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餐飲O2O”關注我們
提起“拉面”,不少中國人可能會想到隨處可見的“方便面”。而在日本,拉面經過長年的發展演變,早已發展成一門藝術,上升為一種“道”,因此有“拉面道”這個詞匯。
很多人了解的日式美食是壽司、天婦羅、刺身。其實,拉面才是日本人最貼近的家常美食。
日本人對于拉面,就像中國人對于米飯、饅頭,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親切感。太多的時刻,日本人需要用一碗“帶著幸福”的拉面來慰藉。
拉面迎合了日本的快節奏生活,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拉面館,這點就連沒有到過日本的人,透過電視鏡頭都無法忽視到。
現在,日本拉面依據口味與地域主要分為許多“門派”。在湯頭上不但有豬骨湯頭、味增湯頭、醬油湯頭、雞白湯。吃的方式更分成湯面和沾面,而最為著名的日本三大拉面,更個具特色:
1.札幌拉面……
拉面的叫法是從札幌開始
“炙烤豬頸肉叉燒面”是北海道札幌拉面“札幌 MISONO”店的限定款。該面使用強火將豬骨、豬蹄、海帶、蔬菜等煮10個小時而做成高湯,有著超濃厚的味噌味。
說起札幌拉面,大家都會想到味噌。在札幌,幾乎所有的拉面店都會準備醬油、鹽和味增這三種口味,但味噌拉面的確是從札幌擴散到日本全國。
現在日本的味噌拉面據說是昭和30年(1955年)時,在客人們口口相傳中擴散開來的。另外即使是在北海道,也分別存在札幌、函館、旭川這三大拉面。正是北海道的寒冷天氣孕育出了各個地區的拉面。
2.喜多方拉面……
實際上喜多方才是拉面攤的鼻祖
被稱做糧倉之城的雪國喜多方市,是一個擁有2000座以上糧倉的城市。因美麗的城市及可口的拉面而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人,并將喜多方拉面評為日本三大拉面之一。
日本三大拉面之二的喜多方拉面,其鼻祖是日本大正末年到昭和初年(1920年代)從中國來的青年人一邊吹著嗩吶,一邊推車沿街叫賣得來。其特征是面條平滑柔軟。
大量使用起源于飯盛山的地下水,做成了富含水分的軟糯的面。湯靠醬油勾兌。
3.博多拉面……
ばりかた中的「ばり」是“非常的”意思
日本三大拉面的最后一個,是以福岡縣福岡市為中心的博多拉面。博多拉面的特色首先是豬骨湯,細面,以及用來裝飾菜品的紅姜。另外,像“硬面”的詞面意思一樣,博多拉面的特色之一是可以指定拉面煮的程度。
另外只有博多拉面才有在剩湯中續加拉面的傳統。吃拉面講究湯寬面緊,此道理放之“湯面”而皆準,很簡單,不為別的,只為能最完美的保持面的勁道口感。當面快見底,湯依寬泛時,趕緊叫些替補品,稱為替玉。
只有刁鉆的日本人才會為替補品起一個如此溫婉的名字吧,中國人一定是“老板,加份面”這樣的直爽。
在博多方言里“ばり”是非常的意思。想吃煮的特別硬的面時,點“硬面”就可以了。喜歡再硬一點口感的人,可以點“針金”“落粉”。
慣用豬骨湯的博多拉面,據說是面攤老板還原了戰時在滿洲吃的拉面,而后其他店鋪也紛紛效仿出售拉面。正是有了博多的貨攤文化,博多拉面才得以發展。
雖將湯比靈魂,成就一碗好面的面也絕不能差。博多拉面只有2毫米左右的粗細,面質可分軟、中、硬口感,不同的口感迎合不同人的需要。雖不是手工拉面,但韌性與爽脆結合,吃起來像略微煮沸的方便面,不過絕非油炸。
面有彎面與直面之分。彎面與直面的應用也要恰到好處,譬如辣肉味噌面。吃拉面一定要大口快吃,方能深切體會湯鮮面韌,直面易與湯底分離,一定要以彎面施展勾魂大法,勾住湯中的肉醬與麻辣滋味。
香濃的豚骨湯與特制的辣肉味噌一拍即合,是香濃刺激的麻辣新式口味,年輕人一定會喜歡這款。
基本上,每家拉面館都有自己的杜門絕技,才敢出來混跡江湖,“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日本人深諳此道一點不比中國人差,甚至在諸多方面有過之而無不及。
日本拉面的職人始終堅持努力創新,用一碗碗美味拉面證明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將日本的拉面文化引領至一個又一個的新高度。
– END –
作者:王鵬 | 整編:餐飲O2O-小貝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3694.html