生最優的效率,才是每個餐飲人應該不斷完善的經營本質。
品效,通俗來講就是每個產品為經營產生的營業額。
如果一家餐廳的產品線復雜,每一款產品月度產出都不到5%,有的甚至不到1%,意味著這家餐廳的產品盈利能力弱,沒有核心產品(爆款、招牌菜),而集中度越低,品效就越低。
品效越低,背后隱藏的就是大量的食材會被浪費,廚房的動線和生產方式復雜,供應鏈無法集中,采購成本無競爭力等等一系列的惡果。
時效
時效,恐怕就更少被餐飲老板知道了。
一家餐廳的租金是按照每天24小時支付的,可是絕大多數的餐廳的營業時間只有每天4-8個小時,有些位置一天只能做3小時生意,甚至只能做周一到周五,或者周六日的生意。
那么單位每小時要產出多少營收,多少利潤才能支撐一家餐廳的存活,如果事先沒有預估,那么這家餐廳的盈利模型就非常差,盈利能力自然很弱。
另一個方面,在產品規劃上,如果不考慮產品出品所需要的時間,就會出現餐廳雖然高峰期時非常忙碌,餐廳一樣很難賺到錢。
例如:一家在一線城市商務中心經營快餐的餐廳,如果老板沒有時效觀念,爆款產品設計成一個需要較長時間出品,雖然保證了顧客的口感,但是由于出品效率低,時效太低,最終一個中午2小時的高峰時間,卻只能接待有限的顧客,不僅不能盈利,而且還會影響顧客的等待時間,造成負面的口碑。
同樣一個產品能否被多時段、多方式被顧客點選,也能大大增加品效和時效。
能效
我們餐飲老板往往只關注了能耗,也就是每月交了多少水電煤等能源費,卻往往忽略了能源產生的效能。
能效也是直接與品效相關,產品越復雜,加工工藝越復雜,環節就越多、能耗自然高,能效自然低。
因此要想管控好能效,首先還是從品效出發,也就是要優化好產品結構,注重產品研發的流程,將我們的能源的利用率達到最佳。
客效
以上的五大效率都是企業內部可以掌控的效率,也可以被稱之為內部運營效率,但是這五個效率最終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客效。
因為沒有客效,就沒有最終實現的利潤,如德魯克講的企業的宗旨是創造顧客。
對于餐飲企業來講,如果一家餐廳沒有創造顧客和留住顧客的能力,那么餐廳將很難維持盈利。
了解了這六大效率,我們就會發現,我們與他人或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在哪里了。
想看更多精彩內容也可購買:
《餐飲經理人》月刊
訂閱電話:13331083197
也可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
《烹飪藝術家》月刊
訂閱電話:13331083197
也可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
往期精彩內容:
給我在看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1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